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党员就是群众中的‘一面旗’,千百万共产党员的先进形象就是我们党的光辉形象”。张钦礼就是这样的共产党员。而张钦礼的特殊葬礼,则是老百姓对这“一面旗”的认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中国共产党领导建设新中国,改变一千二百面貌就是坚守初心使命的具体担当作为。张钦礼继承焦裕禄遗志改变兰考面貌,就是坚守初心和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兰考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奋斗目标。人民群众对张钦礼的纪念,就是对党的干部为人民服务的认可,对张钦礼的怀念,就是对党的基层领导把党温暖送到人民群众手中的真诚感谢。2004年5月7日,张钦礼在郑州逝世。他1945年参加革命,22岁就当了考城县县长,人生坎坷,曾先后被关押三次,被周总理亲自肯定和下命令救过两次,紧密配合焦裕禄又宣传焦裕禄更继承焦裕禄遗志,后莫名其妙被判处有期徒刑至死未被平凡。尽管他留下了:“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后事一切从俭,不给组织和同志们添麻烦”的遗嘱,但噩耗传出,凡是知情的兰考人无不悲痛难抑,还是形成了人民意志表达的罕见葬礼,创造了人民心声传递的特别习俗。更重要的是,死了也为共产党长脸。兰考百姓千方百计追思张钦礼,倾尽全力表达对张钦礼的哀悼,创造了百年罕见的自发追思规格规模。党的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人民就会发自肺腑感激共产党,讴歌共产党的好干部,竖起任多少钱财都买不到、多大权势都撼不动的高大丰碑,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让几乎全县出租车司机免费奔波100多公里,
去迎接一个临死都未平反人的灵车,
该是多大的脸面?
张钦礼死后给党长脸,首先表现在兰考出租车司机们自发接张钦礼骨灰。按兰考习俗,人死后应在“一七”(死后七天为一七)下葬,如果张钦礼遗体火化后,骨灰运回老家兰考县南彰镇张庄村下葬,时间应选在5月13 日。可当年的 5 月14 日恰好是焦裕禄逝世40 周年纪念日,按原定5月13 日必然会冲淡纪念焦裕禄活动,如果放在“5·14”以后,就是闷丧“一七”,按风俗特别不好,但张钦礼长子张战停认为父亲一辈子跟随焦裕禄,学习宣传焦裕禄,坚定继承焦裕禄遗志,死后也不能做一点点有损于焦伯伯的事情,于是商定 5月17日张钦礼遗体火化。丧葬为焦裕禄逝世40 周年纪念日让路,宁可闷丧“一七”,这在百姓看来非常了不起。5月17日张钦礼遗体火化,兰考及省会各界 800 多人在郑州殡仪馆举行了简单告别仪式,很短时间就结束了。可11 点半灵车在兰考余砦驶出高速公路收费站口时,却发现兰考通向杞县的南北公路上,停着一眼望不到边的汽车,每辆车上都挂着大白花,原来是出租车司机们听说张钦礼骨灰运回兰考,都不挣钱了来接老人家。几位司机跑到灵车前,对着张钦礼的遗像叩了四个头,各自上车,喇叭长鸣三声,调头加入接灵车队。在一切向钱看已经渗透到各个角落的社会,能让几乎全县出租车司机免费奔波100多公里,去迎接一个临死都未平反人的灵车,该是多大的脸面?是谁,是什么力量,能让出租车司机费时费油奔波100多公里,而且还是免费,去迎接一个临死都未平反人的遗体?又是谁通过什么渠道打听到的消息,什么人能有这么大号召和凝聚力量,让兰考几乎全县司机迎接张钦礼的灵柩?只是因为张钦礼一心为百姓,不怕吃苦不怕坐牢,为百姓甘愿割自己的肉,所以百姓也掏心掏肺回报张钦礼。这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力量,也是共产党屡屡感到上帝的根本所在。一是几百名老头老太太拦截哭灵。灵车朝着兰考县城北行三公里,被几百名老头老太太拦住,他们手举白布横幅,横幅上写:“张书记! 韩村乡亲想念您”,这天气温高达30多度,可韩村的乡亲们个个汗如雨下跪在滚烫的公路上,哭着,喊着,磕着头。这说明什么?说明当年感动民众的半条被子再现,说明“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二是兰考搬运公司退休工人组成的盘鼓队迎接灵车。张钦礼灵车行车不到一公里,穿过铁路涵洞,来到车站街口,霎时鼓声震天动地,二十多盘大鼓,迎着张钦礼的遗像不寻常地响着,原来是兰考搬运公司的退休工人组成的盘鼓队。这些收入微薄生活在底层,怀念工人老大哥领导一切日子,容易发牢骚的群体,如此兴师动众,如此充满深情迎接张钦礼灵车,不是表明他们欢迎怀念共产党好干部的心意吗?当时车站路的东西大街上人山人海,烈日下,人们挤着往灵车前拥,有的举着白布,有的举着白纸,上写“欢迎张书记回兰考”、“永远怀念张书记!”、“张书记,一路好走!”等字样,灵车连一步也挪不动。原县委副书记凡哲民、杨捍东等同志挤到灵车前作揖行礼,请求人们让出条路。这种场面,人们想到什么没有?当年群众迎接八路军,欢迎解放军,欢迎各种各样的工作队,是不是也是这个场面?85岁的老理发师张振祥和一群理发界同仁抬着一大桌子果供硬挤到灵车前,对着张钦礼遗像哭喊“张书记呀,老哥几时能再给你理发呀”,声音撕心裂肺,周围的人群也随之泪如雨下。理发界老人抬的仅仅是供果吗?它是老百姓的一片真情!这个老理发师仅仅是呼唤几时能再给张钦礼理发吗?这是在呼唤张钦礼那样把群众放在心上的好领导,是呼唤焦裕禄和他的亲密战友,是呼唤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张钦礼灵车好不容易进入南北大街,又被正在烧黄纸的群众挡住了去路,马路上,跪着七八十个农民,一边烧黄纸,一边哭着念叨:“张书记,拾钱吧!俺知道您一辈子两袖清风,如今更穷,连个工资也没有。您只管拿去旅游,这是俺村一千多人给您送的……”。群众烧黄纸是迷信吗?那是一种挚爱怀念的表达,是陈毅元帅“捷报飞来当纸钱”的另一种含有深意的表达;群众哭着念叨给两袖清风的张钦礼送纸钱,不是一种群众对清正廉洁的另一种怀念吗?群众哭诉张钦礼如今连工资都没有更穷,不是在替张钦礼鸣不平吗?烧黄纸堆旁的人还没站起来,挤在灵车西边的人又高喊:“让我们看看张书记”,孝子把遗像从正面转向西面,人们鼓着掌喊道“欢迎张书记回来!”接着山倒一般,“呼隆”跪在地上磕起头来。车东边的人也迫不及待地连声高喊:“让我们也看看张书记”,于是遗像又转过来,车东边又是一片哭声、喊声、鼓掌声,山倒一般的跪地声。兰考县城,十里长街,上万百姓,百余辆汽车迎接灵车;哭声、喊声、掌声,还有鞭炮声,交织在一起。还有一些小伙子自发为纪念张钦礼的群众发放冰糕、矿泉水,他们肩扛纸箱口里喊着“义务、义务”,穿行在人群中,散发着冰糕、矿泉水,这可全是自发的啊!张钦礼的灵车,就这样三步一停,五步一歇地行进着,5个多小时才开出兰考县城。这是什么场面呀?是对张钦礼崇敬敬重的迸发爆发,也是对群众喜爱的好官最热烈最隆重的欢迎怀念!这是个人崇拜吗?不是个人崇拜,是人民崇拜,是人民对共产党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崇拜,是人民对真正履行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崇拜,是自私自利拉帮结派化天大价钱都难买到的崇拜,是愚弄群众鱼肉百姓做梦都想的到却怎么也得不到的崇拜。
张钦礼灵车从兰考到张钦礼故居张庄,原打算走爪营、阳这条国道,得悉这条道上有数处农民等着祭拜,每处都不下千人,如不改道避开,有可能造成国道长时间交通堵塞,给国家造成损失,只好临时改行便道。就这样,中途还有几次被农民拦住祭奠,等到达张庄时,已是晚上9点多钟了。但谁也不曾料到,这一夜有上百辆农用车载着数千名农民陆续赶到张庄,多半是在国道上等空了的乡亲,他们饿着肚子,赶来给心中的好书记摆供、烧 纸、磕头。几千农民坐着数百辆农用车,一直等待参加张钦礼骨灰安葬,当发现等空时又饿着肚子在晚上9点多陆续赶到安葬地张庄,进行特别的祭奠。这是多么的虔诚?这是只有对父母至亲才有虔诚,表达了群众对党的一心为人民好干部的真情,给表达了对共产党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无比崇敬!还有刘楼村农民的特殊祭品,他们给张钦礼摆的供是四大碗:一碗面条,一碗玉米糊涂,一碗小葱拌豆腐,一碗清水。他们说面条和糊涂是张书记爱吃的饭,清水代表张书记清白如水,一清到底。现在不断看到农民哄抢的视频,河南连续发生农民“哄抢”从土豆花生到中药材事件,安徽一地数百名村民哄抢未收土豆连续四天,很多人都认为农民素质低,贪小便宜,请看看那些个一心等候张钦礼灵车没有等到晚上9点多饿着肚子又去祭奠心中的好领导的农民是素质低吗?像贪小便宜的吗?他们摆的特殊祭品,清白如水,一清到底的寓意,能是昧着良心去哄抢的农民吗?“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是很发人深省的吗?原计划21 日举行安葬仪式,有可能到场的人数在10 万人以上,10 万人拥挤在这个只有千把口人的小村里,很可能会踩坏庄稼,伤及人身。于是决定提前安葬,利用各种办法连续发出丧葬已毕的通知,但还是来了3万多送葬的群众。群众为什么非要给张钦礼送葬,为什么觉得不给张钦礼送葬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因为张钦礼把一生交给了兰考,交给了群众,与群众形成了难舍难分的血肉关系。这就是伟人说的感动人民这个上帝的力量!一位学者说,张钦礼葬礼远远超过历史上的海瑞。中华文明五千年,在《二十四史》中,记载地方官逝世的只有明朝的海瑞,只有海瑞灵柩经过江面时,民众穿戴白衣冠夹岸相送,洒酒祭奠挥泪送别的队伍绵延百里不断(《明史·海瑞传》)。而700年后的2004年,曾经的地方官张钦礼的葬礼,百姓载道焚香,沿途祭拜,哭声动天,场面要比海瑞的大许多倍。张钦礼的丧事虽是一丧三改,改丧期,改道路,改埋期,埋的时候连一般农村的农民的葬礼都不如,但群众送葬却是百年罕见,其为共产党长脸的影响更是无法估量。有首讴歌纯真爱情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其中有“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不移,我的爱不变,月亮代表我的心”,借其意而用之,张钦礼对党的纯粹忠诚,对党的事业痴心不改,真可谓“情也真,爱也真”;对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至死不渝,对兰考人民的掏心掏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称得上“情不移,爱不变”,日月真能代表张钦礼的一片赤诚。有首讴歌人民警察的《少年壮志不言愁》,其中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博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简直就是张钦礼为兰考群众一腔热血,为改变兰考风沙面貌不惜几次坐牢的真实写照;而“金色盾牌热血铸就,危难之处显身手”则是他继承焦裕禄遗志,续写兰考新篇章的奋斗缩影;“为了母亲的微笑,为了大地的丰收,峥嵘岁月何惧风流”,正是他带领全县人民学习林县红旗渠精神发出“黄河欠债黄河还,重新安排兰考大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兰考的生动注脚。“生的伟大,死的光荣”是伟人为刘胡兰的题词,也是张钦礼无怨无悔为党奋斗一生,受尽冤屈也矢志不渝忠诚党,绝不抹黑党,与某些人受了点委屈,或自认为受到了不公平就到处发私愤丑化抹黑诋毁党,甘当敌对分子的走狗形成了鲜明对比;更可贵的是张钦礼死后也为党长脸,真的用一生诠释了对党的纯粹忠诚。1、真假张钦礼——千秋功罪,谁人曾与评说?(下)知乎;2、2004年张钦礼葬礼,他是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十万兰考百姓沿街哭祭,网易2023-10-26 17:14:55,来源 历史迷小贺 河北;3、焦裕禄身后鲜为人知的人和事——回忆张钦礼同志兼哀悼刘秀枝同志,红色文化网2017-03-12 ;4、 活在民心便永生——追记“焦裕禄的亲密战友”张钦礼,北京日报2023-06-27 15:51,来源北京号。(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