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新中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时,有一个群体的身影不应被遗忘,他们就是“赤脚医生”。今天,当我们在现代化医院中寻求精尖诊疗时,或许有人会以当下的专业标准去审视甚至质疑他们当年的医术。然而,这种脱离历史语境的评判无疑是片面且不公的。赤脚医生的伟大,恰恰在于他们超越了传统“医生”的角色,他们是一场深刻公共卫生革命的主力军,是那个时代用最低成本实现最大健康效益的东方智慧结晶。
理解赤脚医生,首先要拨开“医术”的单一迷雾,看到其本质是党组织延伸到最基层卫生领域的关键力量。他们的核心使命并非仅仅坐诊看病,而是发动并带领千千万万的农民,向千百年来积存的污秽与疾病宣战。他们的战场,在村头的野粪坑,在淤塞的污水沟,在滋生蚊蝇的垃圾堆。他们手持的“武器”,是清理环境的铁锹,是消杀病菌的喷雾器,更是那份“看人吞下不吃不走”的执着与责任心。他们致力于整治不健康、不卫生的生活习惯,将“饭前便后洗手”、“不喝生水”这些最基本的健康理念,如同一颗颗种子,播撒进中国最广袤的乡土社会。
这一系列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实践,其成效是震撼世界的。在建国初期那个缺医少药、传染病肆虐的艰难岁月里,正是这支扎根泥土的队伍,成功地斩断了血吸虫病、疟疾、天花等众多传染病的传播链。他们用最朴实无华的行动,实现了最高效的群体防护,在极短的时间内显著提升了亿万农民的健康水平,使中国的人均预期寿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世界卫生组织将之誉为“发展中国家解决卫生保障的唯一范例”,这份荣耀,他们当之无愧。
攻击赤脚医生医术有限,是一种刻舟求剑的误读。当时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的主要矛盾,并非“看不好疑难杂症”,而是“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在“有”和“无”这个根本性问题面前,一个能处理常见小伤小病、能识别急重症并及时转诊的赤脚医生,就是乡亲们生命健康的第一道曙光。他们是“雪中送炭”的践行者,其历史功绩绝不能因今天我们已能“锦上添花”而被抹杀。
更为深远的是,赤脚医生制度为新中国奠定了基层医疗网络的雏形,塑造了国民最初的健康意识。它不仅是今天遍布城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分级诊疗体系的前身,其“预防为主”、“群防群治”的核心思想,至今仍是“健康中国”战略的宝贵精神财富。
因此,我们应当以历史的、辩证的眼光,向赤脚医生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或许没有高深的医学理论,但他们用双脚丈量了祖国的田野乡村,用双肩扛起了一个民族的健康希望。他们是中国公共卫生史上的一座丰碑,其面向基层、服务人民、预防为先的伟大精神,永远值得被铭记和传承。
来源:复兴大路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