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始终以群众答不答应、赞不赞成、满不满意作为工作晴雨表,始终用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正视审视检视自身工作成色,始终把人民的殷切期盼作为各项工作的高标准尺度,在为民办事、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具体工作实践中,常怀赶考之心,走好赶考之路,做好赶考答卷,努力做新时代夙夜在公、一心为民、公平正义、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好干部。
俯身躬听,架起汇聚民意的渠道桥梁。群众的呼声,既有国家政策的高度关切,也有个人利益的切身诉求;既有合理化的意见建议,也有质朴的情绪表达抑或尖锐刻薄的批评声。党员干部要主动破除心墙,拉近与群众之间的心贴心沟通距离,不能选择性只听一面的赞美之词,不听逆耳刺耳的忠言警告;要主动架起线上、线下的沟通渠道,通过实地调研、组织座谈、走村入户等方式线下听,也要广泛运用网络平台、政务热线等渠道线上听,善于从群众的家常话、牢骚话、苦水话捕捞出民声的深层需求、未被满足的期待以及工作中存在的盲区痛点;要学会与不同年龄、不同背景、不同认知水平的群众,进行心贴心的沟通交流,用群众熟知的乡言土话对讲,说老百姓爱听的话,讲老百姓明白的理,让倾听民声、调研走访不仅通而且畅,不仅有而且效。并且,每当在启动一个重大民生项目或者一项重大民生决议意见前,要多方征集最广泛的民意,汲取最智慧的民智,融合最需要的民愿,确保党的政策法规和工作部署接地气、聚民心、有成效,切实将群众的问题清单变成党员干部的履职清单。
深入群众,找准解难纾困的症结要害。广大农村、社区是基层治理的最末端,也是矛盾问题最突出的集中地带,主要体现在邻里纠纷、土地权属争议、家庭矛盾、情感纠纷、经济债务等,党员干部要沉下心来,冷静判断,做救火队员,用绣花的功夫,深入田间地头、街头巷尾,把人民群众遇到的急难愁盼,作为探寻基层治理症结的信号灯和方向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区分病症与病根,在纷繁细节中抽丝剥茧,综合统筹职能部门资源,把政府、社会、市场等各方资源力量拧成一股绳,通过说法说理、案例分析、摆道理、明政策,疏导群众过激情绪,化解邻里心中壁垒,在涉事主体问题处理中既解决当下诉求,又致力于弥合社会关系,重建邻里之间相互信任,用源头介入防控、阻断问题演变、妥善化解矛盾,对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处置,做到为民做主,化解多元纠纷,践行治未病的治理智慧。用心系人民、担当作为的价值追求,凝聚共识、赢得民心,确保社会长治久安,实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庄严承诺,夯实国家治理根基。
办好实事,树牢为民服务的朴素情怀。政策法规一向是铁面无私的,但执行政策的人可以是有温度、有尺度的。党员干部要始终站在最广大群众的立场上,体悟最广大群众的急难愁盼,涵养“但愿苍生俱饱暖”的朴素情谊,用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的心态制定政策,多考虑一下最广大群众的实际承受度;在执行政策时,多体现一些人文关怀;在处理问题时,多一份耐心和体贴。要始终牢记“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始终把群众当作亲人,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主动融入群众的生活,与群众同甘共苦,让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心与群众的拥护依赖心同频共振,切切实实把事关最广大群众的好事办好、实事办实。“一切依靠人民,一切为了人民。”党员干部要用一句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个理解的眼神,一次次真诚的帮助,拉近与群众之间的距离,使为人民服务工作更有人情味,更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同和配合,切实将为人民服务这份发自内心的朴素情谊,镌刻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
持续攻坚,积蓄善作善成的发展韧劲。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富裕的好日子,不是一阵风,而是一场需要持之以恒、接力奋斗的马拉松。任何事业,都起始于梦想、成于实干、贵在坚持。党员干部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胸怀和境界,甘于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以钉钉子精神久久为功、善作善成,始终保持锲而不舍的韧劲,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贪一时之功,不图一时之名,甘当铺路石和栽树人,对认定的事业、看准的事情,保持战略定力,一锤接着一锤敲,一张蓝图绘到底;要秉持顽强不屈的意志品质和乐观的革命精神,勇于面对困难挑战,把攻坚克难作为磨砺自身的机遇,建立健全长效机制,使惠民政策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避免“新官不理旧账”。同时,要关心爱护基层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让大家轻装上阵、轻车减负,永葆长期奋斗的热情和动力,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和“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坚守,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具体业绩。
新时代新征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始终是党员干部最鲜亮的底色。每一位党员干部都要面对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坚定理想信念,锤炼过硬本领,提升服务效能,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倾听民意,以更加精准的研判把脉问题,以更加温暖的情怀贴近群众,以更加坚韧的毅力不懈奋斗,始终团结带领最广大人民群众在通往共同富裕和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蹄疾步稳、大步前行,书写出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共同勾勒出优秀党员干部的精神图腾与人物肖像。
(作者:李善明,作者单位:中共上饶市信州区委组织部;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