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晚上,狂生坐在屋子里。有一个鬼站在窗外,把头伸进窗内来,很难看,把舌头伸出来,头这么大,舌伸得这么长。狂生怎么办呢?他把墨涂在脸上,涂得像鬼一样,也伸出舌头,面向鬼望着,一小时,二小时,三小时,望着鬼,后来鬼就跑了。”在《不怕鬼的故事》这本小册子中,基本都是这类人不怕鬼,鬼怕人,最后人战胜鬼的故事。如《陈鹏年吹气退缢鬼》中讲:
一个秋夜,陈鹏年到朋友家玩。他一人等朋友时,来了一个蓬头散发的女吊死鬼,耸着肩张口向他吹气。他顿感冷风一阵,如冰,被吹得头发向上直竖,牙齿上下磕碰,桌上的灯发青光,一闪一闪的似乎就要灭掉。 面对如此恐怖状况,陈暗想:“鬼尚有气,我独无气乎?” 于是,他鼓足气去吹那女吊死鬼。竟然发现,自己的气吹到鬼的哪个地方,哪个地方就被吹成一个窟窿。很快,鬼的肚皮被他吹通了,胸部被他吹通了,鬼的头也被他吹没了,顷刻间那鬼如轻烟散尽,没有了。鬼能吹鬼气害人,人也可以吹人气灭鬼,人气可以压倒鬼气。这样的故事,真是长人的志气,灭鬼的威风。
“难道它们有气,我们反而没有气了吗?难道按照实际情况,不是它们怕我们,反而应该是我们怕它们吗?难道我们越怕‘鬼’,‘鬼’就越喜欢我们,发出慈悲心,不害我们,而我们的事业就会忽然变得顺利起来,一切光昌流丽,春暖花开了吗?”
有个河南人叫宋定伯,夜晚在路上遇到一个鬼。 他问那鬼:谁?那鬼回答:我是鬼。鬼反问:你是谁?宋撒谎说:我也是鬼。鬼问:你要上哪儿?宋说:去宛市。鬼说:我也要去宛市。于是两个一路同行。 走出数里,那鬼建议说:这样走又慢又累,轮流背着如何?宋说:好!鬼先背宋走了几里,怀疑地问:你身体这样重,不是鬼吧?宋说:我是刚死不久的新鬼,所以重了点儿。宋背鬼时,果然没什么重量。 这样交换着背了两三次。宋向鬼打听说:我是新鬼,不知道鬼应当畏忌什么?鬼对他说:就怕人家啐唾沫呀。 过河时,鬼没有声音,而宋过时稀里哗啦地乱响。鬼又怀疑地问:你怎么会有响声呢?宋说:新死,还没有学会蹚水,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快到宛市时,轮到宋背鬼。他使劲把鬼抓住不放,鬼在他肩上咋咋的叫着要下来,他根本不理睬,一直到宛市才放下。肩上的鬼着地就变成了一只羊。他怕鬼再变,连忙啐了一顿唾沫。他把鬼变的羊就地卖掉,得了1500钱。毛爷爷称赞宋定伯说:
“鬼背他过河,发现他身体重。他就欺骗它,说他是新鬼。‘新鬼大,旧鬼小’,所以他重嘛。他后来又从鬼哪里知道鬼怕什么东西,就用那个东西治它,就把鬼治住了。”
“一切革命工作中的困难和挫折,都不过是暂时的现象,都不过是前进道路上的阻碍和曲折,都是可以克服、可以扭转的,事物总是在一定的条件之下通过斗争向它的对方交换位置,向着它的对方的地位转化的。”其中最后两句话,是毛爷爷反复推敲亲自加写进去的。 这话饱含哲思深意,充满真理和正义必胜的信念,又突出强调了斗争精神。必须通过不怕鬼的斗争,才能实现从人怕鬼到鬼怕人的转化;必须瞅准鬼的弱点打鬼,才能把鬼打倒,实现与对方的地位转化。 《不怕鬼的故事》中,有个《艾子》的故事:
艾子在路上看到一座小庙,庙前有一水沟,有一人走到这里跨不过去,就从庙里把大王神像取来横在沟上,然后踏着过去。 又有一人走到这里,看到这种情况叹气:对神像怎能这样不恭敬呢?他扶起神像,用自己的衣服上上下下揩干净,捧着送进庙里,安放到宝座上,又恭恭敬敬磕了几个头才离开。 过了一会儿,艾子听庙里小鬼说:大王在这里做神,受着一方香火,如今却被人侮辱,为什么不给他惩罚以显示报应呢?大王说:如果要显报应,就把祸事行在后来那人身上吧。 小鬼不知为何如此。大王解释说:前面那个人已经不信神了,又怎能报应他呢?可见,连鬼也知道,你信它怕它,它才能控制你,恐吓你,让你屈服。反过来看,要是不信它、不怕它,它就奈何不了你。人吃鬼的亏,甚至不断地吃鬼的亏,更多是因为自己太信鬼,甚至心中有鬼。 还有一个故事《妖术》,内容如下:
有位于先生,仆人得了传染病不能起床,他找市上一个算卦很灵的人问卦。那个卖卦人对他说:你的仆人没什么,但你本人很危险,3天之内要死,只要送我10两银子,我就可以给你祷告一下免去灾难。 于先生不理卖卦人的话,站起来就走。卖卦人对他说:你舍不得钱可别后悔。于先生的朋友也劝他把钱拿出来,求求那个卖卦的,但他置之不理。 转眼到了第3天,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晚上,于先生关门点灯,带剑等候。一更都过去了,还没有要死的迹象。 于先生正要准备睡觉时,忽然听到窗缝里悉悉索索地响。见一小人扛着戈钻进来,落地后变成大人一样。于用剑去砍没砍着,它却突然变小要从窗缝钻出去,于又补了一剑将它砍倒。用灯照着一看,原来是一个纸人,腰已经被砍断。 于先生不敢睡,坐在那里等待。过了半个时辰,又有一个丑恶像鬼的东西钻进窗户。刚刚落地,就被于先生挥剑砍成两截,每截都像虫子一样蠕动,怕它再起来,于先生又连砍数剑,每次砍下去都发出很硬的声音,细看原来是一土偶,已经被砍成碎片。 于先生移坐在窗户前,紧盯着窗户缝。过了很久,听到窗外声音如牛喘,有个东西在推窗扇,推的连墙壁都在震动,房屋快要倒塌的样子。 于想,如此被房子压住,不如出去和它决斗,便哗啦一声打开门出去。看见一个巨鬼,身体与屋檐一般高,立在昏暗的月色中,脸黑如炭,眼睛闪着黄光,赤膊赤脚,手中拿着弓,腰里插着箭。 于先生正在惊骇时,鬼已经把箭射过来了。他连忙用剑把射来的箭拨落,正要挥剑砍鬼,那鬼又射来一箭,他连忙跳着躲开,那箭射到墙上,还抖动着发出响声。鬼没有射中于先生,又愤怒地拔出佩刀,像风一样砍过来,于快速闪开,刀砍到了院子的石头上,把石头砍断。 这时,于先生向鬼的两腿中间窜过去,用剑刺中了鬼的脚踝。鬼更加愤怒,吼声如雷,转身又用刀剁。于先生弯着身子钻过去,被鬼那一刀割断了下衣,但他已经来到鬼的胁下,猛力挥剑向鬼砍去,随着响声鬼栽倒在地僵了。于先生接连一阵乱砍,声音就像敲木梆子一样。用灯一照,原来是一个木偶人,刻画的凶恶狰狞,刀砍着的地方有血流出来。 这时候,于先生才明白,那些鬼怪都是算卦人派来的,就是欲置他于死地。第二天,他把此事告诉了要好的朋友,一起把那个算卦的抓住,送到衙门里判了死刑。
“半人半鬼,不是走到人,就是走到鬼。走到鬼,经过改造,又会走到人。”他对何其芳说,《不怕鬼的故事》序言中,还可以再增加几句讲“半人半鬼”的内容。序言最后的定稿是这样讲的:
“还有一种‘半人半鬼’的人,他们不是被改造为完全的人,就会走到成为完全的‘鬼’。当着他们还是‘半人半鬼’的时候,他们的反动的一面也同其他‘鬼类’一样总要为祟,总要捣乱。”毛爷爷那些不怕鬼的故事,不但能鼓舞人斗鬼的志气,提供人斗鬼的办法,还能改造那些“半人半鬼”,尽量让他们变成人,不再为鬼作伥。 面对当今形势,大家读一下《不怕鬼的故事》,从那些千奇百怪的鬼故事中品味一下角色和含义,一定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