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祥|履职尽责与形式主义较真——在“内容—形式”的辩证法中寻找治理现代化之钥 - 昆仑策
-
单双祥|履职尽责与形式主义较真——在“内容—形式”的辩证法中寻找治理现代化之钥
2025-09-14
形式主义治理绝非简单的“破旧立新”,而是需要构建内容与形式绝对统一、事物属性及规律的认知与能力提升协同发力的新范式。这要求各级履职人员既要做洞察家,以调查研究穿透问题迷雾洞察事物本质;又要做较真官,以制度落地释放治理效能。唯有如此,方能让履职尽责回归本质,在新时代的征程中书写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一、时下为什么需要“较真”
“形式主义”一词,在党的十九大以来被提到前所未有的政治高度。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把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重要任务。”从痕迹管理到指尖上的负担,从迎检盆景到填不完的表,基层干部的“累和苦”与人民群众的“烦和难”交汇成一种制度性焦虑。文件越发越多、会议越开越长、考核越填越细,可实际问题却岿然不动。当履职尽责被异化成只对上负责,当留痕取代了留心,形式与内容便发生断裂,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大目标就会遭遇“梗阻”。
本文还是回到马克思主义“内容与形式”的辩证法,以今年9·3大阅兵为典范样本,剖析“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带来的强大政治社会效应;进而诊断当下最顽固的形式主义病灶,指出其脱节背后的官僚主义根源与履职者素质短板,最后提出“调查研究—格物致理(针对物的自然属性)—实事求是(针对人的社会属性)—规律契合—能力匹配”的五步闭环,为基层突围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评估的治理方案。笔者坚信:只要我们把事物运行规律研究透,把人的专业能力、政治素养与履职要求精准匹配,任何一项公共事务都能像9·3大阅兵那样,实现“形式震撼”与“内容厚实”的完美统一,让人民群众在可感、可知、可见的治理绩效中增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典范:9·3大阅兵——形式与内容有机统一的巅峰之作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阅兵,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高度有机统一,成为一次既展示国力又传递价值的盛大仪式。
在形式设计上,阅兵按照阅兵式、分列式两个步骤进行,历时约70分钟。编排精心设计了空中护旗梯队、徒步方队、战旗方队、装备方队和空中梯队的出场顺序,展现了严谨的组织性和精确的协同性,其复杂程度堪比一场大规模战役的指挥调度。
在内容呈现上,阅兵集中展示了中国国防现代化的辉煌成就。所有受阅武器装备都是国产现役主战装备,其中首次亮相的新型装备占比很高,涵盖了无人智能作战、水下攻防、高超声速导弹等尖端领域。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阅兵首次展示了陆、海、空基“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包括“东风-61”、“东风-31BJ”陆基导弹等国之重器。
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体现在多个层面:一是“一老一新”的徒步方队设计,既传承了抗战老部队的革命精神,又展示了军事力量结构的新布局;二是战旗方队与装备方队的先后出场,实现了历史荣耀与现代实力的对话;三是宏观叙事与微观情感的融合,如车牌号1945的阅兵车上空置的立麦象征牺牲先烈,抗战老战士含泪敬礼等细节,为盛大仪式注入了深厚的人文情感。
这次阅兵既是中国军队实战能力与联合素养的集中展示,也是对“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伟大真理的庄严昭告,实现了军事展示与和平理念的高度统一,展现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国际形象和历史担当。
启示:履职时需要形式并没错,关键在于是否与内容契合。9·3大阅兵告诉我们,形式一旦与内容高度匹配,就能产生指数级放大效应;形式若脱离内容,就会变成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主义。基层治理同样需要“仪式化”设计,如疫情防控的“一米线”、乡村振兴的“积分制”、社区协商的“圆桌会”,只要它们真正承载公共价值、解决真实问题,形式越鲜活,群众越欢迎。
三、病灶:形式与内容脱节的三张面孔
(一)面孔之一:官僚主义瞎指挥。比如,表格抗疫,某地为统计疫苗接种意愿,一天之内下发4张表格,指标从在家人数细化到是否养宠物,基层不得不通宵填表,群众调侃打疫苗先打表。迎检盆景,某镇为迎接人居环境检查,花巨资在公路沿线刷墙、种花、挂油画,检查结束第二天就人去花枯。拍照留痕,某村为证明秸秆禁烧到位,要求村干部把全村农田拍照上传,平均每人每天步行数万步,被戏称微信步数治村,官僚主义的本质是权力本位,即所谓的“甩袖子”而非责任本位,上级以可视可控代替可感可信,把形式异化为免责工具,导致内容被架空。
(二)面孔之二:履职者本领不足。第一,不会调研——有的干部身到心不到,下村围着桌子转,把调研搞成问卷式,拿到的不是真情实据的材料;第二,不会转化——有的干部做一些脱离实际的资料裁缝,把A村经验简单复制到B村,结果牛头不对马嘴,根本不符合民情;第三,不会评估——有的干部只注重投钱而轻视事后评估,项目一建了之,群众认不认可、好不好无人问津。本领不足背后是知识结构人文情怀与治理场景错配:有的履职者用传统农业思维搞电商,有的履职者用行政命令推市场合作,有的履职者用简单的一刀切手段处理情况不同的多元利益。
(三)面孔之三:制度漏斗效应。权责漏斗,属地管理无限责任与有限权力不匹配,一些职能部门借所谓的“转变职能”下放权力之机,将自身专业任务移交到乡镇或街道,上级甩锅、基层背锅;信息漏斗,数据壁垒导致同一件事项、五套系统、六张表格,干部重复录入、群众反复证明;激励漏斗,考核唯痕迹、唯资料、唯分值,干得好不如写得美,导致材料出政绩。制度漏斗使“形式”不断自我强化,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
四、溯源:形式主义为何如此顽固
(一)认知根源:对讲政治的片面理解。部分履职者把讲政治等同于做给领导看,忽视“人民至上”这一最大政治。于是,形式成为政治正确的外化符号,内容是否惠民反而退居其次。
(二)组织根源:纵向压力传导型体制。一票否决、签订责任状、排名通报等等层层向下传导压力,基层为避免问责,只能以过度留痕对冲不确定性。
(三)技术根源:数字转型异化。大数据、APP、小程序本来是为了降本增效,但在技术炫耀与多方游说下,演变为数字形式主义,扫码关注代替面对面,线上发照打卡代替脚板走到。技术从工具异化为主子。
(四)文化根源:官本位残余。唯上是从、唯书是信的传统文化残余,与现代治理所需的平等、协商、法治精神发生碰撞,导致形式成为权力展演舞台。
五、破局:以“调查研究—格物致理—实事求是—规律契合—能力匹配”构建闭环
(一)第一步:调查研究,无论是省级履职人员,还是市(县)级履职人员,到基层去要把“真问题”而不是“表象”带回来。
1、沉浸式调研——“七步工作法”:
(1)不带记者、不打招呼、不要陪同,直插现场;
(2)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至少一周;
(3)用群众语言拉家常,而不是开大会;
(4)把真问题用清单形式写在日记本上,拒绝模板化记录;
(5)调研结束当晚趁热梳理,第二天形成微报告;
(6)有些问题必须与群众二次确认:问题真不真?需求准不准?
(7)给出解决时间表,并向群众公示。
2、大数据辅助,打通公安、民政、卫健等多个部门数据接口,建立一人一档全息画像,让表格自动生成,履职人员不再劳累填表。
(二)第二步:格物致理——让科学指导履职
1、建立事物属性归类制度:任何事物都有内在规律以及本质属性,如畜禽养殖业归属于农业农村机构负责;房屋改造、厕所建设归属于住建机构负责;疾病预防和治疗以及食品安全(病从口入)归属于卫健机构负责等等;
2、因地制宜科学布局:有的地方水源丰富适合水产养殖,作为农业农村机构内水产专业人员就必须下到第一线服务,有的地方自然资源很美,作为文旅机构会同自然资源和规划机构一起指导当地经济发展工作。
(三)第三步:实事求是——让决策回到事实
1、建立反向论证制度:任何政策出台前,必须提供不执行的代价与执行的成本双报告;
2、引入政策试运行机制:选择1—2个代表性村(社区)先行先试,3个月后由第三方评估,若群众满意度低于80%,自动“熔断”;
3、推行群众票决:项目资金怎么用、公共设施怎么建,由村民(居民)代表大会无记名投票,得票率超三分之二方可实施。
(四)第三步:规律契合——把事物运行逻辑吃透
1、产业发展规律——以“微笑曲线”指导乡村产业:前端聚焦品种研发+品牌设计,后端发力市场营销+体验服务,中间生产加工留给市场;
2、社区治理规律——借鉴枫桥经验,发动和依靠群众,坚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决问题;
3、风险演化规律——建立风险地图,对地质灾害、邻里矛盾、金融诈骗等N类风险分级管控,做到一图呈现、一键预警、一网处置。
(五)第五步:能力匹配——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1、建立地域治理人才库:把农技员、律师、社工、规划师、金融顾问等纳入旋转门机制,基层按需点单,市(县)财政统一买单;
2、推行干部能力认证:设置〖调查研究、群众工作、数字化、项目管理、风险防控〗5大模块,通过培训+考试+实战颁发星级证书,未达三星级不得提拔;
3.实施乡村CEO计划:面向全国招聘农村经理人,给予年薪+绩效股权,专门运营集体资产,政府不干预日常经营,只考核集体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双指标”。
六、案例:某县“稻虾共作”如何零形式主义落地
(一)背景
某县位于长江中游,过去十年先后推广过大棚菜、火龙果、薰衣草等多个项目,均因水土不服而烂尾。2022年,新任县委书记决定引入“稻虾共作”,但明确要求绝不允许出现刷墙、插牌、迎检等形式主义。
(二)做法
1、调研:县委书记带着农业农村局、乡镇干部、种粮大户到湖北潜江、江苏盱眙“同吃同住同劳动”15天,把“水质指标—虾苗供应—市场风险”全部摸透;
2、论证:回县后召开“反向听证会”,请过去失败项目的村干部、亏损农户挑刺,列出为什么水土不服“九大风险”;
3、试点:选择3个村共200亩冬闲田,由县水产站与潜江龙头企业签订“兜底收购”协议,农户以土地入股,企业负责技术,政府补贴基础设施;
4、数字赋能:开发“稻虾共作”APP,实时监测水质溶氧、PH值,数据异常自动报警,技术员手机端远程诊断;
5、群众票决:第一季丰收后,召开村民大会,亩产收益由传统水稻800元提升到3200元,群众当场投票决定是否扩面,结果98%赞成;
6、制度固化:县政府出台“稻虾共作八条”,明确“群众自愿、市场主导、政府服务、数字赋能”四大原则,禁止任何乡镇“一刀切”下指标。
(三)成效
2023年,全县推广至3.2万亩,带动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4100元,未出现一张迎检照片、一次盆景刷墙。
七、升华:从治理共同体到价值共同体
形式主义的终结,不仅是治理效能的升级,更是治理价值的回归。当我们用调查研究代替拍脑袋,用群众票决代替干部做主,用数字赋能代替表格留痕,形式与内容便在“人民至上”的旗帜下重新统一。那时的形式,不再是官僚主义的遮羞布,而是美好生活的仪式感:
——社区协商的圆桌,让邻避变成邻和;
——乡村夜校的灯火,把农民变成学员;
——城市书房的玻璃幕墙,使阅读成为景观。
形式与内容一旦在“以人民为中心”的轨道上同频共振,治理共同体就升华为价值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也就拥有了最坚实、最广泛的人民大众这一基础。
八、让“较真”成为履职尽责最鲜明的底色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形式主义背后是功利主义、实用主义作祟,政绩观错位、责任心缺失,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出彩不想担责,满足于做表面文章,重显绩不重潜绩,重包装不重实效。官僚主义背后是官本位思想,价值观走偏、权力观扭曲,盲目依赖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严重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与形式主义较真,就是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较真,与“错位政绩观”较真,与“缺失责任心”较真。
9·3大阅兵用震撼人心的形式告诉我们:形式一旦匹配内容,就能成为国家记忆;基层治理同样如此——只要我们以调查研究为起点,以格物致理为谋划,以实事求是为路线,以规律契合为锚点,以能力匹配为支撑,就一定能让每一项政策、每一个项目、每一次服务都像受阅方阵那样,走出内容坚实、形式壮美、群众叫好的铿锵步伐。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在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让我们每一名履职人员都拿出“较真”的勇气、韧劲与智慧,把形式主义的虚花连根拔起,让履职尽责的实果挂满枝头,用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治理绩效,向人民交出一份没有水分、不负时代的优异答卷!
【相关阅读】
单双祥|从书斋走进民心:“机构决定职能” 成为社会共识的时代逻辑
单双祥:关于深化机构改革构建职能科学的认识与思考 ——兼谈标与本的辩证关系
单双祥: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理念就是事和人的有机统一
单双祥:职能科学是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
单双祥:“机构决定职能”是亘古不变的金规铁律
单双祥:再论机构决定职能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