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时事聚焦 > 深度评析 > 阅读信息
一提邓稼先就哽咽的导弹专家:美国不要幻想和中国打核战争!失败的一定是美国
点击:  作者:杨承军 曹卫东    来源:瞭望智库  发布时间:2017-07-28 12:39:41

 

     “八一建军节就要来了,到今年八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成立90周年。

库叔早就在策划一档视频节目,请军事专家来回顾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中的人和事。

哪些人呢?在国防建设中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国纾难、为民解忧的脊梁们。

哪些事呢?不断给国防加固,让我们更有底气喊出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的那些事。

90年中涌现出的这些人和事真的太多,经过忍痛取舍,反复斟酌后,库叔从中选出了较有代表性的几位。

这些内容浓缩在6期视频节目《大国利剑:强军强国之路》中,近期会为大家一一呈现。

两弹一星对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自不必多言,今天就从这些国之重器讲起。 

嘉宾:杨承军  军事专家

      曹卫东  军事专家

主持:李秉宣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越是困难越要发展两弹一星

1

库叔:我们国家为什么要在建国之初那么困难的时期进行两弹一星工程,发展像核武器这样高技术、高难度的装备呢?

杨承军:当时中央决定发展两弹一星,主要有这么几个方面的原因和背景。

第一,为了应对西方一些大国对我们的封锁和压制。美国最早在1945年研制成功原子弹,在1945年的7月份造出了原子弹,一个月之后分别于86号和89号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使用飞机进行了投掷。在我国建国之后,特别是在朝鲜战争期间,美国曾经多次计划对中国使用原子弹,这是一个重要的背景,那就是我们面临着西方大国的核威胁。

第二,为了确保国家的核安全。苏联认为社会主义有核武器就行了,它可以为中国提供核保护伞,所以不赞成中国发展核武器。这个想法遭到了毛泽东主席断然拒绝。当时毛主席的原话是:这个问题我要和中国人民商量。这实际上就是一种拒绝。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在1959年的6月份撤走了全部在华的1390多名苏联专家,并且单方面中断原来商定好的协议。这些都致使中国的核武器发展处于中断的状态。所以中国就启动了中国曼哈顿计划,也就是核武器发展工程。由于苏联是在19596月单方面撕毁协议的,因而我们第一代的核武器的代号就是596。这也体现了我们发展核武器,确保自身核安全的决心。

第三,为了解放后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因为两弹一星的发展涉及工业的方方面面,所以需要用两弹一星的发展拉动国家工业的加速发展。

第四,解放之后的中国百废待兴,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之后,国民的精神亟需振奋。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果断地做出发展中国两弹一星的决策,具有振奋民心、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

2 

库叔:在两弹一星的建设过程中,涌现了很多杰出人物,比如两弹元勋等许多科技工作者。能否介绍一下两弹一星工程中给二位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或者故事?

曹卫东:毛泽东主席在会见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的时候说,中国研发原子弹不是军事的需要,而是政治的需要19641016日,周恩来总理在人民大会堂宣布我们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这个消息的时候说:中国从此打破了核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这是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对我们拥有原子弹的评价。中国拥有原子弹是为了政治的需要,正如周恩来总理在宣布这个消息的时候马上就说:我们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

当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在苏联撤走了所有专家之后,要靠自己来制造原子弹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当时帝国主义的一些媒体说:在中国人的大脑里边,原子弹还是真空的。可想而知我们当时是多么的困难了。但最终我们的原子弹爆炸成功了。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同志是从美国留学回来的博士生,拿到博士学位的时候只有26岁,新中国刚成立就回国了。当时他在中国科学院工作,但是为了中国的两弹工程,他回去跟他的夫人说:我从现在开始要搞一项伟大的事业,可能要与我终生结伴。

参加两弹工程意味着不能出国,因为要绝对保密;不能用自己的名字发表任何论文,这对于科学家而言是对未来前途的埋没;不能进行公开的学术研讨,因为身份必须保密。但邓稼先同志都做到了。

作为我国核弹工程的领导者、组织者,邓稼先同志无疑遇到了很多、很大的困难。当时苏联要给我们一个原子弹模型,他和同事们一起和泥搬砖去建模型展览室,结果展览室盖起来了,不但没有见到模型,就连苏联专家也全都撤走了。所以只能完全依靠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带领同志们搞理论、做测算,都是非常不容易的。

邓稼先的爱人也是科研工作者,需要值夜班,有一次邓稼先完成测算回到家,发现自己六岁的女儿和四岁的儿子都睡在地上还没吃饭,他哭了。作为父亲,他心疼孩子。他是一个真实的人,但是为了国家事业,他做出了巨大贡献。他和爱人许鹿希结婚30年,在一起生活的时间却只有3年。杨振宁博士访华时,邓稼先夫妇请他吃饭,杨振宁说:美国和苏联从原子弹到氢弹,研发的时间是78年,你们只用了两年零七个月,了不起!这些了不起是许多隐姓埋名者们的艰苦奋斗。我对此印象深刻。

杨承军:我去过邓稼先同志的家,他就住在北医三院对面的院里,当时是一个搞核工业的老前辈带我去的,这个老同志现在已经不在了。邓稼先同志是23个两弹元勋之一,是1986年去世的,当时62岁。这是1987年的事,当时老前辈带我去邓稼先同志家,许鹿希阿姨在家给我们倒茶,那时候邓稼先同志刚刚去世一年。我去了之后发现,两弹元勋的家只有70多平米,都是老式家具,家里除了书,什么都没有。看了以后我觉得特别难受。这才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脊梁!他们在那样的生活环境里,为国家奉献了一生。这样的老人,这样的元勋,难道不值得我们国人代代铭记吗?我们不能忘了他们。

3 

库叔:作为两弹一星工程的亲历者,杨老师能否给我们介绍一些印象深刻的人和事?

杨承军:我觉得再回顾两弹一星的历史时,我们最不应该忘记的,一个是决策者,一个是执行者,还有一个是实践者。

第一是决策者。决策者就是毛主席、周总理。决定发展两弹一星,是毛主席极具政治远见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没有当时的这一决策,就没有今天中国的国际地位。

第二是执行者。执行者是谁呢?包括周总理、聂荣臻元帅、张爱萍同志,两弹元勋等科学家,都是执行者。大家那时候提的口号:生为捍卫毛主席在深山战斗,死为捍卫国家安全在峡谷献身。这是大家一个共同的信念。

第三是实践者。实践者就是二炮的官兵。我在云南那个没有人烟的山沟待了十八年,当时的很多首长、知识分子,他们的爱人本来在大城市里面有着稳定的工作、良好的生活条件,但是去了那里。结果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孩子连初中都考不上,因为整个小学没有一个人考上县里的中学。这些人一待就是几十年,默默做着贡献。所以为了中国发展两弹一星,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二炮官兵做出了巨大牺牲、巨大奉献。我现在每次参加老兵聚会都很激动,基本上都是40 50年前的老同志了,都是些白发苍苍的老人了。我当兵47年了,看到很多同志都说,没有你们当年的奉献和牺牲,就没有二炮、没有火箭军的今天。这话让老兵们感到很欣慰。

曹卫东: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是邓稼先的同学,他听周总理说原子弹完全是中国人自己研制的,一下子就忍不住了,跑到洗手间里哭了。因为他知道那个时候中国条件是非常困难的,杨振宁的实验室的用电比我们一个中等城市用电都多,而中国就是在那么困难的情况下把原子弹研制出来。他作为一个美籍华人科学家,想到这些就非常难过。所以虽然许多人都不知道邓稼先等两弹元勋的名字,但是他们为祖国做出的巨大贡献,应该被永远铭记。

4

库叔:正如两位老师所说的,这些元勋真的应该让我们永远地铭记。我们国家从原子弹爆炸成功到现在也有了几十年的时间,应该说我们的核武器的发展取得了一个长足的进步,那我们国家现在的核武器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水平? 

杨承军:经过联合国认可的合法的有核国家是5个,另外还有5个叫核门槛国家,所以事实有核国家总共是10个。在5个合法的有核国家里面,中国的核武器的数量包括核力量的规模都是最小的。但是在三次和美国人进行核战略会谈的时候,我当时都提出:你们不要把美国的国家安全和美国两亿多人民的生命安危寄托到核武器上,也不要幻想着要和中国打什么核战争。因为中国的核武器从数量上和美国没法比,但是中国的突防能力、核作战的潜力却是美国人想象不到的,也是没法用数学计算的。我可以负责任地讲,一旦中美之间发生了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核冲突,那么最终失败的一定是美国,而不是中国。中国的核力量尽管数量少,但非常可靠、非常有效,而且我们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这主要体现在材料、设备、人才等各个方面。我们要对此充满信心。

5

库叔:中国是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我们是怎样发展核武器的?

曹卫东:核武器拥有三位一体的核打击能力,所谓三位一体第一是陆基的核力量,通过发射井或者是移动的发射车遂行打击任务。第二是海基核力量,就是把核武器放在潜艇里边,它可以从大洋里面发射。第三种是空基,是通过战略轰炸机搭载核武器来进行投掷。

从目前来看,真正能做到三位一体打击能力的只有美国和俄罗斯。因为在现有条件下没有隐形的飞机很难进行突防,很难把轰炸机开到其他国家。像当年二战时向日本广岛、长崎投原子弹,现在基本上做不到。海基应该是最有效的战略核力量。比如作为岛国的英国只用海基,没有路基,也没有空基,就放在核潜艇里。

我们国家主要是陆基和海基。所谓路基,就是放在导弹的发射井和移动的发射车里面。九三阅兵的时候我们已经看见了,有经过天安门广场的东风5B、东风31等陆基核武器。还有就是海基的核力量,比如说战略导弹核潜艇。海军成立60周年青岛海上阅兵式中展示过092型战略导弹核潜艇,搭载的是巨浪战略核导弹。

我们国家已经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和地区使用核武器,这就存在一个二次打击的问题:如果别人对你使用核武器,你怎么办?如果别人第一波打击把你的核反击能力都给打掉了,那你就没有还手之力了。所以一定要有二次打击能力。那么作为陆基的核打击能力,他在第一次打击之后可能生存率不超过10%,只有7%。但是海基的核力量起码有70%以上的生存能力。

所以我们的核武器的数量和美国、俄罗斯这样的核大国是没法相比,但是我们并不是你有多少核武器,我也要有多少核武器。而是你如果对我进行核打击,我有突防能力,尽管你可能对我的打击面更大一些,但是我的核反击能力同样让你受不了。

所以我认为中国发展核武器主要是发展核反击能力,指的就是相互确保摧毁:你打过来我有反击能力。

6 

库叔:前一段时间也看到美国进行中段的反导试验,什么是中段反导?美国为什么要发展这样的技术?

杨承军:中段反导是为了争取更大的战略主动,它对于信息情报的要求更高,要求信息情报获得更早,导弹在没有进入到末端之前,就要捕捉到目标,监控、拦截、摧毁,减少对美国的威胁。它的主要威力效果体现在,可以对侦察情况做到单向透明。

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再反对在韩国部署萨德。因为萨德导弹本身对中国没有多大的杀伤、破坏力,它是一个常规的武器,但是它的侦察系统是和整个卫星系统联网的,它的X波段雷达的覆盖范围是很大的,而且还有红外侦察的手段,这样使敌方的动向特别是军事动向,对它变成单向透明,这个对我们威胁很大。第二个是心理震慑作用,因为试验过程当中都是预知的靶弹,什么时候打、经过什么弹道,有很大的水分在里面,这都是试验。真正实战的时候,这个信号都是不固定的。

所以有的媒体问,韩国的萨德系统能不能对朝鲜的弹道导弹有效拦截?肯定能拦截,但是从效果而言,心理作用远远大于军事作用。为什么呢?因为朝鲜的弹道导弹有3000多枚,萨德系统在韩国才部署了一套,到明年年底前才部署六套,六套能拦截几个导弹?同样对我国来讲,美国的中段反导对中国构成多大的军事威胁,我觉得这个威胁主要是体现在情报侦察、心理震慑作用上,真正的军事威胁并不大。

7 

库叔:对于反导技术我们有什么样的反制措施?有媒体评论说中国有可能和其他一些国家比如说俄罗斯就此达成一些合作,您怎么看?

曹卫东:中俄之间确实进行了关于反导的相互协作,但毕竟中俄两国不是一种军事同盟,它是一种战略合作伙伴。在防御的问题上,我们都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安全,都是为了防御的安全,都是为了各自的安全。

为什么要进行这种合作?主要是有些国家打破了大国之间的和平和平衡。比如说星球大战计划,本来在冷战时期大国之间特别是核大国之间是确保相互摧毁,那现在美国要单独给自己穿个防弹背心,他自己搞了一个全球的弹道导弹防御体系,这样的话你打它的时候,它有防弹背心。如今中国如何面对战略核威胁?也像美国花那么多的钱去建全球弹道导弹防御吗?不可能的,投入的资金将是个天文数字。那怎么办呢?我们要解决的是突防能力。要让你的防弹背心不管用,只要你的防弹背心不管用,那还是一种确保相互摧毁。

杨承军:中国和俄罗斯现在的国家关系、军队关系都很好,但是会不会联手应对美国的中段反导我认为不一定。这取决于美国的中段反导是不是同时对中国和俄罗斯都带来了巨大的威胁,甚至是一定的损失。但是目前情况下这种可能性不大。

8 

库叔:有媒体报道,国外一些国家也在研究反卫星的武器,反卫星的武器是什么?

杨承军:卫星在过去是一种作战的保障手段,比如说对于敌情的一种随机的全天候全天时的跟踪侦查。随着发展,卫星本身成为一种战斗力、一种作战手段,它不仅可以提供导航、提供战场的信息,而且可以在卫星上预制武器,包括核武器,让对手防不胜防。所以这是现代战争首先要把对方的卫星摧毁掉的原因。

库叔:两弹一星工程作为我们国家强国强军路上重要的一环,应该值得我们永远铭记。两弹一星工程当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科研人员也应该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再次感谢两位老师!本期的库叔说就到这里,谢谢大家观看,再见。 

(实习生薛诗尧对本文亦有贡献)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点赞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评论榜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图片新闻

    友情链接
  • 186导航
  • 红旗文稿
  • 人大经济论坛
  • 光明网
  • 宣讲家网
  • 三沙新闻网
  • 西征网
  • 四月网
  • 法律知识大全
  • 法律法规文库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中央纪委监察部
  • 共产党新闻网
  • 新华网
  • 央视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国新闻网
  • 全国政协网
  • 全国社科办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军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人民日报
  • 求是理论网
  • 人民网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咨询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