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走廊的低语、办公室墙上的“晋升时刻表”、手机里精心维护的“人脉清单”,勾勒出部分年轻干部的成长焦虑。他们沉迷于绘制仕途路线图,醉心于编织晋升关系网,把职业规划扭曲为升迁设计,将个人发展凌驾于事业发展之上。这种自我设计的迷思,看似是追求进步的表现,实则是个人主义侵蚀公仆精神的隐形陷阱,不仅会葬送干部个人成长,更会侵蚀党的执政根基。年轻干部唯有打破“设计”的桎梏,回归“成长”的本真,方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行稳致远。
自我设计的本质,是价值坐标的错位。当官本位思维取代民本位初心,当晋升焦虑压倒事业追求,年轻干部便会在成长路上陷入迷障。
有些干部困于精致利己,追求关系至上论。他们信奉关系比能力重要、会跑比会干有效,把精力用在汇报思想、经营人脉上,对群众诉求“打太极”,对民生实事“摆样子”。这种“劣币驱逐良币”的歪风一旦蔓延,便会让踏实肯干者吃亏、投机钻营者得势,最终动摇干部队伍的公信力根基。
有些干部迷于捷径幻想,沦为能力空心人。他们把基层历练当镀金履历,把岗位交流当晋升跳板,不愿沉下心钻研业务,不屑于解决老大难问题。看似履历光鲜,实则纸上谈兵,遇到复杂矛盾便手足无措。近年来,一些“90后”干部刚起步就跌倒的案例,正是设计落空后能力不足的必然结局,他们能计算提拔年限,却算不透群众口碑,能规划晋升节点,却练不出破题硬招。
有些干部止于短期功利,陷入偏差政绩观。他们盲目追求级别,错失干事创业大舞台。把“三年副科、五年正科”当人生信条,工作刚有起色就想着挪位置,项目刚启动就急着争政绩。如此“近视眼”式的成长,既束缚了经天纬地的格局,更辜负了栋梁之材的培养。正如清代名臣曾国藩所言:“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醉心设计的干部,终会因小聪明输掉大人生。
《论语》有云:“不患无位,患所以立。”年轻干部的焦虑不应是何时能上位,而应是凭什么能立身。
对年轻干部而言,应以公心铸魂,校准为民坐标。深学细悟江山就是人民的内涵,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政绩,从谋仕途的焦虑中解脱出来,在谋事业的笃定中实现价值跃迁。干部的“位”,应在群众的口碑里,不在职级的数字上;干部的“值”,应在问题解决的成效中,不在规划的晋升图表里。应以实干筑基,锤炼破题本领。主动在吃劲岗位上磨砺,在乡村振兴一线学“土办法”,在应急处突前沿练“硬功夫”,在项目攻坚战场长“真本领”。“当代愚公”黄大发用36年在悬崖凿出“天渠”,“人民好市长”耿彦波用“沾满泥土的皮鞋”换来城市发展和群众安居,这些榜样恰恰印证工作能力不是“设计”出来的,而是在啃硬骨头中磨出来的。应以实绩立身,重显绩更重潜绩。涵养“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境界,摒弃“短平快”的政绩冲动,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潜绩工作。须知,职位是干事的平台,不是炫耀的资本,唯有把成长答卷写在田间地头、社区楼栋,才能赢得群众公认的最高分。
“莫让浮名绊此生,要将实干写春秋。”年轻干部的成长,从来不是规划出来的晋升路线,而是实干出来的为民足迹。与其在自我设计的迷阵中焦虑,不如在为民服务的广阔天地里扎根,这才是年轻干部最该绘制的“成长路线图”,最该追求的“人生价值坐标”。
作者:刘澳港;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