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振起|毛主席的军事战略艺术(1):红色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 昆仑策
-
刘振起|毛主席的军事战略艺术(1):红色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
2025-07-31

战争是高智力对抗,敌对双方以智力见输赢。战争,无一过程不是智力的较量。而就战争全过程的博弈看,军事战略置于智力较量顶端。
按照一般的定义,军事战略是筹划和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是对战争的运筹谋划和总体设计。军事战略既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没有一个科学的军事思想理论,是不会有好的军事战略的。但是有了科学的军事思想理论,也还有如何运用其筹划制定军事战略的实践问题。因为军事战略要考虑战争的全局,包括战争的起始与结束,战争过程的各阶段,各个战场和各种作战力量的发展运用等。
综观世界战争史,毛主席的军事战略,可谓是登峰造极的艺术品。想想看,他白手起家,毫无资本,惟以智转乾坤,创造军事战略圣典,以弱势兵力和劣势装备,在始终处于极端战略被动的态势下,制胜所有对手,达到了无人能及的孤独神位。
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大革命失败,共产党看到了武装的重要性。要武装暴动,以战争的形式实施民主革命。但共产党领导人的视野,仅仅囿于北伐战争,南昌起义部队体制及攻击目标和发展路线,无一不说明了这一点。而照此下去,与国民党武装的战争较量,只能是以卵击石,归于覆灭。
而毛主席对此看得很透,所以他拒绝去中央工作,执意要上山。可以肯定地说,就是在此时,他的大脑中已经有了红色武装割据的军事战略图谱。因此他上了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为共产党打下了第一个家,收留了南昌起义、平江起义残部,使共产党的星星武装力量有了立足之地。
武装起义,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红色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毛主席创立的这一军事战略,为共产党开辟新天地,指明了唯一正确的道路。
那么,要走这样一条道路,又如何赢得战争呢?毛主席又在军事战略这个层次,给出了全新的胜敌模式,建党,建政,巩固与扩大农村根据地,发动人民,开展人民战争,诱敌深入,依托根据地战胜强敌的围剿作战。
对于蒋介石来说,这就是一个无解的天条般的军事战略。所以,他命令部队进剿、会剿,亲自指挥部队围剿,举兵五倍六倍甚至十倍,都是一个命运——失败。
在毛主席的这个军事战略下,中央苏区得到了很快的发展,从1927年9月开辟井冈山根据地,到1934年的中央苏区鼎盛时期,仅仅7年时间,共产党武装就已发展到近30万人,行政面积达到60多个县级行政区,总人口450多万。
假如,这一正确的军事战略得以始终坚定的贯彻,那么,中国首先红遍的可能就是大江南北。然而,历史终究没有假如。这或许就是历史的魅力,总让研究者提出诸多的假设。
共产党临时中央在上海待不下去了。而进入中央苏区的临时中央,先是排挤毛主席出红军指挥岗位,进而全部摒弃毛主席的军事战略,从而灾难降临,中央苏区根据地完全丢失,被迫仓猝进行战略转移。(未完待续)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