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站内搜索:
网站首页 > 学术探索 > 人文史料 > 阅读信息
王宏甲|建盏:独步世界陶瓷之巅
点击:  作者:王宏甲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发布时间:2024-08-31 13:40:30

 

 

上图:南宋刘松年《撵茶图》。下图:当代建盏作品《万山可染》。资料图片

 

2024626日,建盏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

 

此次紫玉瓯心——中国建窑建盏文化展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展期三个月。135件精选的古代建窑建盏与相关文物,以及298件造型兼有现代审美风格,晶体更加炫目多彩的当代建盏,陈列在国家博物馆的两个展厅,琳琅满目。参观者以欣赏或探奇的目光,观看这中国陶瓷史上独树一帜的杰作。

 

中国是瓷器的故乡,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比瓷器更早的是陶器。世界上最早的陶与瓷都发明于中国。建窑建盏创烧于晚唐五代,兴盛于两宋,它的神奇不是传说,而是人类陶瓷文明发展到宋代出现的巅峰之作。

 

它的独特存在,至今未被超越。

 

 

建盏的家乡在建阳。

 

相传苏东坡任杭州知州时,一天中午,南屏山道人请他喝午茶,就在这天,苏东坡初见此盛茶器皿,当场赞之忽惊午盏兔毫斑!是怎样的茶盏能使苏东坡一惊?

 

蔡襄著《茶录》,说用此盏饮茶久热难冷,最为要用。黄庭坚赞之:兔褐金丝宝碗,松风蟹眼新汤。宋徽宗作《大观茶论》,说盏色贵青黑,玉毫条达者为上,并赐名兔毫盏,定建窑为御窑,所出兔毫盏尽为御贡。

 

今建阳水吉镇有玉瑶村,玉瑶的地名就是御窑转变而来。怎样的窑才可称为龙窑?建阳发掘出的宋代龙窑长度多在百米以上,依山坡而建,自下而上,状如卧龙。最长的一座龙窑135.6米,是已知的中国之最,也是世界之最。这样的超级龙窑,一次可烧制建盏10万件,每一件都是由窑火造化变幻莫测独一无二的,所谓入窑一色,出窑万彩。据传,宋代建阳水吉池中、芦花坪一带曾有百座龙窑,那该是怎样的壮观!因精中之精的极品为皇帝收藏,上品为王公贵族青睐,建盏之珍贵便风靡天下。就建盏本身而言,它那结晶釉的璀璨呈现,它的特殊工艺,美学价值,亦为文化名流珍视。

 

建窑花纹不只有兔毫,还有鹧鸪斑、金银油滴、曜变等几大类型,于是统称为建盏。一盏一世界,每个建盏呈现的景象都是不可复制的,也是其他陶瓷作品都没有的景观。其中曜变的特征是圆环状的斑点边缘呈现以蓝色为主的七彩光晕,盛满茶,入夜以烛照之,那七彩光晕随饮茶者观赏角度的变化而变幻无穷,仿佛宇宙中星辰之光深邃幽玄,摄人心魄!

 

如同我们已无法知道,陶器与瓷器是谁发明的,我们也不知是谁将建盏发明出来。但可知,它们都出自乡村劳动者之手。记住他们,才不会失去对普通劳动者的崇敬,不会失去能使我们兴旺发达的根。这是我们今天追溯历史往事的意义。

 

不少研究者谈到,建盏的出现与宋代斗茶之风有关。茶与茶盏密不可分,这是言之成理的。然而,斗茶之风在宋代盛行,并不只在建阳才有。为什么只有建阳烧制出建盏?

 

多年前,我注意到了建阳的白茶。建阳白茶有什么特别吗?我们已知世界上最早的陶器瓷器都发明于中国,中国也是茶的故乡。是谁发现了茶?何处是中国茶饮的发祥地呢?

 

明末进士周亮工,博学多通,治学广泛,且颇有风骨。他是河南开封人,入清后任过福建按察使、福建布政使等。他著有《闽小记》4卷,其中记载:太姥山古有绿雪芽,今呼白毫,色香俱绝,而尤以鸿雪洞为最。绿雪芽是后人为白茶取的雅名,指的就是绿叶上有白毫的白茶。《闽小记》还称白茶性寒凉,功同犀角,是治麻疹之圣药

 

我去了太姥山。太姥山在福鼎,福鼎确有鸿雪洞,洞旁确有野生古茶树长在石缝中,树高6米多,人们都说这树是福鼎大白茶的母树。在它近旁耸立着唐代建造的太姥娘娘塔,上有唐玄宗所赐尧封太姥舍利塔碑题。

 

太姥山还有一尊高近20米的白色花岗岩的太姥娘娘雕像。这太姥娘娘是谁,是什么缘由使历史岁月中的后人以如此的敬仰来纪念这位女子?

 

我在福鼎寻访,注意到了当地有个悠久的传说,太姥娘娘的故事就发生在尧帝时代。她是个农家女子,人称蓝姑。某年麻疹流行,蓝姑梦见一仙翁告诉她,去山中找一种绿叶有白毫的茶树,采叶煮水喝可治。蓝姑便去峰峦云雾间找到一种绿叶有白毫的山茶,采来煮水给患儿喝,果真有效。蓝姑教乡亲都这么做,患儿都好了。尧帝感其圣德,封其太母,乡民们则尊称她太姥娘娘

 

从尧帝时代到唐代,家乡人没有忘记历史岁月中的太姥娘娘!造太姥娘娘塔纪念。我很感动!中国有泰山、黄山、嵩山、昆仑山、武当山……那么多名山,有哪座山以人命名?福建人以闽东最雄伟的大山为太姥命名,殊不简单啊!

 

 

中国民间一直有一种极其顽强的崇善力量!它是我们这个民族即使在兵荒马乱、丑恶猖獗的时候也不至于沦亡的坚强底线。

 

我相信,太姥娘娘首创的白茶一直在民间发挥着作用。福鼎秦时属闽中郡,太姥山东临大海,向西是柘荣、寿宁、政和、松溪、建阳,这一带都是白茶的世界。

 

茶饮走进宋代,斗茶之风源于闽北茶乡,时称茗战,是一种对茶和点茶技巧的评比与较量。起初源自民间的斗茶习俗,在福建路转运使蔡襄撰写《茶录》后,斗茶习俗登上大雅之堂。宋徽宗说盏色贵青黑。建盏的特征为细腻坚致的黑釉,分为乌黑、绀黑和青黑多种。蔡襄说时人斗茶喜用建盏,因茶色白,宜黑盏。其时建阳水吉芦花坪一带,正是盛产建盏之地,与其相邻的漳墩溪涧如网,气候温暖,培植出一种奇异的小白茶,外表白毫披覆,泡后清香满堂,滋味甘醇,因叶瓣酷似牡丹,得名白牡丹。

 

此时的白牡丹,已非生晒白茶而已,而是精心制作的白毫银针,用兔毫盏冲泡白牡丹,茶水有如雪花涌起,黑白相衬色泽愈艳。白牡丹也被朝廷定为御贡,称贡眉白茶,是御贡建盏的标配。兔毫盏与白牡丹珠璧双联,相互创造,彼此都名满京都。

 

斗茶风行,又促使武夷岩茶大发展,涌现出铁罗汉、半天妖、白鸡冠、水金龟、肉桂、水仙、大红袍等诸多品种。斗茶也促进了茶饮,饮茶中产生的诗词,咏到茶的就有茶诗三千首之说,许多优美的茶诗词至今仍在文学史中璀璨生辉。

 

李清照的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陆游的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杜耒的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魏野的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还有不知名的作者写下的书法对联:半壁山房待明月,一盏清茗酬知音。苏东坡有诗云:武夷溪边粟粒芽,前丁后蔡相宠加;争新买宠各出意,今年斗品充贡茶。咏的就是武夷茶。黄庭坚的《满庭芳·北苑龙团》写道: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又言饮罢风生两腋,醒魂到、明月轮边。连茶带鹧鸪斑盏,及饮后的身心舒畅与月夜美景尽收笔端。

 

张可久的《人月圆·山中书事》咏道: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这哪里是咏茶,一诗越千秋,上曲咏史,下曲抒怀。作者生长于宋末元初,回归山村,一派幽静,春水煎茶,让人体悟沧桑。

 

茶与诗,都是寄托情思和精神追求的一种方式。中国既是茶的国度,也是诗的国家。陶瓷,茶与盏,诗与词均促进了中国文化优雅而又渊博的发展,在人类文明史上,始终保持着独特的尊严和芬芳。

 

十七世纪初,欧洲人喝到的第一批茶叶,就是从武夷山区由荷兰人经爪哇运往欧洲多国的武夷岩茶。就在十七世纪,著名的万里茶道的起点也是武夷山。晋商由此将武夷山区的茶叶远销到西伯利亚、莫斯科、圣彼得堡。延至今日,建阳最负盛名的还是产于漳墩的建阳小白茶2019年漳墩镇获评中国小白茶之乡称号,2020漳墩贡眉白茶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今夏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还有近三百件当代建盏,它们是当今建阳建盏艺术家们的创造。

 

建盏在宋末元初衰落竟至断绝。1979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梅健鹰教授等主持开展对宋代建盏的研制工作,国内有关陶瓷研究所多方协作,攻关小组在建阳瓷厂经过两年多的反复试验,终于在1981年成功烧制出仿宋兔毫盏。此后,油滴釉、鹧鸪斑釉、曜变釉等品种陆续复烧,失传六百年的建盏工艺终于重现光彩。

 

当代建盏的艺术和审美特征有很大变化,将传统的建盏形态进行重塑和演绎,釉面突破黑色局限,出现了新的肌理,晶体效果更炫目多彩。由于建盏一盏一世界的显著特征,诸多烧制者更注重个性化设计,作品意识很强,部分作品运用抽象的艺术表现方式,进一步提升了建盏的艺术表现力。

 

当代建窑窑炉主要分为电烧与柴烧两大类。电烧生产成本较低、良品率高、釉面呈色较稳定。柴烧优点是釉面润滑且气孔较少,缺点是烧成率较低、成本较高。无论电烧与柴烧,作品千姿百态,都更加符合当代人的审美和使用需求。

 

新时代以来,建阳建盏腾飞似的发展。南平市建阳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积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精心打造建窑建盏品牌,推动建盏产业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2015年,建阳建盏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6年,建盏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17年,金砖峰会在中国厦门举行,建盏被作为国礼赠予参会各国领导人。2021年,建阳建盏获中国驰名商标。2023年,建阳被授予中国建盏之都称号。截至20245月,建阳全区注册建盏企业和个体突破9500家,拥有省级重点文化产业园区1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个,建盏从业人员超6万,产值约70亿元,产品远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南非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建盏已是建阳富民特色产业。

 

今日陶瓷千姿百态,建盏依然全球独树一帜。纵然一盏独领风骚近千载,这一品亦有万彩。它高超的工艺制作,它品质的高贵,依然是人类陶瓷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作者:王宏甲;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责任编辑:向太阳
特别申明:

1、本文只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大家学习参考;

2、本站属于非营利性网站,如涉及版权和名誉问题,请及时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做相应处理;

3、欢迎各位网友光临阅览,文明上网,依法守规,IP可查。

内容 相关信息

  • 王宏甲|建盏:独步世界陶瓷之巅

    2024-08-31
  • 昆仑专题

    高端精神

    国策建言

    热点排行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建言点赞
  • 一周
  • 一月
  • 半年
  • 友情链接
  • 人民网
  • 央视网
  • 新华网
  • 求是
  • 中国军网
  • 中国经济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中国科技网
  • 中国共产党历史和文献网
  • 红色文化网
  • 观察者网
  • 参考消息
  • 环球网
  • 毛泽东思想旗帜网
  • 红旗文稿
  • 红歌会
  • 红旗网
  • 乌有之乡
  • 橘子洲头
  • 四月网
  • 新法家
  • 中红网
  • 激流网
  • 宣讲家网
  • 中共党史网
  • 国史网
  • 全国党建网
  • 中国集体经济网
  •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
  • 西北革命历史网
  • 善之渊
  • 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 赵晓鲁律师事务所
  • 烽火HOME
  • 备案/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5015626号-1 昆仑策研究院 版权所有 举报邮箱:kunlunc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