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国重新思考中国发展模式,如小镇在《纪念活动外宾名单背后,中国更加自信、务实》提到的3月“丰饶议程”和8月《外交事务》刊文《真实的中国模式》,这股浪潮是从年初“Deepseek时刻”开始的,以华尔街为首的美国社会“突然”发现,原来中国也能搞科技创新。
这有点荒诞,都已经2025年了,对中国能够创新,竟然用“发现”这个词形容?中国在自然指数上超过美国都已经两年了,而在多个自然科学领域,超越美国更是早已发生,任何保持认知更新的人,都应该早就明白这一点。
当然小镇也理解为什么美国会把Deepseek类比为第二次“斯普特尼克时刻”,进而引发美国对自身体制机制的反思。
这是因为之前中国的进步,美国还可以解释为自己没有用力,只是把这些不想做的让给中国做,但美国这几年一直把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根本,围绕这一领域,已经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国家和资本运作逻辑,可以说美国霸权已经相当程度上构建在AI霸权基础之上。
在这个领域,美国已经竭尽全力,已经无法解释为美国不在乎,正因此,Deepseek的突破就更具有杀伤力。
为了更进一步理解美国的这一反思,小镇最近回顾了下历史上美国对中国模式的认识。上一次研究中国模式,还是2008年,当年是中国与西方世界最后的融洽相处阶段,很快到2009年风向就变了,西方对中国模式的研究,就从中国到底做对了什么,变成了中国什么都没做对。
这显然是不正常的。所以小镇就往前进一步追溯,再往前是以白邦瑞为代表的“中国威胁论”,和以章家敦为代表的“中国崩溃论”,这二者也过于偏颇。
实际上,对中国最了解的时期,还要追溯到二十世纪70年代,当时美国在冷战中处于下风,迫切需要联合中国,而那时的美国基础教育还没有坍塌。在这一背景下,美国需要深入研究中国,在外部压力下,也得出了更加客观的研究成果。
当然受限于美国社会长期以来的政治正确,这些分析并不够深入,比如今年美国的“丰饶议程”和《真实的中国模式》,顶多涉及到政府和公职人员的运行效率、构建了支持技术研发的雄厚基础等,但就是不敢深入到“党的领导”,这才是中国经验的核心。
相比而言,基辛格当初的思考,反而要更加深入,小镇再次推荐《论中国》和《白宫岁月》,这两本书把重点放在研究中国的领导层,思考中国独特的决策模式。某种程度上,就像是站在美国人的视角,来思考到底什么是“党的领导”。
《论中国》更为系统地研究中国,也阐述了中美思维的不同。
在“第十五章 美国的窘境”,就从很多细节阐述了中美的不同。比如基辛格试图向中国领导人解释,美国采取针对中国的行动,背后存在的美国内部压力和价值观影响,但中国领导人根本不想听。
基辛格总结道“中国将根据自己确定的国家利益按照自己的步骤行事,外国人没有理由对此说三道四”,还说“中国人认为,国际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和国家目标决定的。如果国家利益相吻合,就有可能合作,甚至必须合作。没有什么能取代共同的利益,一国国内体制与这一过程毫不相干”。
还把中国的决策总结为“意识形态时代已经宣告结束,国家利益将成为中国制定外交政策的原则”。
但在美国人看来不是这样的,意识形态并不低于国家利益。美国认为国家利益需要民主制度作保障,这个民主制度指的是“美式民主”,最次也得是“西式民主”。基辛格提到美国很多分析家都是把这一理念奉为宗教信条,所以提醒道“与美国打交道的国家需要懂得,美国对事物的判断永远不可能与美国对民主制度的看法分开”。
正是基于上述根本理念的不同,中国奉行不干涉内政,而美国必须干涉内政。
而在《白宫岁月》“第二十四章 尼克松的中国之行”,基辛格还非常精准地总结了中国人的做事风格,尤其惊叹中国人的“严肃”“认真”。
这也是毛主席1957年的至理名言: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
小镇直接引用原文,基辛格说“每次对中国的访问都像是一出认真排练过的戏,什么都不是偶然的,然而一切又显得那么自然。中国人记住每一次谈话的内容,从低级官员到最高级政治家说的话全部记住。中国人说的每一句话都是拼图游戏中的一块,尽管一开始我们这种简单的头脑还没有看清整个的图案”。
基辛格还惊叹“我前后访华十次,好像是在跟一个有机体进行一次连续不断地谈话,这个有机体能记得每一件事,似乎由一个头脑在指挥。这种会晤令人振奋,而有时又给人一种异样的感觉。这种严格的纪律和彻底的献身精神令人不禁产生敬畏,感到自己在它面前完全无能为力”。
小镇觉得特朗普及其团队,真应该把这两本书好好看看。其总结的中国对外交往模式,现在仍然适用,比如基辛格就在书中多次阐述了对中国“原则问题不容谈判”的看法,还分析了中国与苏联的不同风格。倘若了解到这一点,特朗普就应该改掉对中国极限施压的错误做法,中国人是不吃这一套的。
基辛格对中国模式的总结,深度要高于今年刚出版的《丰饶》,而他惊叹的严肃认真,也体现在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国力的关键之一。
比如下周就要举行的阅兵,就把严肃认真做到极致。
小镇在2024年6月,从组织能力和生产力论证了中国的国力,也就是《没有任何国家,敢把中国拖进战争》和《靠演习,照样可以摧毁一国军力》。
而中国的国力、战斗力,在阅兵这一活动的组织上,也展现得淋漓尽致。
阅兵不仅是给自己人看的,也是给假想敌和其他国家看的,其难度并不亚于组织一场现代化、合成化的战役行动,本质是一场军地协同的大规模测试,这甚至比演习更接近真实的战争,因为真正的大国之战,一定是全方位的、军民协同的。
今年阅兵的国家有很多,俄罗斯、美国、法国、越南、中国等等,但从阅兵而言,全世界只有两种,中国以及中国以外。
对于大国,尤其是人口上亿的大国,自身实力已经非常强大了,关键是能够把自身的实力运用出几分,自身100份力,能打出去几份,这才是关键,聚力不是靠嘴上说,靠的是严肃认真、组织纪律。
今年是中国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阅兵,整整45个方阵、上百种装备,还要求装备零故障、行动精确到米秒不差,必须展现出绝对的令行禁止,体现出来的威慑力并不低于中国已经非常先进的武器装备,这要比美国欺负胡塞武装更展现国家实力。而且还要注意,即将举行的长春航展,歼-20都要静态展示,这说明歼-20已经不再代表中国最精锐的空中作战力量,可以大大方方地让全世界看。
总有人想看中国打一场,来证明中国的军力,这其实没有必要,而且也并非必须打一仗,才能证明中国必胜的决心和能力,从这几年美国尤其美军对中国的态度转变,就已经能够看出来了。
阅兵也不只是看热闹、看装备,还要看体现出来的组织度、作战理念,更要关注对细节的把握。比如2015年、2019年和今年,都有大量北京市民参与到活动保障和演练中,仅正式阅兵前的三次演练,哪怕普通观众,都是当天下午就开始准备,第二天凌晨3、4点才结束,这个过程也出现了一些疏漏,但一遍遍越来越完善。反观美国阅兵,连盒饭都供不上,阅兵现场展示出来的松松垮垮,已经是最光鲜的一面。
和平时期、充分准备的阅兵都搞成这样,战争时期就一定令行禁止?别开玩笑了。
以前还有人吹美西方的实战能力,但俄乌战争、巴以冲突已经好几年了,又如何呢?朝鲜派出的援俄军队,已经充分证明了战斗力。
世上的任何事,都需要严肃认真地对待,战斗力也就体现在严肃认真。
作者:镇长本人;来源:大树乡谈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