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个别干部理解片面,将务虚等同甚至歪曲为空谈清议,满足于坐而论道、纸上谈兵,最终导致虚功泛滥、实绩寥寥,滋生形式主义,破坏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务虚不能止于思想火花、理论推演,更不能沦为形式主义的‘空转’。”“如果一场务虚会议开得轰轰烈烈,口号喊得震天响,会后却不见行动、不见落实、不见实效,这样的务虚只会徒耗资源精力,助长虚浮之风。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务虚做得再好,若不能转化为破解难题的实招、推动发展的实效、群众可感的实惠,便是本末倒置,偏了中心、丢了初心、失了民心。”“务虚要力戒大而化之、泛泛而谈,必须紧扣发展中的真问题、群众反映的难问题、中心环节的实问题,剖析问题根源、拿出解决方法。”……
2025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理论版“思想纵横”栏目刊登了张珂一篇题为《务虚不能“虚”》的文章,列举了“务虚”太“虚”的若干表现,很有现实针对性。
然而与此相反,现实中,“务虚”太“实”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近年来,不少基层单位年终也必开务虚会。让人惊诧的是,一些单位把务虚会发言弄成了年度工作总结,且事无巨细,一汇报就是一二十页内容,生怕有什么工作没有汇报到、埋没了成绩似的。
更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是,不是一两个单位如此,而是几乎所有单位都如此把发言当汇报,主持会议者竟见惯不怪。也不知是会议主持人真的不懂务虚会的性质,还是明知这些单位的水平不够,务实尚且吃力,更务不了虚,抑或是不想得罪人,害怕打断他们,伤了其自尊……务虚会因此冗长乏味,变成了走过场的形式主义。
同志曾在《之江新语》中写道:“如果过分强调‘埋头拉车’,忽视‘抬头看路’,那就会陷于千头万绪的事务泥潭而不可拔。”务虚会上,当然可以提纲挈领地介绍一下一年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但重点应该是就亮点谈些经验和感受、就不足分析些原因和克服办法,对全局未来的工作多提战略性、方向性建议和意见。如果做不出亮点,所做的工作都是上级布置的、与兄弟单位一样的共性内容,又碍于面子不愿意亮家丑说不足,更谈不上总结经验教训,那么这样的“务虚”发言,则连“埋头拉车”也算不上,纯粹是自我表功,甚至是“王顾左右而言他”离题万里。按照这样的态度干工作,必然会“陷于千头万绪的事务泥潭而不可拔”。
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务实是务虚的出发点和归宿,务虚是务实的前提和基础。务实难,旨在辨明方向、统一思想、凝聚共识,为务实行动奠定基础、提供遵循的务虚更难。“务虚不能‘虚’”,务虚会发言更不能是日常琐屑式流水账。务虚会必须特别注意防止和纠正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党员领导干部提高战略谋划务虚本领,必须勤于学习思考,既埋头拉车又抬头看路,而最根本的还是必须铸就坚强的理想信念,真正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