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禁炮令为什么屡屡失控,是禁还是放? - 昆仑策
-
春节禁炮令为什么屡屡失控,是禁还是放?
2023-01-26
今年的大年三十有点不一样。虽然各地没有解除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禁令,但鞭炮齐鸣,烟花飞舞的城市和地方不在少数。
一些人感慨终于又找到了"爆竹声声辞旧岁"的感觉,有了欢天喜地过大年的味道。
禁炮令的失控我们应该重新去思考一下这项禁令的可行性以及现实意义。
其实,从自身来讲还是比较喜欢安静的,对禁炮也没多少异议。但从情理来讲,在涉及重大民生问题诸如节日燃放烟花爆竹事情上,我还是希望要尊重大多数人的意愿,与民同乐同在,该禁的禁,不该禁的坚决不要禁。
那么什么是该禁什么又是不该禁呢?道理很简单,大多数老百姓都喜欢的事以及民族风俗的传统习惯就不要禁,大多数人不喜欢的事和那些丑恶负能量现象要坚决禁。
比如,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这是几千年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习惯,也是经久不衰的中国节日文化的符号,是大多数老百姓喜欢的事。人们为什么省吃俭用不惜自己花钱还喜欢春节放鞭炮呢?就是在春节图个吉利,图个心里安慰,图个节日氛围。在重大民族节日上能够万众燃放烟花爆竹,也正是社会和谐、国泰民安的具体体现(如遇战争和灾难绝不会有人去燃放),所展示的是百姓们期待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一年到头了,无论是收获大小,人们都习惯了以放鞭炮的形式辞旧迎新,以回家吃年夜饭的形式实现团圆,以拜年的形式保持亲朋好友的联系。这些都是春节不可缺少的元素,缺了哪一项都不完美。
这些传统风俗和文化得到了大多数人的传承和发扬。重大节日上放烟花爆竹若管理得当,对社会并不构成多大危害,所发生的问题与万民同乐相比是可以接受的。
这些群众性的自发活动,硬性禁止它,从近几年实际效果看并不理想,是屡禁不止,同时产生了民众意愿与政府意愿的隔阂以及在执法过程中的尴尬。不是禁令不严,执法不给力,而是大众没有从心理上接受这一禁令,所以,出现了事实上的法不责众,使公信力受到挑战。
又比如,什么该坚决禁止呢?像赌博、吸毒、封建迷信、招摇撞骗、乱捕野生动物、乱砍乱伐等,这些对国家和家庭都造成了巨大危害,百姓们也恨之入骨,这些东西要坚决禁止,群众会坚决拥护,群众拥护的事情做起来就会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那么,针对人们需要燃放烟花爆竹的愿望政府该怎么办呢?
一是严格管理。从源头上限制危险大、污染大的爆竹生产,只生产适宜节日燃放安全、环保的产品,变堵为疏。
二是加强保障。燃放爆竹难免会发生一些事故,但也不能因噎废食,在集中燃放期间,应加强消防、医疗、环保的保障力量,变防为服务。
三是烟花爆竹产业也是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一个重要产业,应因势利导,服务社会,变废为宝。
总之,人民的事还得通过人民去解决,关系顺了路子就宽了。逐渐放开烟花爆竹禁令,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这才符合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美好愿望。
来源:“时间不撒谎”今日头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