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中国,一场没有硝烟但却关系到我们国家前途命运和人民根本利益的、极其深刻的意识形态战争,正在经济领域激烈地、持续地进行着。这场战争的核心,就是围绕着“公有制”与“私有制”,究竟“谁更有效率”、“谁更能代表未来”、“谁才是中国创新的真正引擎”这一系列根本性问题的话语权争夺。
在这场战争中,一方是由党内外的新生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代理人(如张维迎、许小年之流)所组成的、强大的、掌握着巨大舆论资源的“私有化”鼓吹集团。他们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向我们的人民,特别是向那些对宏观经济结构缺乏系统了解的普通民众,灌输着一套看似“科学客观”、实则充满了欺骗性的“神话叙事”。
这个“神话”的核心,就是我们所要驳斥的、那个流传甚广的、近乎于“常识”的惊人结论:“民营企业,贡献了中国90%的技术创新!”
这句几乎找不到任何可靠数据来源的、如同“戈培尔效应”一般被反复重复的口号,其背后所隐藏的,是一整套系统的、恶毒的政治攻击逻辑。它以一种最简单也最粗暴的方式,将我们伟大的、作为共和国长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即所谓的“央国企”),描绘成了一个“僵化的”、“低效的”、“没有创新能力的”、“阻碍社会发展”的“寄生虫”和“老古董”。而与此同时,则将那些在很多时候仅仅是充当着外国技术“买办”和“组装厂”角色的私有企业,美化为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的、中国未来的“唯一希望”。
然而,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颠倒黑白的、与中国经济的现实图景完全背道而驰的弥天大谎!
本文旨在运用马克思、列宁和毛泽东同志的阶级分析和路线斗争的理论武器,来深入地挖掘和揭示这一谎言背后所隐藏的、更深层次的也更险恶的反革命政治图谋。
我们将旗帜鲜明地指出:这场关于“创新姓公姓私”的辩论,绝不仅仅是一场关于经济效率的“学术”之争。它在本质上,是在今天的中国,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道路与资产阶级的资本主义道路之间,两条根本路线的、你死我活的斗争在经济领域里的最集中体现!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为那些早已对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命脉垂涎三尺的国内外资产阶级,彻底地、干净地“拆分掉”和“私有化”掉我们最后的、也是最坚固的经济堡垒——强大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去进行最后、也最疯狂的舆论准备!
一、产业的解剖:从“大国重器”到“民生百态”,谁是中国创新的真正脊梁?
要戳穿“民企贡献九成创新”这一谎言,最有力也最无可辩驳的方式,就是放弃那些由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所精心构建的、充满了“统计学陷阱”的模糊宏大叙事,而直接地深入到中国经济的具体、现实的产业结构之中,去进行一次细致的、唯物主义的“解剖”。
(一)“大国重器”与“战略命脉”:公有制无可替代的“定海神针”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看那些关系到我们国家最根本的生存和发展权利的、具有最高战略意义的核心产业。
在国防军工领域,正如我们在“九三阅兵”中所看到的,从我们让帝国主义闻风丧胆的东风系列洲际弹道导弹,到翱翔于祖国蓝天的歼-20隐形战斗机;从劈波斩浪的航空母舰,到潜行于深海的核潜艇——所有这一切代表着我们民族最高智慧和最强大保卫力量的“大国重器”,其研发、设计和制造的主体,哪一样不是牢牢地掌握在那些以“公”字当头的军工集团、科研院所和军事单位的手中?
在航空航天领域,从承载着我们民族千年飞天梦想的“神舟”飞船和“天宫”空间站,到为我们整个国家的信息化提供着独立自主“天眼”的“北斗”全球导航系统——所有这一切构成我们民族未来发展基石的伟大事业,哪一样不是由我们强大的、社会主义的、国家主导的航天体系所一手缔造的?
在能源与核心矿产领域,从确保我们国家能源安全的“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到为我们提供着源源不断清洁电力的三峡大坝等世界级的水电工程和华龙一号等先进的核电站;从关系到我们高科技产业命脉的稀土和有色金属的勘探、开采与冶炼技术——所有这一切能够让我们在与帝国主义的激烈博弈中拥有着可以“卡”别人脖子的战略筹码的核心产业,其主导权哪一样不是掌握在我们的公有制企业和国家级科研机构的手中?
在这些最根本的、最核心的、真正决定着一个大国是“主人”还是“附庸”的“硬核”科技领域,所谓的“私企”,即便有所参与,其所扮演的也绝大多数都只是一个提供外围配套的、次要的、补充性的角色。
(二)基础设施与高端制造:公有制作为“开路先锋”的历史功绩
其次,让我们再来看一看那些虽然不像军工航天那样“高精尖”,但却同样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长远竞争力的基础性和高端制造业。
在交通领域,那张让全世界都为之赞叹的、总里程早已超过所有其他国家总和的中国高速铁路网,其从设计、施工、列车制造到运营管理,哪一个环节不是由以“中国中车”、“中国铁建”、“中国中铁”为代表的强大公有制“国家队”所一手包办的?
在电力领域,那同样是令世界为之惊叹的、能够将西部的水电、风电、太阳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东部工业区的“特高压”输电技术,其从设计、设备制造到电网建设,哪一个环节的主导者不是我们的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这两大公有制巨头?
在重型装备制造领域,无论是能够在地下开凿出巨型隧道的“盾构机”,还是那些在世界各地的工地上挥舞着巨臂的起重机和挖掘机,其最核心的技术和最主要的市场份额,依然牢牢地掌握在以“中国铁建重工”、“徐工”、“中联”等具有深厚公有制背景的企业手中。
(三)“生活错觉”的来源:私企在消费品与互联网领域的优势
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多的人会轻信那个“九成创新靠私企”的谎言呢?
这源于一种由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所造成的“生活错觉”。
确实,在那些与我们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消费品领域(如纺织服饰、家用电器、家居用品等)和服务业领域(如商业连锁、餐饮娱乐、互联网平台等),私有企业的数量、活力和市场占有率确实是要远远地超过公有制企业。
我们每天拿在手上的手机(如华为、小米),我们每天使用的网络平台(如阿里、腾讯),我们身上穿的衣服,家里用的电器——所有这一切都无时无刻地不在我们的感官层面,强化着一种“私企无所不能”、“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私企”的印象。
然而,这种建立在个人感官经验之上的“错觉”,恰恰是一种最典型的、非历史的、非辩证的、形而上学的错误。它只看到了那漂浮在水面之上的、五光十色的“冰山一角”(即最终端的消费品和服务);却完全地无视了那支撑着这一切的、更庞大也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隐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主体”(即基础工业、国防科技、能源交通等由公有制所主导的根本命脉)。
(四)公私之间的真实关系:是“播种”与“结果”,“输血”与“造血”
因此,我们必须用一种更科学、更全面的视野,来重新地审视公有制企业与私有制企业之间的真实、辩证关系。
在绝大多数的产业领域,这两者之间绝不是什么平等的“竞争”关系。而更像是一种“播种”与“结果”的关系。是公有制的高等院校为所有的企业(包括公企和私企),培养和输送了几乎全部的科技人才和工程师,这是“播种”。
它更像是一种“输血”与“造血”的关系。是公有制的、强大的基础工业、能源工业和国防工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了最稳定、最可靠的“造血”功能;而私有企业则更像是依附于这个强大肌体之上的活跃“毛细血管”,它们能够更快速地将“血液”输送到每一个具体的、细微的消费末端。
没有那个强大的、属于公有制的“心脏”和“主动脉”,那么所有这些看似活跃的“毛细血管”都将因为缺血而迅速地坏死和枯萎。
二、“公有制僵化”的本质:是“制度”问题,还是“路线”问题?
在系统地粉碎了“九成创新靠私企”这一谎言之后,我们还必须去正面地回击那些污蔑公有制企业“僵化”、“低效”的陈词滥调。我们必须从最根本的政治路线的高度,去深刻地辨析一个问题:当我们在谈论一个企业的“效率”和“活力”时,我们究竟是在谈论一个纯粹的“所有制”问题,还是在谈论一个更深刻的、关于“由谁来领导、执行什么路线”的政治问题?
(一)两种不同的“公有制”:是“官有制”还是“民有制”?
首先,我们必须在理论上对“公有制”这一概念本身进行一次最严格的、阶级性的区分。
我们绝不否认在苏联和东欧等那些早已蜕化变质了的修正主义国家,以及在毛主席逝世之后中国的某些时期,其名义上的“公有制”企业确实表现出了严重的官僚主义、人浮于事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但是,我们必须以最清醒的头脑去追问:这种“僵化”,其根源究竟是在于“公有制”本身?还是在于那个已经将“公有制”篡夺和异化为了“官有制”的反动修正主义路线?
一个由脱离群众的、享有巨大特权的官僚集团所自上而下地进行着绝对控制的、所谓的“国有企业”,其在本质上早已不再是属于“全民”所有。它在实际上已经蜕变为这个官僚垄断资产阶级的集体“私产”。
在这样的企业里,广大的工人群众早已丧失了他们作为工厂主人的任何的民主管理权利。他们与官僚管理者之间的关系,早已不再是同志式的协作关系,而重新地变成了一种事实上的“雇佣”与“被雇佣”、“命令”与“被命令”的阶级对立关系。
这样一个在内部早已失去了革命灵魂和民主活力的“官有制”企业,它所表现出来的“僵化”和“低效”是何等的顺理成章!而修正主义的骗子们,其最阴险的伎俩,恰恰就在于,他们将这种由他们自己那条反动的、官僚主义的路线所一手造成的“僵化”,反过来当作了攻击和否定“公有制”本身的最有力的“罪证”!
(二)“鞍钢宪法”的光辉:一条真正的、无产阶级的企业管理路线
那么,一个真正的、革命的、充满了民主和活力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又应该是怎样一副面貌呢?
我们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早已在实践中为我们树立了最光辉的典范。这个典范就是他在1960年亲自批示和推广的“鞍钢宪法”。
“鞍钢宪法”以其最凝练的语言,规定了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两参一改三结合”的根本原则。
“两参”,就是“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这从根本上打破了资产阶级企业中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森严的等级壁垒。
“一改”,就是“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这赋予了工人群众以一种自下而上的、去向一切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官僚主义的条条框框,进行挑战和革命的巨大民主权利。
“三结合”,就是“工人、干部和技术人员在生产实践和技术革新中实行三结合”。这,将工人的实践经验、干部的组织能力和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从而能够最大限度地去激发蕴藏在劳动人民之中的无穷的创造智慧。
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一条以“无产阶级政治挂帅”和“大搞群众运动”为灵魂的、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企业管理路线,它与那个被污蔑为“僵化”和“低效”的官僚主义的“马钢宪法”(即苏联的“一长制”),是何等的水火不容、根本对立!
(三)“僵化”的根源不在“公”,而在“官”!
因此,我们就可以得出一个最清晰也最具有颠覆性的结论:
公有制企业其之所以会在某些历史时期表现出“僵化”,其根本的原因绝不在于它的“公”字;而恰恰在于那个已经将“公”篡夺和异化为了“官”的反动修正主义路线!
解决这一问题的唯一正确的药方,绝不是像那些资产阶级“庸医”们所开出的那样,去搞什么“私有化”,从而将企业从“官僚”的手中直接地交到“资本家”的手中,使得工人从一种隐蔽的奴役走向一种更公开、更残酷的奴役。
唯一正确的药方,只能是重新地回到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上来!就是要重新地将“鞍钢宪法”的伟大原则注入到我们的企业之中!就是要重新地发动和依靠广大的工人阶级,去向那个盘踞在企业内部的、高高在上的官僚主义者阶级进行最坚决、最彻底的斗争,并重新地将企业的管理权夺回到我们工人阶级自己,这个企业真正的主人手中!
三、“创新”的阶级属性:是为资本的利润,还是为人民的解放?
在澄清了“公有制僵化”这一谎言之后,我们还必须对“创新”这一在今天被资产阶级所无限神化了的概念本身,进行一次最深刻的阶级解剖。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创新观”
在阶级社会中,从来就不存在什么抽象的、超阶级的、纯粹为了“技术进步”而进行的“创新”。任何一种创新活动都必然地要服务于特定的阶级利益,并受到特定生产关系的制约。
在资本主义的私有制下,所谓的“创新”,其唯一的、也是最终的驱动力,就是资本对超额利润的无限的、贪婪的追逐。一项技术,无论它在理论上是多么地先进,无论它能够为社会带来多大的福祉,但是,只要它不能在短期内为资本家带来足够高的利润回报,那么它就必然会被无情地抛弃和扼杀。
而在真正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下,所谓的“创新”,其唯一的、也是最终的驱动力,则是人民对摆脱繁重劳动、征服自然、并最终实现自身全面解放的无限渴望。一项技术,只要它能够有利于减轻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能够有利于提高全体人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有利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和国防安全,那么,即便它在短期内是“不赚钱”的、甚至是需要国家进行巨大“亏本”投入的,我们也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毅力去攻克它。
这就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资产阶级的“利润创新观”,与无产阶级的“解放创新观”。
(二)资本主义下的创新:从“囚徒困境”到“技术垄断”
正是这种以“利润”为核心的创新观,使得资本主义,特别是在其发展到垄断的、帝国主义的阶段时,其自身反而成为了技术进步的巨大的、反动的桎梏。
正如我们在前一篇檄文对“地主阶级为何抵制技术进步”的分析中所看到的那样,在许多市场需求有限的传统行业,资本家们为了避免因技术升级所带来的破坏性的“价格战”,他们反而会形成一种心照不宣的“默契”,去共同地抵制和扼杀那些可能会颠覆其现有垄断地位的革命性的新技术。
而那些掌握着巨大资本和专利壁垒的跨国垄断巨头,其最常见的操作,就是去收购那些具有巨大潜力的新兴科技创业公司,其目的绝不是为了去发展它们,而是为了将其“雪藏”起来,甚至是直接地将其“杀死”,以消除任何潜在的竞争威胁。
(三)社会主义下的创新:有计划的“大协作”与人民的智慧
与此截然相反,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则为科学技术的真正大发展,提供了最广阔也最理想的天地。
它能够通过国家的计划,去将全国最优秀的科研力量、最宝贵的物质资源都集中和调动起来,去攻克那些关系到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但任何单个私人资本都无力也无意去承担的、巨大的、长期的、高风险的“卡脖子”工程。“两弹一星”的伟大胜利,就是这种“社会主义大协作”的最光辉的典范。
更重要的是,它能够通过“工人参加技术革新”、“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等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去将那蕴藏在亿万劳动人民之中的无穷的、实践的智慧和创造力,都最大限度地解放和激发出来。
历史已经证明,那些真正伟大的、革命性的技术突破,往往不是来自于那些高高在上的、脱离实际的“专家”的书斋;而恰恰是来自于那些最贴近生产第一线的、普通的、名不见经传的工人、农民和技术员的天才创造。而只有社会主义的公有制,才可能为这种来自于人民的伟大创造力,提供最广阔也最不受束缚的舞台。
四、“九成创新靠私企”的政治图谋:为全面私有化鸣锣开道
现在,我们就可以来最终地揭示出那些不遗余力地去鼓吹“公有制僵化”、“九成创新靠私企”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如张维迎、许小年之流),其背后所隐藏的最真实也最险恶的政治图谋了。
(一)“国企原罪论”:一场系统的、意识形态的妖魔化
他们的第一步,是要通过系统的、长期的、无孔不入的舆论宣传,在人民群众的心中建立起一种关于公有制企业的根深蒂固的“负面印象”,即所谓的“国企原罪论”。
他们会有意地去放大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由于经验不足,而在某些国企管理中所出现过的官僚主义和效率低下的问题。
他们会将国企所必须承担的大量的社会责任(例如,解决就业、稳定物价、支援边疆等),恶意地歪曲为是其“经营不善”和“市场竞争力差”的表现。
他们更是会将那些由党内的修正主义路线所一手造成的“官有制”的弊病,巧妙地嫁接和归罪于“公有制”的本身。
通过这样一场持续了几十年的、系统的“妖魔化”运动,他们就成功地在很大一部分不明真相的群众,特别是青年一代的心中,塑造出了一个关于国企的僵化的、刻板的印象,那就是:“国企=垄断+腐败+低效”。
(二)“私企神话论”:对资本主义剥削的美化与崇拜
在系统地“妖魔化”了国企之后,他们的第二步,则是要反过来去系统地“神化”私有企业和所谓的“企业家精神”。
他们会有意地去回避和掩盖私有企业那建立在残酷剥削、血汗工厂和“996福报”之上的带血的原始积累过程。
他们会将那些通过官商勾结、投机倒把、侵吞国有资产而暴富起来的资本家们,包装和美化为具有“冒险精神”、“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值得全社会去学习和崇拜的“时代英雄”。
他们更是会像我们所批判的那样,通过编造那个“九成创新靠私企”的弥天大谎,来将我们国家一切的经济进步和科技发展,都归功于私有企业的“巨大贡献”。
(三)“国退民进”的最终图穷匕见
当这两步系统的舆论准备工作都做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他们那最终的、也是最反动的政治图谋,便“图穷匕见”了。
这个图谋,就是要以“提高效率”、“增强活力”、“参与国际竞争”等一系列冠冕堂皇的理由,来要求党和政府进行一场更彻底、更全面的“国退民进”,即全面的私有化。
他们要将那些依然掌握在国家和人民手中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最核心的、也是最赚钱的“优质资产”(例如,电信、电力、铁路、能源、金融等),都彻底地从公有制的阵地上“退出”来,并将其“卖”给,或者说“送”给那些早已对此垂涎三尺的国内外私人垄断资本!
(四)配合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这股来自内部的“私有化”黑风,是与来自外部的、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战略紧密地、遥相呼应的。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为何要如此地执着于“灭掉中国的国企”和“引导中国高教私有化”?
因为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只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这个共和国的“长子”,还依然占据着我们国民经济的“制高点”;只要我们的人才培养体系,还依然掌握在公有的、而不是私立的大学手中——那么他们想要从根本上控制和颠覆中国的图谋,就永远不可能最终得逞!
因此,这些在国内声嘶力竭地鼓吹着“全面私有化”的“专家学者”们,无论其主观意愿如何,他们在客观上所扮演的,就是帝国主义对我们进行“和平演变”和“经济殖民”的最忠实也最危险的“第五纵队”!
五、结论:捍卫公有制,就是捍卫社会主义的命根子
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系统分析和批驳,我们现在就可以对这场关于“创新姓公姓私”的、看似是“经济”的、实则是“政治”的激烈斗争,下一个最清晰也最坚定的结论了。
(一)“九成创新靠民企”——一个服务于阶级斗争的政治谎言
所谓“公有制僵化”、“民营企业贡献中国九成技术创新”的论调,绝不是什么客观的、学术的结论。它是一个由党内外的新生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代理人,为了从根本上瓦解我们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而精心编造和系统传播的、彻头彻尾的、服务于其反革命阶级斗争需要的政治谎言。
(二)两种创新,两条道路
历史和现实都已雄辩地证明,在今天的中国,存在着两条性质上根本不同的“创新”道路。
一条是以我们的公有制企业、国家级的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为主体的、独立自主的、服务于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社会主义的创新道路。这条道路,是我们能够去攻克“卡脖子”技术、去发展“大国重器”、并最终在与帝国主义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唯一的、也是最可靠的生命线。
而另一条则是以大量的私有企业为主体的、依附性的、以追逐利润为唯一目的的资本主义的创新道路。这条道路在民生和消费领域固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如果任由其无限制地发展和扩张,并最终取代了前一条道路的主体地位,那么其最终的结局必然是将我们重新地拉回到那个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经济命脉被外资掌控的、半殖民地的、买办的邪路上去。
(三)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为公有制而战!
因此,对于我们今天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派来说,我们所面临的斗争任务是无比清晰和明确的。
我们必须以最大的理论勇气和最坚实的现实数据,去戳穿那些关于“公有制僵化”的无耻谎言!
我们必须理直气壮地去向全社会宣传我们伟大的公有制企业和科研单位,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及在今天的现实中,所立下的那些无可辩驳的、彪炳千秋的伟大功勋!
我们更必须将我们斗争的矛头牢牢地对准那些企图要彻底地拆分和私有化掉我们社会主义“命根子”的、党内外的、以张维迎、许小年为代表的、现代的、无耻的汉奸和国贼!
(四)公有制,是我们的,也是未来的
历史还远远没有终结。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公有制与私有制之间,“谁战胜谁”的斗争,也还远远没有分出最后的胜负。
那些暂时地掌握了话语权的资产阶级“东施”们,或许还可以在他们的讲坛上继续地进行他们那拙劣的、煽动性的表演。但是,那些由毛主席和我们英雄的父辈们所亲手缔造的、依然在共和国的经济命脉中日夜奔腾着的、强大的、钢铁般的公有制经济基础,就是对他们一切谎言的最响亮也最无情的回答!
只要这个基础还在;只要信仰着毛泽东思想的、真正的共产党人还在;只要我们伟大的、英雄的工人阶级还在——那么他们那旨在将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彻底地私有化和殖民地化的阴谋,就永远也绝不可能最终得逞!
结论
现在,我们可以对本文做一个最清晰也最坚定的总结了。
“公有制僵化?中国创新到底靠公还是靠私?”——这个问题本身就是一个被资产阶级所精心设置的伪问题和话语陷阱。
它企图让我们陷入到一场关于“效率”和“数量”的、纯技术性的、毫无意义的辩论之中。而它真正所要掩盖的,则是那个更根本的、也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于“方向”和“阶级属性”的政治问题。
我们从不否认私有企业在今天的中国经济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我们必须以最清醒的、最坚定的阶级立场,去指出:
那个为我们奠定了立国之本、并至今依然在保卫着我们国家最根本的、战略性的安全和发展权利的,是,也只能是,我们的强大的、不可战胜的社会主义公有制!那个由毛主席所开创和指引的、独立自主的、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路,才是我们中华民族能够真正地实现伟大复兴的唯一的、也是唯一正确的光明大道!
任何企图在“效率”或“创新”的幌子下,否定、削弱乃至最终瓦解公有制经济基础的言论和行为,都是对我们国家和人民根本利益的背叛,都必须受到我们最坚决的抵制和最彻底的批判!
让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以阶级斗争的锐利武器,去揭穿一切试图复辟资本主义的谎言与阴谋。让我们坚定不移地捍卫公有制这个社会主义的命根子,并在此基础上,去创造一个比任何资本主义国家都更公平、更强大、更具有创新活力的,真正属于人民的美好未来!
来源:星语秘境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