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抗战80周年有感之七
侯立虹
文化抗战,是中国抗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价值导向,规范文艺工作的立场等基本问题,因而成为文化抗战和党站在人民的立场上建设文化领导权提供了基本遵循。由于人们往往从坚定民族文化自信,反击日寇文化侵略文化奴役,以及党对文化的领导等方面解读《讲话》,也就往往忽略《讲话》所提出的超越文艺而关涉党的领导和整个民族解放大局的几个重大问题,所以在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重读《讲话》,不能不谈谈这些重大问题及其重大而深远意义。
一、关于思想入党的重大论题
《讲话》推出的第一个超越文艺而关涉党的建设的重大论题,就是“思想入党”,亦可以说是毛主席在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创造性提出“思想建党”科学命题的延伸,思想建党成功地解决了我们党的建设和中国革命进程中一系列重大问题,思想入党则对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党性锻炼、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水平有着重大作用。毛主席没有在党的会议上,也没有在党的整风运动中提出思想入党,而在文艺座谈会议上提出思想入党,这就表明思想没有入党主要存在于知识分子。所以《讲话》不仅指出“我们有许多同志还不大清楚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区别。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的思想没有入党严重现象,还摆出了“这种思想上没有入党的人,头脑里还装着许多剥削阶级的脏东西,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无产阶级思想,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党。他们想:什么无产阶级思想,还不是那一套?他们哪里知道要得到这一套并不容易,有些人就是一辈子也没有共产党员的气味,只有离开党完事”的思想没有入党的原因和表现;不仅提出了“为要领导革命运动更好地发展,更快地完成,就必须从思想上组织上认真地整顿一番”解决思想没有入党的思想组织整顿措施,还强调了组织整顿“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整顿,需要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运用思想斗争着力思想整顿;不仅深刻阐明思想没有入党者试图用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面貌改造党的严重危害性,还旗帜鲜明指出为何不能放任思想没有入党;不仅表明“只能依照无产阶级先锋队的面貌改造党,改造世界”思想斗争的武器,还要求文艺工作者“积极起来参加这个斗争,使每个同志都健全起来,使我们的整个队伍在思想上和组织上都真正统一起来,巩固起来”。
毛主席之所以突出强调党的思想领导,一方面因为党领导抗日的主要历史任务,要求把党建设成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其中思想上的巩固是核心要求。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党员虽然组织上入了党,但思想上还没有彻底入党,受到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侵染,就容易发生思想的动摇甚至立场的转变,所以《讲话》强调“展开一个无产阶级对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斗争”,不仅是实现思想入党的基本途径,也是党掌握思想领导权推动党内团结的有力武器,同时思想入党也是党领导文化抗战的重要方面,只有党员文艺工作者率先示范,冲在文化抗战最前线,才能推动文化抗战的深入(参自毛主席延安时期如何“着重从思想上建党”? 搜狐2017-08-02),《讲话》后党员文艺工作者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文化抗战的巨大变化,收获了文化抗战的巨大硕果,就充分证明了毛主席思想入党的英明伟大。
现在更需要重温思想入党,市场经济大潮下经济利益的诱惑,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腐蚀,西方享乐主义的不断侵蚀,都在挑战共产党人的“初心”。思想入党就是时刻牢记列宁的“徒有虚名的党员,就是白给,我们也不要”,“宁可少些,但要好些”的名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初心不会自然保质保鲜,稍不注意就可能蒙尘褪色,久不滋养就会干涸枯萎,很容易走着走着就忘记了为什么要出发、要到哪里去,很容易走散了、走丢了的指示精神,把思想入党当作一辈子的事,当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体检验,警示我们明大德、正衣冠、除污垢,经得起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无时无处不在的“糖衣炮弹”的侵袭,为我们长途跋涉、不懈奋斗提供不竭动力。
二、《讲话》推出了至今仍振聋发聩的
“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精辟论断
《讲话》在论述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中,为了让广大文艺工作者和广大劳动人民打成一片,以自己为例、讲述了对工农兵群众的心态转变过程,得出“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结论,这个观点,曾经作为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和与工农结合的座右铭,可惜后来不提了,甚至走向看不起工农的反面,今天重温益发觉得意义重大。《讲话》论述文艺工作对象问题,就是文艺作品给谁看的问题,强调文艺作品在根据地的接受者,是工农兵以及革命的干部。可文艺工作者却同自己描写对象和作品接受者不熟悉,或者简直生疏得很,也不熟悉人民群众丰富生动的语言,作品不但语言无味,而且常常夹着一些生造出来的和人民的语言相对立的不三不四的词句。认为“在群众面前把你的资格摆得越老,越像个‘英雄’,越要出卖这一套,群众就越不买你的账。你要群众了解你,你要和群众打成一片,就得下决心,经过长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练”,并回忆了自己感情变化的经验:由于自己是个学生出身的人,开始觉得世界上干净的人只有知识分子,工人农民总是比较脏的。后来革命了,同工人农民和革命军的战士在一起了,彼此逐渐熟悉了,才根本地改变了资产阶级学校所教给我的那种资产阶级的和小资产阶级的感情,才起了感情变化,由一个阶级变到另一个阶级,认识到“拿未曾改造的知识分子和工人农民比较,就觉得知识分子不干净了,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还是比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都干净”。并深切期望“我们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为群众所欢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来一个变化,来一番改造。没有这个变化,没有这个改造,什么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讲话》发表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对工农兵感情起了变化,真正与工农兵结合在一起,也就有了大量的诸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白毛女》《漳河水》《荷花淀》《王贵与李香香》等大量反映工农兵的优秀作品(参自《毛主席说:最干净的还是工人农民,尽管他们手是黑的、脚上有牛屎..》搜狐2020-04-30)。现在的文艺作品包括获大奖的,有几篇是反映工农和底层群众的?明星谈个恋爱、生个孩子甚至当小三、弄小三都能成为热点,那些打工的及时成为热点?这等轻视工人农民和底层群众的倾向,不是很值得反思吗?
三、旗帜鲜明批判“人性论”
资产阶级最爱兜售人性论,也最喜欢用人性论迷惑群众,所以《讲话》特别诠释和论述了人性论,提出“‘人性论’。有没有人性这种东西?当然有的。但是只有具体的人性,没有抽象的人性。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并坚决批判了资产阶级人性论“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则主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人性,不过他们口头上不这样说,却说成为唯一的人性。有些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所鼓吹的人性,也是脱离人民大众或者反对人民大众的,他们的所谓人性实质上不过是资产阶级的个人主义,因此在他们眼中,无产阶级的人性就不合于人性。现在延安有些人们所主张的作为所谓文艺理论基础的‘人性论’,就是这样讲,这是完全错误的”。
“人性论”在社会生活中有很多种表现形式,不仅在解释社会现象的原因和根本时,武断地抛出“人性如此”来作结,而且在讨论共产主义的可行性上,用“人性永远自私”否定共产主义。市场化后,“人性论”不仅支持了“社会主义飘渺论”,阻碍和危害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而且为宣扬贩卖私有制是最适合“人性”的制度,为荼毒青少年理想信念和培养极端利己主义群体,提供了所谓的“依据”。“人性论”最迷惑人的是,套用进化论将“自私的基因”作为人的本性,还认为人性是抽象的而不是具体的,认定“人性永远是恶的”,是永远不变的,而这个“永远”就是资产阶级“人性论”最常见的表达。人性论无视适宜的温度可以孵化鸡蛋却不能孵化石头的“事物的发展变化在内部不在外部”发展规律,简单地从事物外部去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所以,“人性论”也成为公知和私有化急先锋竭力反对伟人,否定公有制、社会主义道德的一个重要工具。
“人类之爱”,是人性论的延伸甚至可以说孪生兄弟,它是贩卖人性论的主要噱头和重要目的。因此《讲话》认为“‘文艺的基本出发点是爱,是人类之爱’。爱可以是出发点,但是还有一个基本出发点。爱是观念的东西,是客观实践的产物。我们根本上不是从观念出发,而是从客观实践出发”,并从“我们的知识分子出身的文艺工作者爱无产阶级,是社会使他们感觉到和无产阶级有共同的命运的结果。我们恨日本帝国主义,是日本帝国主义压迫我们的结果”断定“世上决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进而提出根本没有统治阶级和所谓圣人贤人喜欢提倡的所谓“人类之爱”,“我们不能爱敌人,不能爱社会的丑恶现象,我们的目的是消灭这些东西。这是人们的常识,难道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还有不懂得的吗?”
为什么当今要批判“人性论”?因为资产阶级对“自私”的定义一直夹带私货,不仅混淆人性和动物性,将动物的本能和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都归结为自私的行为,还荒谬的把社会的人看作生物的自然人,用没有意识和自私观念的动物本能来论证“人天生自私”,掩盖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损害集体利益的自私行为。还因为“人性论”把“唯利是图”“极端利己”“损人利己”“贪婪”等资产阶级的人性,都披上“一般人性”强加到了各个阶级各群体头上,硬把人性说成是“超阶级”性的,近年来西方提出的“民主”“自由”等“普世价值”就是人性论的翻版。为什么会有人拿资产阶级人性反对“雷锋精神”?为什么会有很多党员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口号,把资产阶级名利看得那么重?正如列宁所说“这种学校(资产阶级的旧学校)里的每一句话,都是根据资产阶级的利益捏造出来的。工农的年轻一代在这样的学校里,与其说是接受教育,不如说是受资产阶级的奴化。教育这些青年的目的就是训练对资产阶级有用的奴仆,使之既能替资产阶级创造利润又不会惊扰资产阶级的安宁和悠闲”,一针见血揭穿了当今西化渗透、颜色革命和历史虚无主义,以及公知竭力鼓吹西方价值观、追求西方生活的目的所在,因为资产阶级从没有放弃奴化蛊惑当今的各个利益群体,“人性论”只是其中一个小小的教鞭。
更重要的是,人性论抹杀是非界限,颠倒黑白,公开拿人性为叛徒汉奸翻案。比如一些电视剧把一个老女人为了自己的孩子出卖很多同志当做母爱的人性,还比如不少抗战电视剧用人性把汉奸叛徒说成在敌人武力面前宁死不屈,投降卖国是因为敌人绑架亲人威胁的迫不得已,并把这谬论推延扩展,将秦桧、严嵩、魏忠贤、吴三桂、慈禧、李鸿章等误国殃民的昏君奸臣叛徒汉奸美化成人性使然。也就越发显得《讲话》关于“在阶级社会里就是只有带着阶级性的人性,而没有什么超阶级的人性。我们主张无产阶级的人性,人民大众的人性,而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则主张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的人性,不过他们口头上不这样说,却说成为唯一的人性”的科学正确。
百度贴吧有个《驳斥资产阶级“人性论”》帖子,认为“人性论”一经诞生就带有很强的政治目的,尽管“人性论”在封建阶级统治时期,为反对神的绝对权威和封建禁欲主义,为人的思想解放做出了贡献,但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人性论”已经丧失了它的进步性,变成了反对无产阶级斗争的借口和退步的叫嚣,成为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攻的武器,显然,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就是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所以对于那些深受“人性论”蛊惑的群众,我们有责任去唤醒他们,看一看“人性论”背后的真相。我们也更应坚定理想信念,并为之奋斗终身。这就是重温《讲话》关于人性论批判的现实意义。
四、科学诠释了功利主义
功利主义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挂在口头上的术语,也常常被解读为追求世俗成功和利益的思想,更有吹捧为“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所以《讲话》给予了科学解读和准确诠释。伟人不仅开诚布公表明“唯物主义者并不一般地反对功利主义,但是反对封建阶级的、资产阶级的、小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反对那种口头上反对功利主义、实际上抱着最自私最短视的功利主义的伪善者”;而且斩钉截铁断定“世界上没有什么超功利主义,在阶级社会里,不是这一阶级的功利主义,就是那一阶级的功利主义”;更旗帜鲜明诠释了“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思想基本内涵“我们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我们是以占全人口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广大群众的目前利益和将来利益的统一为出发点的,所以我们是以最广和最远为目标的革命的功利主义者,而不是只看到局部和目前的狭隘的功利主义者”;还举例批评了某些狭隘的功利主义者“某种作品,只为少数人所偏爱,而为多数人所不需要,甚至对多数人有害,硬要拿来上市,拿来向群众宣传,以求其个人的或狭隘集团的功利,还要责备群众的功利主义,这就不但侮辱群众,也太无自知之明了”,尖锐指出“任何一种东西,必须能使人民群众得到真实的利益,才是好的东西。就算你的是‘阳春白雪’吧,这暂时既然是少数人享用的东西,群众还是在那里唱‘下里巴人’,那末,你不去提高它,只顾骂人,那就怎样骂也是空的。现在是‘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统一的问题,是提高和普及统一的问题。不统一,任何专门家的最高级的艺术也不免成为最狭隘的功利主义;要说这也是清高,那只是自封为清高,群众是不会批准的”。
毛主席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思想,可谓高屋建瓴,既反映了列宁的“文艺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而“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文艺思想;也吸收了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产阶级革命文艺思想;还突出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利益出发”的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高标准,没有任何私利的追求和行动准则。从而充分表达“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的为人民大众服务而不是为地主阶级与资产阶级等剥削者压迫者服务的深刻思想内涵,而且因为“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符合人民的利益,并在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践中得到了丰富的检验,是科学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参自苗贵山 | 毛泽东“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思想的源头与实践,原创伦理学研究 2024年03月13日湖南,原文刊登于《伦理学研究》2024年第1期)。伟人去世后,功利主义研究很是热闹,但大都回到了西方的范畴,据中国社会科学网披露今年8月9-10日,“功利主义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暨第一届功利主义论坛在吉林长春召开,与会学者就边沁的功利主义原则与功利主义的当代意义等相关议题进行了交流探讨,但无论如何都没有超越毛主席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功利主义”思想,所以也就显得其格外的珍贵。
有一首老歌《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其中有“毛主席的书我最爱读,千遍那个万遍下工夫,深刻的道理我细心领会,只觉得心里头热乎乎”,悉心品读《讲话》真的蕴藏大量“深刻的道理”,有着很多弥足珍贵的具有深远指导意义的重大论断,本文仅围绕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的文化抗战体悟《讲话》超越文艺,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服务中华民族全局的博大精深,体悟《讲话》为赢得了党领导抗战胜利以及此后的一系列伟大胜利,收获抗战文化以及此后新中国文化一系列的文化瑰宝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奠定的在中国抗战史上和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地位。
衷心祝愿开发出《讲话》更多更伟大的服务新时代宝贵价值,让《讲话》永远放射出耀眼光芒。
侯立虹:当年日寇还想逞凶狂,做梦!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