|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历史 > 阅读信息
帝国的罩门:从秦始皇到毛泽东,都难以战胜的超级对手
点击:  作者:猫蛋    来源:昆仑策网  发布时间:2017-08-19 16:35:46

 

       武林中传说有门功夫,叫金钟罩铁布衫,即所谓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最后刀枪不入,金刚不坏(金刚是指金刚石,俗称金刚钻,即钻石,至硬之物,跟狒狒没有啥关系)。可这样厉害的功夫最后还是有个弱点,即所谓罩门。打击别处均无关系,对准罩门用力,可以一击毙命。

 

、司马迁的偏见

 

秦始皇嬴政以气吞六合之势吞并六国,统一了中国,第一次在中国实现了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去封建,行集权,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后世政治打下了坚实的制度基础,所谓二千年皆行秦制,诚不虚言。

然而,这个帝国竟然二世而亡,为后世留下诸多疑问,流传最广的是赵高、李斯弄权,合谋造假把始皇帝传位给扶苏的诏书更改,因为《史记》的记载,而成为最权威的说法。

果真如此吗?有几点情况需要补充:

1、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从真正意义上来说,汉朝是从秦那里夺得的天下,司马迁写史记是在汉武帝时期,在此之前,汉朝官方应该对秦朝有了官方的定义,这个定义是不容改变的,这个定义是什么呢?所有史书记载,皆言秦暴政而亡,秦二世胡亥得位不正;

2、儒法之争的疑点就司马迁本人来说,其老师有两位,一个是董仲舒,一个是孔安国,孔安国是孔子十带孙,其爷爷之兄,即为孔子8代嫡孙孔,孔鲋在秦始皇时代曾被召为博士(议政虚职),是博士群体的精神领袖,因政见不合,后逃离,在陈胜起义后曾任陈胜军中太师,后被秦将章邯所杀;而董仲舒是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第一人。此二人皆为当代大儒,且均对秦之尊法家为政宗大为不满。

司马迁受此二人影响,若还能对秦之历史有完全客观的记录,那是不可能的。譬如,《李斯列传里》,开头就写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絜,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通过一个故事,就把李斯趋炎附势、心术不正的形象给描写的惟妙惟肖。

在《商君列传》结尾总结时,又写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迹其欲干孝公以帝王术,挟持浮说,非其质矣。且所因由嬖臣,及得用,刑公子虔,欺魏将昂,不师赵良之言,亦足发明商君之少恩矣。余尝读商君开塞耕战书,与其人行事相类。卒受恶名於秦,有以也夫!把商鞅描写成一个刻薄、浮夸、忘恩负义、罪有应得的形象。 

在《秦始皇本纪》结尾,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间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竞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对秦始皇的功业颇不以为然,推崇贾宜《过秦论》对秦始皇的评价,而《过秦论》正是代表了汉朝官方对秦的批评文章。

然而,在记载孔子时,就完全不一样了,《孔子世家》结尾是这样评论孔子的: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馀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用词造句溢美之词无以复加,要知道在汉以前,孔子是绝没有这样高的评价的,孔学仅为诸学之一而流传稍广而已。

孔学之盛,始于汉,原因之一,孔子后人及孔学传人参与了倒秦运动,在诸学派中跳出,代表了“打击暴秦”的学界力量。孔子主张恢复周礼,而周朝是封建制,这对于下定决心要破除封建制的秦始皇来说,是不合时宜的。也因此孔子学派传人在秦时被法家学派打压,郁郁不得志,孔鲋逃秦即是当时儒家在秦境况写照。

而刘邦在取得胜利后实行的是封建制,分封了9个异姓王、9个同姓王,后期虽然铲除了异姓王,但同性王依然存在,实际上是中央集权为主,封建为辅的杂合制。以此,儒家所提倡的和汉朝的体制是可以结合的,也是儒家最后能胜出的重要原因。

3、可疑的纂改诏书说:史记中对于赵高、李斯篡改诏书的描写语焉不详,多以文学写法,看起来像是听故事。试问,以赵高心计之密、所处地位之核心(始皇身边唯一机要秘书+管印官+掌管车马的中车府令),何以能使修改诏书这样的机密外泄,且能让后世知道始皇原诏书内容?

4、扶苏的疑点:史记中《陈涉世家》记载,“扶苏因数谏古,上使外将兵”,谏的是什么事情呢?《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长子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也就是说,扶苏在这次批评秦始皇的政治活动中,是支持(至少是同情)孔学所代表的诸生的。也因此,扶苏代表了秦统治高层中唯一能和儒家沟通的人,儒家对扶苏当然是支持的,甚至可以推测,扶苏对封建的态度是支持的。

鉴于上面几点,我们可以得出,司马迁所写《史记》中关于秦的内容书写是有偏见的,这种偏见不是个人的偏见,是以法家为代表的中央集权派与儒家为代表的封建复古派之间的政治理念之争,是汉与秦所执行的国体之争,是完全可以跳出司马迁个人品德值不值得信任的争议。也因此,司马迁的记载是不完全可信的,是值得怀疑的。

 

1.webp.jpg 

 

、另一种合理的可能

 

基于以上对司马迁《史记》中关于秦所记载内容存疑的分析,我们可以来推理另一种合理的可能性,真相往往就躲在历史记载背后。

扶苏无疑是秦始皇中意的接班人选,他相貌堂堂、人才出众,能力也得到当时秦始皇班底的欣赏(“史记”评其刚毅而武勇,信人而奋士,然而秦始皇迟迟不立太子,是因为扶苏在政治理念上与秦始皇发生了冲突。扶苏无疑数次发表谏言,表达了自己的不同观点,这本来也是好事情,帝国接班人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但扶苏屡次表达政见均对秦朝的法家治国表示质疑,特别是在以儒家为代表的诸生批评非议秦始皇本人及其所代表的法家思想时,他选择了站在秦始皇的对立面。要知道秦自孝公变法开始5代6位君王凡100多年均是法家治国,秦国从一个边陲小国成长为统一七国的帝国,全依赖法家思想为核心,这是秦的立国之基,岂可动摇?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所秉持的也完全是法家精神,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封建制,实行中央集权郡县制,不但不封异姓王,连自己的儿子也不分封,有爵而无封地,非常决绝彻底。这是对春秋战国之乱的深刻总结,是对过去历史的诀别,而扶苏不明白这一点,他眼里的天下只有眼前的天下,而不是秦始皇心中的承接上下5000年的天下。

正因为扶苏的矛盾,造就了秦始皇立太子的犹豫,有人说这是因为秦始皇对自己的自信,其实秦始皇自使扶苏去北边监军蒙恬开始,就对扶苏彻底失望了,但因是自己中意的爱子,又心怀希望,希望扶苏能改变自己的政见,回到帝国之基轨上来。可是2年多来,秦始皇失望了,扶苏关于观念的改变只字未呈。

连带着,秦始皇对蒙恬也有失望,派扶苏去监军,其实是想通过军中生活和蒙恬来改造扶苏,让他认清秦帝国内有六国之乱的隐患,外有强敌的威胁,需要中央集权来支撑这个庞大的帝国运转。但是蒙恬没有做到,或者也可能故意没有做,蒙恬心里是理解郡县制的吗?未必啊。秦始皇只是听说,二人关系越来越紧密。

这个时候,他开始考虑另外的接班人,胡亥正是相对合适的人选,这也是为什么秦始皇在身体已经屡屡出现状况的情况下出巡,在十几个皇子里唯一带上胡亥的原因。

胡亥为什么合适呢?第一是胡亥聪明活泼,很会哄始皇开心,因此深得始皇喜爱,时年20,也可担当重任;第二、胡亥娶了丞相李斯的女儿为妻,而李斯深得始皇信任,可以作为辅佐胡亥的托付重臣;第三、赵高是胡亥的刑律狱法老师,二人关系亲密,可得到赵高的支持,而赵高秦始皇心腹,是内臣首领。当然还第四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胡亥不会改变国家的基本政治路线,这是秦始皇最看重的,因为这是帝国之基。

有了李斯为首的文官系统、以赵高为首的内臣支持,唯一剩下的危险就是来自军队的威胁,扶苏、蒙恬手握三十万野战兵,要真是造反,无人可挡。因此秦始皇在弥留之际,无奈下令赐死扶苏、蒙恬,将军权交给更加可靠的王翦之孙王离,在权衡利弊下舍弃了爱子扶苏和军中重臣世家蒙家。

这才更像是秦始皇一代帝王的决策,是基于形势无奈的决策,也是对帝国长治久安得以人死政不息的最后设计。

 

1.webp (1).jpg 

、赵高的复仇

 

按我们的推理,秦始皇临终安排似乎还算是完美的,但他唯一没有算准的是赵高的异变,而就是这一点,导致了帝国的毁灭。

和后世赵高相反,秦时赵高身材高大,相貌英俊,文武全才。他骑术驾技精湛,书法也是一绝,堪与李斯媲美,且精通刑律狱法,武艺超群,可谓宫廷内不可多得的人才。

后世人皆认为赵高是宦阉(太监),真的是这样吗?

《史记·李斯列传》记载说赵高是“宦人”,有“宦籍”。这是赵高被误解为太监的一个记载。然而,根据1983年出土的《张家山汉墓竹简》解释“宦”,就是在宫中内廷任职的意思,并不是说赵高是太监。

《史记·蒙恬列传》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这是赵高被曲解为宦阉的另一条材料。“隐宫”一词,本来语义不明。东汉以后,后人注解《史记》,将“隐宫”之“宫”解释为宫刑(阉割),进而说,赵高的父亲受宫刑,母亲与他人野合生下了赵高兄弟。赵高兄弟冒姓赵,也受宫刑被阉割成了宦官。谎话越编越大,越编越痛快,于是以讹传讹,到了唐代以后,赵高一家都是宦阉的不经流言,就逐渐成为学界固识。

秦史专家马非百先生早就根据《睡虎地云梦秦简》指出,“赵高兄弟皆生隐宫”的“隐宫”一词,是“隐官”的误写。《张家山汉墓竹简》出土以后,隐官的意义更加清楚明白。隐官,既用来指称刑满人员工作的地方,也用来指称刑满人员的身分,与宫刑和去势完全没有关系。

赵是赵国王族的姓氏,赵高的父系是赵国王室的疏族。战国时代,天下合纵连横,各国间结盟换约,相互间以王室公子作为人质。这些作为人质的公子,多是国君众多子女中不受宠的疏远者,被打发出质后往往长期滞留异国他乡,不少人贫穷潦倒终生,至死不得归还。

赵高祖上,大概是由赵国到秦国作质子的这一类公子,不得意而滞留于秦,后来在秦国娶妻生子,子孙后代流落于咸阳市井当中,成为秦人,与普通庶民无异。

赵高从小受父亲严格训练,加上聪明勤奋,因此从小就打下了很好文法基础,他在文法入仕的仕途上,一帆风顺。十七岁以文法官吏子弟进入学室,成绩优秀,出任为令史类的文法官吏。

三年后,他参加高等选拔考试,再次以第一名的成绩中选,进入秦王宫廷担当了尚书卒史,直接在秦王身边从事文秘工作。在秦国万千的文法官吏中,赵高可以说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

赵高进入宫廷以后,他的能力举动,开始直接进入秦王嬴政、也就是未来的秦始皇的视野里。赵高进入宫廷时,大概在二十三岁左右,时间大概是在秦王政十三年(前234)。

后赵高被任为中车令,负责管理秦王(始皇)的车马,虽然只是中等官吏,但由于是负责皇帝的车马,并在很多时候亲自为皇帝驾车,因此算是黄帝的近臣、宠臣,是内臣中的特殊职位。

在中车令任上,赵高因受贿被郎中令蒙毅查获,案大秦律法当为死罪,因为是秦王身边的近臣,蒙毅不敢擅裁,请示秦王,赵高这时也上书秦王,承认自己犯的错误,愿意退回所有贿款,并给秦王嬴政写信表示无论秦王如何处理,他都永不翻案,后秦王嬴政念其人才难得,免于处罚,官复原职。

后来赵高又负责掌管印玺,这个职位即是后来明朝大名鼎鼎的掌印太监干的事情,在秦始皇最后一次出巡病后,派中书令蒙毅回咸阳备事,赵高又兼任中书令,这个位置相当于明朝排名第一的秉笔太监,即皇帝的诏书、文件皆由中书令秉笔。

由此,赵高完成了从一个身处异国的低贱隐官人员后代,变成了真正掌握权力核心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这样的权力甚至比宰相李斯更为重要,后面的局势发展也证明,赵高所处位置的关键。

赵高扶胡亥上位后即诛杀了大将蒙恬、郎中令蒙毅、右丞相冯去疾、御史大夫冯劫、左丞相李斯等秦朝栋梁,并怂胁胡亥杀光自己的秦始皇的所有儿女。

由此,大秦帝国失去了核心管理层,外无大将镇边制乱,内无辅宰能臣守成,乱亡已经只是时日问题。 

一个强大的帝国,以赵高此前在秦始皇时期的能力表现,能被短短三年而亡,若说赵高不是故意的,是不可信的。

赵高故国赵国,拥有足可媲美秦国的强大军队,但因赵王被秦国使离间计,不用名将李牧,而用纸上谈兵的赵括,经长平一战,强大的赵军被坑杀40万从此一蹶不振,直到被秦国吞并,作为赵国的公子后代,赵高能无感吗?

秦始皇以气吞六合的气度敢于任用六国的能人,但其成与斯也会毁于斯,千古一帝的嬴政没有想到,跟随自己20余年的宠臣,曾赦其罪而复用之,上书“永不翻案”的赵高,能在自己死后迅速叛变亡了帝国。

赵高的行为真的难以理解吗?其实不然,因为封建制经历了长达2000余年的历史,岂能立刻被消灭?后面各国贵族遗老纷纷谋取复国,连刘邦得国后也实行封建制,不就是明证吗?

赵高,是一个心怀封建思想的潜伏者,一旦时机成熟,赵高体内潜藏的封建梦就复活了。当秦始皇的巨大光辉随着他本人的死亡而烟消云散时,赵高故国被灭的仇恨终于找到复仇的机会,于是以各种手段弄垮帝国就成了他自然的“正义”选择。

 

1.webp (2).jpg 

、帝王的防火墙

 

赵高的警示,对于后世的帝王来说是深刻的,一人亡一国的帝国噩梦,足以影响每一个帝王的思维,特别是开国的君王们,怎么设置防火墙,避免秦帝国二世而亡的悲剧,是他们必须要考虑事情。

然而,这些中国最聪明、最能干的人设置的防火墙效果怎么样呢?

汉高祖一代雄主,在统一天下后,也陷入恐惧,担心的是异姓王韩信、彭越、英布等的威胁,若自己逝世后,谁能约束,于是这些异姓王被全部铲除。铲除了异姓王之后就安全了吗?

这个时候第二个问题来了,皇后吕雉非常能干,家族势力日渐膨胀,又让高祖担心,但总不能把自己老婆也杀了吧,况且也没有什么把柄。解决的办法是与群臣立下了历史上著名的白马之盟,即杀白马方式定立的盟约,此为古代盟誓的方式之一,其要杀牲取血,并用手指蘸血来涂在嘴上,以示恪守盟约,而此盟约的内容为确保只有刘姓者可为王,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然而汉朝后世也有淮南王刘长、济北王刘兴居、广陵王刘胥、江都王刘建、淮南王刘安、楚王刘英、阜陵王刘延等多件同姓王谋反的案例,西汉亡于外戚王莽,东汉亡于权臣董卓。

汉高祖防同朝功臣异姓王、防老婆势力膨胀,但防不住后世子孙,更防不住外戚权臣。

唐朝开国皇帝立长子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不满,发动“夺门之变”射杀李建成,李渊被迫“禅让”帝位当了太上皇;唐高宗李治皇后武则天后成为皇帝,建立武周王朝;后唐朝实亡于安史之乱。唐朝皇帝的防火墙儿子、老婆、地方诸侯都没有防住。

宋太祖赵匡胤本是后周世宗柴荣的武官,在战争中掌握了兵权,柴荣病逝后发动“陈桥兵变”夺取了政权,建立了宋朝。由于得位不正,赵匡胤害怕同样的剧情发生在自己身上,于是对战友功臣武将们“杯酒释兵权”。

赵匡胤病逝后,其弟张光义袭位,他吸取了唐朝以来“重武轻文”所造成弊端,施行“重文轻武,以文抑武”的政策。

然而这个防火墙也最终导致了宋朝的灭亡,当外来强敌入侵时,堂堂大宋缺乏御敌之将,出了个名将岳飞也成了这个防火墙思维的牺牲品,是国家民族的悲剧之源。 

明太祖朱元璋对官僚集团深恶痛绝,建国以来对贪官污吏采取了历史上所没有的严酷政策;有感于汉唐以来宦阉干政之祸,太祖也异常厌恶宦阉参政,在宫内立有铁牌,上书“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犯者斩”;太祖对掌握兵权的功臣同样防备,徐达、蓝玉、冯胜、付友德这些开国名将无一幸免,均被诛杀;朱元璋的还看到了宰相分权的问题,以他个人的强大理政能力废除了宰相这一职位。

然而,朱元璋的四道防火墙都失败了,有明以来贪官屡禁不止;太监干政严重到无以复加,弱化了帝国的身体;名将李成梁养寇为重培养了女真人这个明朝的掘墓人;宰相没有了,然而皇帝的秘书集团(宰辅)以集团优势取得了比宰相更大的权力,并且内部兴起党争,著名的东林党人集团背后就是皇帝的秘书们。

四道防火墙全部失败,明朝也就不得不亡了。

清朝的统治者以少数御多数,所建立的防火墙是满汉之辨,汉臣很少能担任核心职位。到了后期发生白莲教、义和团等民间起义,才不得不“以汉制汉”,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一批汉臣才开始登上中心舞台,然而这些中兴重臣对于已经腐烂了的清王朝也无回天之力,只能灭亡了。

历史上的汉东,太祖也遇到与秦始皇、李渊、朱元璋们同样的问题,第一个接班人刘扶苏因政治路线之争触及底线被废;第二个接班人林建成被事变;最后为平衡左右前后,没有办法,只有传位给苏胡亥,然而苏胡亥当然玩不过老臣赵立春,最后赵立春把胜利的果实摘了。

历代帝王,这些顶尖的聪明人,他们所设立的防火墙为什么都没用呢?不是他们不智慧,实在是因为他们的对手太过于强大。 

这个对手到底是谁呢?

 

1.webp (3).jpg 

2000多年不变的对手 

 

从秦始皇到毛泽东,从帝国到共和,2000多年了,我们这个民族一直在与同一个敌人斗争,这个敌人太过于强大,以至于它成为帝国的罩门,在这个位置轻轻一戳,强大的帝国瞬间就能轰然倒塌。

这个敌人是秦始皇树立起来的,它的名字叫封建。那么,什么是封建呢?

据《吕氏春秋通诠·慎势》载:“封建,即封邦建国,古代帝王把爵位、土地分赐亲戚或功臣,使之在各自区域内建立邦国,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相传黄帝为封建之始,至周制度始备。

华夏从来不存在所谓的奴隶制,用西方政治学概念来套说夏、商是奴隶制国家是刻舟求剑似的愚蠢,也就是说封建这种政治体制至少可以上追到皇帝时期,距今已4800余年,真当是历史悠久,即使距开创郡县制的秦始皇也有2500多年历史。 

在黄帝时期,封建以部落联盟的形式体现,大家平时各管各的事情,遇到需要统一御敌或必须一起做的事情才联合起来,而这种联合有一种名义上的联盟首领,这也是王朝的雏形,这种制度到周朝变得非常完备,由于封建制度有它符合历史时期(天道失王道兴)的合理性,所以周朝存在了近800年。

封建制为什么就不行了呢?秦始皇为什么要改制呢?自禹的儿子启建立夏朝而王天下,天道已失;自三家分晋开始,王道已失,各国争霸,秦始皇亲自经历了战国的生灵涂炭,深刻洞察到这个封建制已经不适合当时的人心天道,于是一天下而不再封建。

一个运行了2500多年的体制被秦始皇用强力戛然而止,因为秦始皇的力量太大了,他在世的时候没有人可以反抗成功,但一旦他去世,封建力量的反扑变得异常疯狂。内有赵高,外有原六国贵族,一结合,秦这个伟大帝国就轰然倒塌了。可以说,封建,就是帝国的罩门 

封建为什么这么强大呢?因为从黄帝时期朦胧的封建,到夏朝建立清晰的阶层权益,再到周朝800年完备的封建社会,让精英家族知道了封建的好处。

封建的实质是对土地及附属在土地上权益的垄断性独占,这个权益包括左右属地上人的命运,而这个权益还可以传给子孙后代,这是一个资源稀缺社会里人人梦寐以求的天大的利益,甚至可以牺牲生命一搏,谋求的子孙后代千秋万代的权益。

一般人完全抵挡不了这样的诱惑,没有这个权利的人会拼命去创造,譬如造反和参与造反,谋求的不就是封建的大利益嘛。

如果已经有了这个权利,而有人要拿走,多数人会奋起反抗,所以每个王朝削藩几乎都会激发这些藩王的造反,比如汉景帝削藩吴王刘濞造反,明建文帝削藩燕王朱棣造反,康熙削藩吴三桂反,在明朝连朱高煦这样既没有智商,也没有情商,连勇气都不够的人都敢造反,类似的事情此起彼伏,成为一个王朝内耗的根源。

上面的这些人敢于冒着生命在削藩时造反,秦朝的赵高及后世的赵高们肯冒着生命的危险去改变朝局,刘邦、李渊、赵匡胤、朱元璋、努尔哈赤们只所以冒着生命危险去建立新王朝,其实他们的脑子里都有一个共同的东西,名叫封建。

最后,这些开国雄主们成于封建,也败于封建,每一个王朝的掘墓人和造反者,心里都住着一个精神偶像,名叫封建。

从单细胞动物到智人,每一个生命来到世间,第一位的问题是生存,如何能够更好的生存?作为生物链顶端的人来说,还有什么比封建更好的吗?退可以安守一隅,进可以争夺天下。

“朱门狗肉臭,路由冻死骨”。在一个匮乏的年代里,谁愿意成为路边的冻死骨呢?在“路有冻死骨”的环境里,谁不愿意是那个朱门里的人呢?

也正由于此,“封建”是那样的强大,它融入了人的精神血液,时刻在鼓动着人的行为和选择,一有合适的时机就会爆发出来。

历史上的大国,一旦最大强权不在,立即分裂成各个小的封建势力。周王朝先后分封了71个邦国,到魏韩赵三家分晋后,王道全失,人人以魏韩赵为榜样,这样到了战国时期已经有108个邦国,后期七国争霸,更是生灵涂炭,经济萧条,人口减少,整个一个乱世。

唐朝灭亡后,又进入另一个乱世,五代十国,连年战乱,域内人口减少十之七八;清朝政权颓亡后,中国更是进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各地军阀割据,战端频起,导致中国更加贫弱。

1916年袁世凯死到1928年东北易帜,共持续了13年的时间的军阀割据。1928年之后,虽然蒋介石的南京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中国,但是各路新旧军阀依然对蒋介石政府及其中央军保持了相当程度的独立性,军事上与政治上的明争暗斗或略有式微却并未停止,这导致了日后抗日战争时,统一的国家军政体系始终未能彻底的建立,也是日本能如此之快侵略中国大地的重要原因。

民国军阀分为北洋军阀(直系、皖系、奉系、晋绥系)、西北军(陕西、新疆、宁夏、青海)、西南军(滇系、桂系、粤系、黔系、川军)等多个派系,前后大小90多个军阀,这样的中国还有什么战斗力可言呢?

张作霖、阎锡山、韩复渠这些军阀们即没有统一中国的野心,也没有这个能力。他们心里想的和实际做的,都是要封建,成为一方霸主,可以食邑一方,进可争天下,退可享安康。

长此以往,中国,华夏民族还能有未来吗

 

1.webp (4).jpg 

、毛泽东的答案

 

如果回到民国时期,上面这个问题是没有答案的,孙中山给不了,蒋介石靠不住,汪精卫有了自己的历史弯曲度,下面的大大小小军阀势力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这个答案在中国也不是马克思给出的,不是社会主义给出的,甚至不是共产党给出的,同样是社会主义的苏联演变成了法西斯主义,朝鲜、古巴、越南都演变成为氏族政治,东德更是瓦解了,只有毛泽东带领的共产党给出了答案。

这要从毛泽东个人的特点说起,毛泽东区别于资本主义国家领导人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特点是什么呢?那就是毛泽东是至公无私的,他几千年来第一次真正意义上不代表任何特殊小部分人的利益,他所带领的共产党是真正属于绝大多数人民的,是和人民脐带相连的。 

这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第一次不再把人民当成管理或者榨取的对象,第一次不再玩精英治国,第一次把国家管理者和人民同一起来,第一次喊出人民万岁,第一次让绝大多数人自己掌握政权。

还有更重要的,毛泽东第一次把封建行为彻底革除,这是秦始皇也没有做到的,因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秦始皇自己就是最大的封建,一天下的里面有自己的家族利益在内。

而毛泽东完全没有这种家族利益,他的家族除了奉献就是风险,妹妹毛泽建(1929年牺牲,时24岁)、妻子杨开慧(1930年牺牲,时29岁)、弟弟毛泽覃(1935年牺牲,时30岁)、弟弟毛泽民(1943年牺牲,时47岁)、侄子毛楚雄(1946年牺牲,时19岁)、儿子毛岸英(1950年牺牲,时28岁)等6位家人先后为革命牺牲。

建国后的毛泽东所处的情况比秦始皇好不到哪里去,在正常人的思维了,冒死打天下,可谓九死一生,图什么?所以在接班人问题上,毛泽东遇到了和秦始皇一样的问题,也几乎是把秦始皇的经历又演了一遍,这是历史的诡异,更因为他们有着同样的对手和敌人。

新中国成立后,封建思想马上跳到很多曾经的革命家脑海里,并付诸实施。早在50年代建国初期,北京就开始有干部子弟的特殊学校(类似于现在的贵族学校),很多其他特权也开始在干部中蔓延。要知道当时中国的境况是面临蒋介石丢下的烂摊子,万事待兴,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就开始搞特权,这让毛泽东异常愤怒。

后来,甚至出现严重贪污行为,张子善、刘青山就是那个时代的典型,被毛泽东发起的“三反五反” 1951年底到195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的统称)运动给反了出来,1952年双双被枪毙。

建国后开展了“三反五反”“四清”“反右”等运动,这些运动的目的是什么呢?总结起来,无非是封建思想。中国几千年来“打天下,坐天下”的封建思想深入人心,建国后这些思想深刻影响着当时的革命队伍、政府机关干部,关键是党的高层领导干部。

毛泽东以大公无私的公天下精神,几乎只身去与几千年的传统封建思想做斗争,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差点就当朝身败名裂。这是一场正义与邪恶、天道文明对人伪之道、大公对至私的斗争,是一场人民对封建思想和势力的大围攻,其斗争的激烈度前所未有,超越了人类的所有历史记录好在,毛泽东以其高超的斗争艺术和无私的崇高地位坚持到了生命的最后时刻。

主席死后的事情大家已经看到,也应该明白到底发生了什么。我们需要再给毛泽东建国后发起的一系列伟大斗争的历史意义做一个总结,为什么这场斗争这么伟大。

2000多年前,秦始皇消灭的是封建制度,建立郡县政治体制;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封建体制本身已经不存在了,但中国人的封建思想一直存在,毛泽东要做的就是消灭封建思想,消灭封建思想存在的土壤,这个土壤包括文化、体制、政策三位一体的治国之道。

毛泽东所做的事情伟大的另一层含义,也是最根本的,他代表着中国天道治国思想的回归,这种思想从夏启开始就消失了,变成了王道,到了战国变成了霸道,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国的统治思想一直在霸道与王道、封建与集权之间的人伪治国之道中徘徊,这2000多年的进步非常有限,直到毛泽东出现在中国大地上。

大公无私,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为人民服务这样的天道治国思想一度在毛泽东时代充沛在华夏大地上,以华夏文化为核心的治国理念得到重归,虽然短暂,但意义重大。

正如2000多年前秦始皇去封建而行郡县制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一样,毛泽东这种天道治国思想的回归将影响中国又一个至少2000年,他将使中国重新回到世界之巅,重新以领先世界的文明带领人类走向新的未来。

 

1.webp (5).jpg 

、而今迈步从头越

 

建国以来,我们的党走过弯路,犯过错误,为什么人民没有彻底失望?为什么中国还能保持基本的稳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毛泽东所代表的共产党人曾经与人民血肉相连,人民相信毛泽东的共产党,相信这个党能够自我修复错误,能够重新回到与人民一体的道路上来。

否则,凭那些贪官污吏,凭他们脑子里的小九九封建思想,凭他们的官僚作风,凭他们脱离群众,凭他们只管自己发财不管人民死活,凭他们对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有多少脑袋都会早就被人民丢进垃圾桶了。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反腐,实际上是反封建官僚作风,让党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人民又看到了共产党精气神的回归,又有了新的希望,这个希望将团结更多的群众到党的周围,开启一个新的伟大征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构建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

然而,现在的我们仍然面临着艰苦卓绝的斗争,这个斗争比建国初期,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不轻松,因为我们接棒的是一个以毛泽东思想为魂的大公,对阵传承了几千年的封建思想。

并且这个封建思想已经结出了“累累硕果”,虽然已经不完全是新中国以前那种“封地建邦”形态,明面上的封地没有了,但他们学会各种形态的圈地运动,以更加丰富的形式体现在我们的社会中,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决定着我们的命运,并深入阻碍着中华民族复兴进程

各种形式的门阀,不就是封建邦国的变种吗?各种财阀,不就是封建豪强的变种吗?各种形式区域封闭势力、极端宗教势力也是新时代的封建,各种垄断形态的组织也是封建,各种封闭了的小人群把控并内部传承的社会机构也是封建(比如XX会……),还有,由少数人控制并具有垄断传承性质的企业及其他经济机构也是封建。

让我们来重新给新时代的封建下一个定义:由少数人控制的,独占垄断社会资源而获得超越阶级的巨大利益,并以各种形式进行家族或固定阶层人群传承控制的一切社会组织形态(包括物质、精神、权力三种形态的组织),都是封建。

封建,影响社会公平,阻碍社会进步,祸乱人心,勾引人的过度欲望,是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的拦路虎,是我们回归天道文明的绊脚石

在某一个历史时期,只有一提毛泽东思想,就有人说这是开历史倒车,到底是谁在开历史的倒车呢?那些以各种形式化公为私、损公肥私、侵占人民利益,形成现代封建社会形态的人才是开历史倒车,历史是不会回到封建社会的,即使披着各种新外衣的封建,人民不会答应,绝不允许。

我们要做的不是开历史倒车,而是抛弃人伪之道,回归到天道文明,啥是天道文明呢,啥是人伪之道呢?老子说的很清楚:天之道,损有余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奉有余

时不我待,让我们团结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回归天道文明,扛起毛泽东思想的大旗,进行新时代的反封建斗争,修复大国的罩门,把封建思想及其衍生社会形态扔进垃圾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

人民必胜,正义必胜,天道文明必胜!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当上下而求索“”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正是我辈的追求写照。

责任编辑:红星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政策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栏目ID=5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网名:
    主办:
    宗旨:
    说明:
    昆仑策网
    昆仑策研究院
    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
    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
    主要板块:
    ● 建言献策:

    ● 决策支持:


    ● 民意反馈:
    国策建言、百姓话题、企业参谋、人生益友,从四个方面出谋划策;
    时事聚焦、社会调查、理论研究、国情资料、读史明智、他山之石、资料库等,登载相关参考资料;
    政策点赞、建言点赞、热点排行等,反馈民众评价。
            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