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1日,江淮地区即已出梅,高温“桑拿”模式随即开启。时序实在神奇,每年一到7月1日,合肥人哪怕只是走路,也会手背出汗。
看天气预报,接下来连续头十日都是30-39度左右的高温晴天。如此持续高温,梅雨时节才积聚下来的塘水没几天就会被蒸发掉。
能不能在水库库底打桩,以此为框架支撑,水面大面积铺装太阳能光伏板,减少蒸发?如果可行,全国等于多建了多少水库,多发了多少电啊!
我微信跟一位朋友谈这一想法,他回复得干脆:“不可以,饮用水源不能大面积加装遮阳设备,否则会影响光合作用,减少水的野性,不利于人蓄饮用,不利于健康!”
他的话似乎确有一定道理,只是不知道有没有科学依据。
事实上,自然水域里,荷与芦苇等水生植物本就天然可以阻挡蒸发。人工开挖的水域虽然积水较深,但“身世浮沉雨打萍”,如果能多种漂花藕、菱角、睡莲、浮萍等不惧水深的水生植物,也是阻挡蒸发的好办法。
而安装光伏板阻挡蒸发的可行性同样值得论证。上文说的水库只是举例,除此之外总能找到合适的水域。比如浙江、安徽均可以选择千岛湖试点,浅水区域种植水生植物,另在留足航道的前提下,选择全湖一半或三分之一的深水区域,进行光伏板试点。
有关科研机构应当把这作为一个课题进行研究,基层也可以大胆试验探索,正所谓把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