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塔尼亚胡这次是真的急了。一天之内,三次把中国和卡塔尔搬上台面,仿佛这两个国家成了以色列所有困境的幕后黑手。要不是媒体有完整报道,你都以为他在开脱口秀:一边喊“我们被孤立了”,一边甩锅给“社交媒体上的中国和卡塔尔”。这画风,像极了特朗普口中的“中国威胁论”,只是对象从“美国国内”换成了“以色列困境”。
卡塔尔刚刚主办了一场阿拉伯和伊斯兰国家大会,集体声讨以色列的越境袭击。外交场合被围攻,本就让内塔尼亚胡心里窝火。结果他一转身,在财政部会议上就开炮,承认以色列现在“有点国际孤立”,但立刻找理由自我安慰:一是怪西方国家人口结构变了,穆斯林移民多了,影响政策走向;二是怪社交媒体“被操纵”,点名卡塔尔和中国,说他们用AI、广告、机器人账号疯狂推送“反以色列”内容。
这说法有点眼熟吧?没错,和美国政客们炒作的“TikTok威胁美国国家安全”几乎一模一样。区别是,美国人怕的是国内年轻人被“洗脑”,内塔尼亚胡怕的是全球舆论“倒戈”。同样的逻辑,换个剧本而已。
接着他和250多位美国议员见面,话锋更猛,说以色列的孤立是“亲伊朗势力精心策划的”。但台词又回到老套路——继续点名卡塔尔和中国,说他们“在西方社交媒体组织攻击以色列”。听上去好像是一场高科技阴谋战,其实就是把以色列如今口碑崩塌的责任推给外部。说白了,战场上顶得住,网络上顶不住,那只能是“别人搞鬼”,绝不能承认是自家战争操作太拉胯。
最后他接受媒体采访,被追问时话锋软了一点。嘴上说“不,我们没被孤立,美国还在我们这边”,但又忍不住承认“在以西欧为中心的地方问题确实存在”。看似硬气,实则露馅:美国是唯一的底牌,其他地方的局势正在滑坡。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非要把中国拉下水?第一,转移视线。以色列现在因为加沙战争承受巨大国际压力,死伤数据每天都在刺痛世界舆论。内塔尼亚胡如果直接面对批评,就等于承认政策有错。他不想这么做,于是就找个外部靶子,最好还能是个大国,既能转移话题,还能吓唬国内民众。中国这时候就被拉进来了。
第二,讨好美国。别忘了,美国这几年最爱念叨的就是“中国科技威胁”,尤其是短视频平台。内塔尼亚胡这时候拿“中国社交媒体威胁”说事儿,无非是和美国唱同一首歌。潜台词是:看,我们和你们面对的是同一个敌人,咱们是命运共同体,你们不能抛下我。说得直白点,就是想把以色列的困境和美国的“中国焦虑”绑在一起,换来更多支持。
第三,安抚国内。以色列内部对加沙战争早已怨声载道,家属抗议、民众游行,矛头直指政府。内塔尼亚胡不能让大家觉得是自己政策失误导致孤立,于是把原因甩给“外国操纵舆论”。这逻辑其实很好懂:一旦有个“外部敌人”,内部的不满就容易被转化成凝聚力。
可问题是,这招能用多久?社交媒体不是战场,舆论也不是子弹。真正让以色列陷入孤立的,不是卡塔尔,不是中国,而是那些一再轰炸加沙的军事行动,是那些不断刷新的平民伤亡数字。信息传播只是把真相放大,并没有凭空制造。你怪别人“带节奏”,可全世界看到的都是血淋淋的事实。
再看中国的立场,一直是明确的:停火止战,保护平民,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没有哪个中国官方部门在社交平台上搞什么“反以色列宣传”。内塔尼亚胡硬要扯进来,显然更多是政治操作而不是事实判断。结果呢?反而显得他心虚。
内塔尼亚胡可能以为,这样就能稳住盟友、糊弄国内、甩锅舆论。可现实是,局势不会因为他三次喊话而改变。美国能不能继续无条件支持,以色列自己都没底;欧洲民意的风向,已经肉眼可见地远离以色列;阿拉伯世界的怒火,也不是靠甩锅就能熄灭的。
归根结底,中东问题不是靠嘴炮解决的。你可以在一天内三次喊中国的名字,但这无法掩盖战场上的困境,更挡不住外界的指责。历史早就证明了一个道理:当领导人开始热衷甩锅外部时,往往意味着内部的问题已经压得他喘不过气。内塔尼亚胡这次三连提中国,恰恰说明了——他比谁都清楚,以色列的麻烦,正在失控。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真言社”微信公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