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文科要把社会当作自己的大工厂 - 昆仑策
-
胡懋仁|文科要把社会当作自己的大工厂
2025-08-29
最近,一些网文对中国高校文科进行了较多的批评。这些批评的主要方面,是说中国高校的文科基本上都已经被西方意识形态所渗透。有的网文甚至说,这样就是所谓卫星上天,红旗落地。我们的科学技术与生产力都有很强劲地发展,但是我们的文科却很不给力,对于西方意识形态不仅仅是顶礼膜拜,而且是完全地屈膝跪降。
这些说法可能不够理性,甚至也有些过分。我们的文科,有些学科研究还是很严肃、很认真的。有不少研究者深入社会,深入群众,深入实际,他们发现了一些现实的问题,而且对此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这样的文科研究者,是值得称道,也是值得仿效的。
不过这让我想起多年前所感觉到的一些问题。那时,我在审阅一些硕士生的学位论文时,其中有对前人有关研究的论述。在这部分内容中,学生们的论文提得最多的都是西方学者的名字,什么麦克斯·韦伯,什么熊彼特等。这里不对这些人物给出任何评价,单就学生们似乎只能提到这些名字,才能让导师或者论文评阅人知道,学生是做了不少功课的,或者,只要学生提到这些名字,就证明学生读的文献已经比较高大上了。这就反映出,我们的所谓文科教学,基本都是被西方学科的主流观点所包围了。学生们不知道有其他的所谓前人的研究成果。例如中国国内自己学者的研究,这方面介绍的就不多,而且显然不如西方学者更出名,更有影响力,例如,所谓前人的研究成果,也很少有第三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学者的姓名出现。这同样可能是有关的资源机构根本就不太掌握,或者也因为太过轻视而随意放过。
学生们所能找到的资源出处就只有西方的相关信息源了。这当然不能完全责怪学生,现行文科有关信息资源的体系就是完全依赖西方。西方的这套与文科相关的系统,表面上来看,意识形态的意味似乎并没有那么浓厚,但是在实际上,到处都充斥着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只是他们刻意不明确提出来,但是每一个学科,每一种理论,其前提都隐含着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最典型的是是经济学。现在以西方经济学来根本内容的中国高校中的经济学教学体系,这个领域中的教授或者研究者都被称为主流经济学家。遗憾的是,这个主流并不是中国经济的主流,也不是中国经济学的主流,而是在主观上似乎很想披着中国经济学的外衣,而在客观实际上却都是西方经济学那一套的经济学理论。他们当中有的人连这件中国经济学的外衣也不想披。他们对中国经济的观察和研究,完全都是从西方经济学的视角来观察和分析。他们对中国的经济发展也不能说完全不关注。但是只是中国经济中出现的与西方经济学的教条不相符合的地方,他们就一定会批评中国的经济走上了一条错误的道路。
在政治学领域里面,这种西方意识形态的影响也是比较深的。有的教师特别热衷于介绍西方的非政府组织(NGO),认为那个东西简直就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创新。对于西方的民主制,他们也几乎都是千篇一律的赞不绝口,几乎很少讲到西方民主制自身所存在的问题。
在文史哲学科方面,西方的影响也是比较大的。西方文学的各种流派往往是某些中文系教师嘴里的最爱。史学方面的西方流派也被某些教师认为是最顶级的史学理论。而在哲学方面,不少讲授哲学的教师,相当大的一部分人都在把马克思主义理论边缘化。更有甚者,有的专门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师,在课堂上几乎只讲西方哲学,而对马克思主义只字不提。学生们有的有些意见,但他们中的多数意见是认为这样的讲法无法应对他们期末必须要应对的考试。这样的教师也就在学生临考前给学生在教材上划杠杠。有的教师还公开说,学马克思主义不一定要读马克思主义的著作,其实是他自己根本就不会去读,而且他自己也根本就没有弄懂。
毛主席说过,文科要以社会作为自己的工厂。理工科学生都把工厂作为实习或者实验的基地。而文科似乎缺乏这样的基地。但在毛主席看来,文科的实验基地就是整个社会。而我们现在大多数讲授文科学科的教师,估计完全不懂什么叫做把社会当做工厂的概念。学理工科的学生是要到工厂实习的,通过实习来了解产品生产过程,了解所学过知识在实际应用中的原理。而文科则需要到社会中去了解社会,把社会作为自己所学学科的实验室。学经济学的必须深入到企业之中,观察和了解企业的全部运行过程,观察和了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形势。对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具体的实际问题要做到相当深入的了解,并且要学习和了解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学经济学的也必须要深入到市场当中,观察市场,研究市场,了解市场出现的各种现象,探寻产生这些现象的内在原因。如果市场出现了一些问题,我们也要研究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以及采取什么样的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学政治学的要深入到各级政府特别是基层政府,要学习、观察和了解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他们的工作常态,他们面临各种可能存在的问题,以及他们是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如果有的问题在基层得不到圆满的解决,那么这些问题在向上一级机关反映的时候,上级机关又会拿出什么样的对策来应对。有的问题要解决起来难度会比较大,对于这样的问题,需要制定一个什么样的长期解决的方案,以及如何落实相关政策措施,都是学生们需要关注的。
学政治学的还应该观察和研究我们的政府在行政过程中,与现实中的人民群众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政府和群众的关系是否和谐,政府运作的功能能否解决老百姓的实际问题。如果政府与群众的关系不太和谐,那么这个问题出在哪里? 最后要如何来解决? 这些问题的研究都不可能靠所谓西方的理论来解决。
研究社会学的,同样需要深入到社会现实的各个角落和各个方面。研究社会学离不开田野调查。搞田野调查也不能简单依赖西方的理论,还是要靠我们多年来行之有效的调查研究方法。搞田野调查很辛苦,但也是研究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我们说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这是在田野调查实践中必须要遵循的原则,也是必要的研究方法。
学管理学的,例如学企业管理,最好是要深入到企业中,参与企业生产和管理的各个流程与环节。要尽可能完整而全面地了解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同时对企业在经营与管理方面的人、财、物、供、产、销等环节都要做到尽可能地熟悉。如果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社会实践,所谓学习管理纯粹只是空话。任何理论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而不是相反。
针对文史哲的基本理论,还是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进行分析、研究和把握。离开马克思主义,无论中外的文史哲学科,都有可能被引入歧途。对文史哲运用马克思主义来研究,重点还是在运用历史唯物论来分析文史哲各门学科中的基础理论与现实可能存在的各类型问题。
当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把握文史哲学科,也同样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把握和研究其他文科学科。这是文科学习和研究的基本功。估计现在有的文科类教师一听要用马克思主义来到学习和研究文科学科,头都会变得有点大出一圈。但是,要知道,我们现在文科的教学与研究所存在的问题,主要都是由于我们现在的文科教学与研究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间实在太过久远了。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文科的教学与科研,这是文科复兴的必然之道,也是文科崛起的必然之道。脱离这条道,我们的高校文科只能是沉沦再沉沦,让人无法看到高校文科的任何希望。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