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使我难堪的,是我在上海游法国公园的那一次。我去上海原是梦想着找个半工半读的事情做做,那知上海是人浮于事,找事难于登天,跑了几处,都毫无头绪,正在纳闷着,有几个穷朋友,邀我去游法国公园散散闷。一走到公园门口就看到一块刺目的牌子,牌子上写着“华人与狗不准进园”几个字。这几个字射入我的眼中时,全身突然一阵烧热,脸上都烧红了。这是我感觉着从来没有受过的耻辱!在中国的上海地方让他们造公园来,反而禁止华人入园,反而将华人与狗并列。这样无理的侮辱华人,岂是所谓“文明国”的人们所应做出来的吗?华人在这世界上还有立足的余地吗?还能生存下去吗?我想至此也无心游园了,拔起脚就转回自己的寓所了。
朋友,我后来听说因为许多爱国文学家著文的攻击,那块侮辱华人的牌子已经取去了。真的取去了没有?还没有取去?朋友,我们要知道,无论这块牌子取去或没有取去,那些以主子自居的混蛋的洋人,以畜生看待华人的观念,是至今没有改变的。
这是方志敏烈士《可爱的中国》中的两段文字。很多人知道历史上“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句极端侮辱中国人的话,却鲜知这句话也曾如此刺痛青年方志敏的心。
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创造了今天的中国。“70后、80后、90后、00后,他们走出去看世界之前,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也不像我们当年那么‘土’了……”2021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番话,激起强烈共鸣。
然而根治“软骨症”似乎不易。迄今,如果留意,你仍会发现,无论央视广告,还是电梯里的广告,俯仰之间还是常见多款“洋人”的面孔。如果说过去请“洋人”为产品站台多少还确能增加些卖点,那么今天,如果还持这样的“老黄历”看人,眼光就显得有点“土”了------至少在相当一部分消费者心目中,厂家如此“哈洋人”,无意间被“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鲁迅《一件小事》语),显示了对自家产品的不自信,徒增消费者反感。
这不是厂家出钱想请谁做广告就请谁做广告的事情。严格意义上来说,这某种程度涉及意识形态问题,也与今日倡导的“四个自信”两相龃龉。有必要通过修订《广告法》对此做出限制性规定。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