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兴初--"抗大"深造 首战坂垣 - 昆仑策
-
梁兴初--"抗大"深造 首战坂垣
2025-08-18
1938年抗战时,梁兴初任营长。
1937年1月,梁兴初被抽调去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在"抗大",学员多数为红军的团营级干部,许多人历经百战,身上多处挂彩负伤,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是长征过来的宝贵精华,然而毕竟文化水平不高,特别需要进行理论和文化方面的充实。党中央非常重视这批学员的深造,调来了最优秀的教员, 尽可能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中央领导, 还亲自登台授课,作政治报告。"抗大"的军事课程,主要是学习团营连战术。梁兴初非常珍惜"抗大"的学习机会,认真听课,虚心求教,起早贪黑,刻苦钻研,军政素质明显得到提高。卢沟桥事变的枪声震动全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争取下, 国共两党达成共识,结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8月25日,中央军委发布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带着内战的创伤,义无反顾地投入到抗日的战场。
卢沟桥事变后,延安连续遭到日机的疯狂轰炸。"抗大"迁到陕西省三原县后,又继续南迁。1937年8月26日,在甘泉北面的劳山镇,接到前方八路军总部电令,军政大学学员提前毕业,分赴抗日前线。习惯于战火中生活的梁兴初,经过这半年多的学习深造,早就憋足了劲儿,听到提前毕业的消息,恨不得马上赶到前线。
第二天一早,梁兴初领到毕业证书和一枝步枪,就和陈正湘、曾国华、曾保堂、肖思明等一道,晓行夜宿,东渡黄河,赶了八九天,终于在山西侯马追上了自己的部队。梁兴初被任命为一一五师三四三旅六八五团三营营长,跟随部队奔赴狼烟四起的晋东北抗日前线。在长征和抗战时期,部队职务变化很大,今天当团长,过段时间也可能当营长甚至连长,完全根据战场配备的需要。
为了鼓舞全国人民的抗战士气,稳住华北和山西的抗日局面,9月下旬,八路军总部决定,一一五师迎头痛击日寇,在晋东北打一个大仗。战场设在﹣﹣平型关。
晋东北地区,山峦叠嶂,道路崎岖,八路军一﹣五师在师长林彪、副师长聂荣臻的率领下,急速向灵丘县境内的平型关开拔。路上,国民党的溃军及逃难的老百姓随处可见,一派恐慌狼狈的景象。行进在队伍中的梁兴初,十分气愤,攥紧拳头,恨恨地说:"我就不信那日本人不是肉长的!"
平型关是山西内长城的重要关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关内外群山起伏,沟壑纵横,地形险要,关前有条公路一直通向灵丘、涞源。此路是日军坂垣师团侵占平型关、进逼太原的必经之道。根据情报,坂垣师团三个联队和一个炮兵大队,将于9月25 日从灵丘出发,经平型关向晋西南进攻。师部决定,全师利用公路两侧山地设伏,由六八五团、六八六团打主攻,六八七团断敌退路,六八八团作为预备队,独立团打援,力争全歼这股日军。9月24日夜,梁兴初所在的六八五团,按照师部的命令迅速赶往设伏地域。晋北的9月,已起秋凉。部队出发不久,又下起了瓢泼大雨,战士们浑身被雨浇透,山风劲吹,透衣侵肤,冷得瑟瑟发抖。天黑得像锅底,雨水将崎岖小路冲得无踪影,营长梁兴初帮一位体弱战士扛着步枪,和战士们你拽着我,我拉着你,艰难地向前迈进。拂晓时分,部队进入伏击地,梁兴初部署全营加紧作战前准备。团部通知各营长迅速赶到团指挥所。团指挥所设在离公路不远的小山包上,团长杨得志招呼梁兴初和另两位营长,指着前面的公路说:"这就是我团的攻击地段,日军要进平型关必须通过这条路,这里居高临下,地形好得很!一定要告诉所有的同志, 这次战斗非同一般,全国的老百姓看着我们,党中央,毛主席, 朱、彭等首长也在等着我们胜利的消息。我们要敢打敢拼,不怕流血牺牲,彻底消灭这股侵略者!打出八路军的威风,打出中国人民的志气来!"听着团长铿锵有力的话语,梁兴初十分兴奋,几位营长都表示了坚决完成战斗任务的决心。天亮后,风停,雨住,太阳钻出片片浮云。全师部队各就各位,隐蔽在沿公路两侧大约十里长的山坡草丛里,严阵以待。梁兴初守在机枪阵地旁,两眼注视着公路的尽头,除了偶尔从远处传来零星枪声外,没有任何动静。太阳逐渐爬高,气温回升,闷热了,梁兴初解开上衣的扣子,深深吸了一口气,心里不免有些焦急。"营长,有汽车声!"埋伏在身旁的通信员喊叫起来。"别吭声!"梁兴初瞪了他一眼。果然,远处渐渐传来的汽车马达声,愈来愈响,接着隐隐约约出现了汽车的影子。汽车越来越近,大约几十辆,汽车后面还有一大溜马车。第一辆汽车上插着面"太阳旗",坐着几十个日本兵,头戴钢盔,身着黄呢大衣,怀抱步枪,刺刀映着阳光一闪一闪的。日军装备精良,骄横不可一世,自侵华以来,还没遇到过真正有力的抵抗,一直长驱直入,所以,车上的日本鬼子指手画脚, 肆意聊天,旁若无人。日军万没料到,眼前的荒山野沟,就要成为他们的葬身之地。汽车一辆接一辆驶进伏击地域。"叭、叭"两颗绿色信号弹冲向天空,震惊中外的平型关血战开始了。梁兴初的三营阵地正好设在公路的拐弯处,迎着日军队伍的头部。"打!"梁兴初两眼啧着怒火,拖过一挺机枪猛扫起来。顿时,机枪、步枪、手榴弹一齐开了火。日军前面的几辆汽车轮胎被打爆,歪斜在公路上,后边的汽车、马车惊慌地互相碰撞,整个车队全部瘫痪,像条残断的死蛇蜷曲在公路上。懵懂中清醒过来的日军跳下汽车四处散开,指挥官挥舞着东洋刀拼命嗥叫,企图抢占公路两侧的制高点。"全体冲锋!"团长杨得志按照师部的联络信号,下达了出击的命令。"跟我来!"梁兴初刺刀一挺,率三营饿虎扑食般冲了下去。顿时,枪声、杀声、火光、硝烟、刀闪、血溅、鬼子的号叫、惊马的嘶鸣,交织在一起,平型关前的十里长沟,浓烟滚滚,尘土飞扬。50年后,老将军杨得志对当年平型关血战的场面记忆犹录: "最激烈的白刃格斗在二营、三营阵地上展开了……三营的九连和十连,冲上公路后伤亡已经很大,但他们仍然勇敢地与敌人拼杀,以一当十,没有子弹就用刺刀,刺刀弯了就用枪托,枪托断了就抱住敌人扭打,哪怕只有几秒钟的空隙,他们也能飞速地捡起石块将日本兵的脑壳砸碎。战斗到最后,两个连队眼睛都打红了,尽管伤亡都超过半数,战斗情绪却依然旺盛得很。这是血战, 是意志的搏斗,也是毅力的考验。"至下午1时,枪声渐稀,战斗基本结束。沟壑里、公路上、炸毁的汽车下,鬼子的尸体随处可见。战场上到处是日军的车辆、 火炮、骡马等。也许拼杀得太紧张太累了,战斗一结束,梁兴初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疲乏得就地躺下来歇息。由于他脸上身上到处是血迹,随后跟上来的通信员以为营长"光荣了",禁不住鼻涕眼泪地哭嚎起来。梁兴初睁开眼一看,不禁笑着骂道:"哭什么! 老子一块皮都没破。"说着坐了起来,望着这硝烟未尽的十里战场,遍地是鬼子的尸体,心中十分惬意。梁兴初一边擦拭刺刀上的血迹,一边诙谐地说道:"小日本到底也是肉长的,这不,刺刀还是好好的嘛。"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利,狠狠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全国抗战的士气,增强了抗日必胜的信心和勇气,提高了我党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声威。坂垣师团是日军的精锐部队,平型关受重创,被歼千余人,消息震惊中外。战斗结束后,延安来人拍摄平型关战斗影片,杨得志、梁兴初率部参与拍摄了几天。随即转移到五台县豆村,部队作短期休整。
任桂兰遗作
来源:猛进 英雄的47军微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