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基层调研时,个别党员干部习惯于被安排,看的是精心布置的“示范点”,听的是恭维奉承之言;民主生活会上,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讲的是变相包装的“表扬话”……这种“捧杀”之风值得警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督促广大党员干部保持清醒头脑,筑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实施细则精神的堤坝”。“捧杀声”往往看似和顺悦耳,却是侵蚀堤坝的“蚁穴”,在日积月累中瓦解纪律防线。若任由“捧杀声”盖过“真心话”,再完善的制度也会被敷衍侵蚀,再严格的纪律也会溃堤破防。
“捧杀声”看似无害,却在潜移默化中消解着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而真心话则是不掺虚饰的实在话、直面问题的逆耳言,它能穿透“表扬话”的温情面纱,真正触及思想。这样的真心话听着刺耳却最醒脑,看似尖锐却最管用,党员干部务要提高警惕,莫让“捧杀声”盖过真心话。
真正的清醒,源于真心话的碰撞。党员干部要想听真话,就不能隔着车窗看风景,应该主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以真诚的姿态鼓励群众放下顾虑讲真话、道实情。
面对不同声音,要主动打破“自我感觉良好”的错觉,敏锐洞察工作推进中的堵点、群众生活中的痛点以及事业发展中的难点。面对群众的批评意见,要以“闻过则喜”的胸襟砥砺自省,在“红脸出汗”中校准行动方向。面对基层存在的困难和矛盾,要拿出“马上就办”的态度,真正坐到群众的板凳上,想到群众的心坎里,干到群众的关切处,及时有效地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要让真心话穿透“捧杀声”,制度保障固然重要,党员干部更要“主动接招”。一方面,要打破只愿听好话的惯性思维,为真心话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开展调查研究,要多奔赴田间地头,多询问群众所想所盼,让正视“真情况”、开展“真批评”、实施“真整改”成为工作常态。
另一方面,要多向群众问计,主动倾听群众的牢骚话、吐槽声,了解政策落地过程中存在的梗阻;要善于听取一线的实在话,从中汲取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要勇于听取各方的不同声音,找到工作中的服务盲区。唯有如此,党员干部才能从基层的泥土中摸透实情,从群众的呼声里找准方向,让真心话成为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基石。
“捧杀声”本质上是迷惑人心的糖衣炮弹,容易让人在自我满足中丧失警惕;真心话则如同照见初心的明镜,帮助党员干部时刻自我审视、自我修正。广大党员干部要善于在真心话里查找自身不足,在“捧杀声”中及时敲响警钟,让廉洁自律、求真务实从外在要求变成内在自觉,在一句句真心话中筑牢担当作为、为民服务的根基。
(作者系顺义区政务服务局干部;来源:昆仑策网【授权编发】,转编自“前线理论圈”微信公众号,原载“前线客户端2025年9月9日”;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