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珩墨:毛主席治国“无能”?放屁!这是奴才对巨人的无耻构陷! - 昆仑策
-
子珩墨:毛主席治国“无能”?放屁!这是奴才对巨人的无耻构陷!
2025-10-06
引论:一种跪着的比较,与一个站着的灵魂
“如果你是一个穷人,你发这些文章情有可原;如果你是一个富人,或者小资,你说毛主席伟大就不合适。同时期的日本、韩国、台湾、香港,人民生活水平高多了,怎么能说毛主席伟大呢?他明明就是治国无能!”
这是一位网友昨天私信我的原话,一段浸透了无知、偏见与彻骨寒意的“劝诫”。这段话,是如此的典型,如此的具有代表性,它几乎浓缩了当今一切历史虚无主义者、一切精神上的“汉奸走狗”、一切新生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附庸,用来攻击毛主席、否定新中国前三十年历史的最核心、最恶毒的逻辑——“四小龙”比较论。
这个逻辑,看似是在“摆事实”、“讲道理”,是在进行一种“理性”的横向对比。但其本质,是一种最无耻的、抽空了所有历史前提、地缘政治环境与国情基础的、跪在地上的比较!它是一把淬了毒的、名为“人均GDP”的匕首,企图刺向我们民族英雄的心脏;它是一副精心编织的、名为“富裕生活”的绞索,企图勒死我们这个民族独立自主的灵魂。这背后,是一种深刻的理论贫困和立场背叛,即用庸俗的消费主义和依附性发展的标准,去衡量一个伟大文明的重生和独立自主工业体系的奠基。
他们问:中国缺了毛泽东就不转了吗?他们问:为什么我们没有像“四小龙”一样早早“富裕”?今天,我们就要用最彻底的唯物主义理论,用最冷酷的历史事实,来回答他们:是的,缺了毛泽东,中国这颗星球,在二十世纪那个特定的历史关口,不仅是不转了,而是要炸了——重新炸回那个四分五裂、军阀混战、民不聊生、任人宰割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地狱!我们之所以没有成为又一个“某小龙”,恰恰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值得庆幸、最应该感谢毛主席的地方!因为,他为我们选择的,不是一条当宠物、当附庸、在帝国主义全球产业链中分一杯残羹冷炙的“依附型发展”捷径,而是一条独立自主、顶天立地、建立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成人之路”!
第一章:起跑线的骗局——拿一个“巨人”的负重,去对比几个“侏儒”的轻灵
任何脱离前提的比较,都是诡辩;任何无视历史条件的横向对比,都是流氓行径。而“四小龙”比较论,就是所有历史比较中最流氓、最无耻的一种。因为它故意忽略了一个最根本、最庞大的前提——体量、国情与历史包袱的云泥之别。
一、一片废墟与一份精心准备的“遗产”
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在怎样一个烂摊子上建立的?那是一个经历了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长达百余年内外战乱、山河破碎、饿殍遍野的“前现代”国家;是一个文盲率超过80%、人均预期寿命只有35岁的“东亚病夫”;是一个连火柴、铁钉、煤油都要依赖进口(俗称“洋火”、“洋钉”、“洋油”)、工业基础几乎为零的农业国废墟。毛主席和他领导的共产党接手的,是这样一个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治理难度堪称地狱级别的超级难题。
而那些所谓的“亚洲四小龙”,它们的起跑线又在哪里?
日本:虽然战败,但它在战前已经是一个完成了工业化的帝国主义强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完整的科研体系、庞大的技术储备和高素质的国民教育。它的战后重建,是在一个已经存在的工业框架上进行修复和升级。
台湾:它承接了国民党反动派从大陆搜刮的全部黄金(近百万两)、数亿美元外汇储备和数百万件故宫顶级文物,以及随之迁徙的数百万技术官僚、知识分子、企业家和熟练工人。这几乎是旧中国最精华的财富和人才储备的一次性输血。
韩国:在日本殖民时期,其南部就已经被作为服务于日本本土的工业基地和粮食基地进行建设,拥有一定的铁路、港口和工厂基础。战后,更是作为美苏对抗的最前线,获得了美国天文数字般的经济和军事援助。从1946年到1978年,美国对韩援助总额高达126亿美元,而同期对整个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援助总额分别只有66亿和86亿美元。
香港与新加坡:作为英国殖民地的自由转口港,从未经历过大规模战争的破坏,在法制、金融和贸易上与西方世界无缝衔接,天然就是一个资金、技术和人才的避风港与中转站。
拿一个从地狱十八层赤手空拳爬出来的、背负着四亿五千万嗷嗷待哺人口的、一穷二白的巨人,去和几个本就身处阁楼、甚至还继承了丰厚遗产、并不断获得外部强力输血的侏儒,去比谁家装修得更快、更漂亮,这是何等的荒谬与歹毒!
二、巨人的负重与“宠物”的轻灵
毛主席要解决的,是当时世界上近四分之一人口的吃饭、穿衣、扫盲、治病这些最基本的生存问题。他要面对的,是统一一个多民族国家的复杂性,是保卫两万多公里陆地边界和一万八千公里海岸线的国防压力。他要建设的,是一个从螺丝钉到原子弹、门类齐全的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
他所走的每一步,都必须考虑到对数亿人命运的深远影响。这份“巨人的负重”,这份驾驶一艘超级航空母舰的责任,是“四小龙”的领导者们,连做梦都无法想象的。
而“四小龙”呢?它们本质上是城市经济体或小型区域经济体。几百万、一两千万的人口,极高的城市化率,极小的国土面积,决定了它们不需要考虑粮食安全、国防自主、区域平衡发展等复杂问题。它们只需要找准一个突破口,比如承接西方淘汰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搞“出口导向型”经济,就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实现数据上的腾飞。
这就好比,一艘航空母舰的战略转向,自然比一艘小舢板的调头,要缓慢和艰难得多。但你能因此就说,航母的总设计师,比舢板的船夫“无能”吗?
这种比较,本身就是对“治国”这一宏伟概念最肤浅、最无知的亵渎。
第二章:“依附”的锁链与“自主”的代价——“富裕”背后的“狗链”
“四小龙”比较论最核心、最具有欺骗性的地方,在于它只向你展示了“富裕”的光鲜外表,却刻意掩盖了这份“富裕”背后,那根耻辱的、名为“依附”的狗链。
它们的经济起飞,从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理论的角度来看,绝不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发展奇迹,而是一个被精准地纳入美帝国主义全球战略体系的、被精心“饲养”和“规训”的结果。
一、“四小龙”的“藩臣”宿命:被设定的角色
二战之后,冷战铁幕拉开。美国为了在亚洲构建围堵中、苏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共包围圈”(即所谓的“第一岛链”),对日本、韩国、台湾这些处于地缘政治最前沿的“阵地”,进行了不计成本的政治、军事和经济输血。
它们的所谓“繁荣”,本质上是美国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赏赐”。美国向它们单方面开放了广阔的国内消费市场,允许其产品以低关税甚至零关税进入;美国向它们转移了成熟的、自己已经淘汰的中低端技术和产业链,让它们成为全球资本主义体系中的“加工车间”;美国为它们提供了军事保护的“核保护伞”,承担了其绝大部分国防开支,让它们可以省下巨额的财政资源,专注于经济发展。
然而,这一切都是有代价的。代价就是:出卖国家主权。韩国至今没有本国军队的战时指挥权,国土上遍布美军基地,其财阀经济的命脉被华尔街和日本资本牢牢掌控;日本的政治、外交、军事必须唯美国马首是瞻,《广场协议》一纸令下,就能让其几十年的经济成果被洗劫一空;台湾,则彻底沦为美国“以华制华”、遏制中国崛起的一枚棋子,命运完全无法自主。
它们的经济,是典型的外向型依附经济,严重依赖外部市场、外部技术和外部资本。美国只要一“加息”,就能让它们的财富一夜之间蒸发。这种“富裕”,是一种没有根基、没有尊严、随时可能被主人收割的“虚假繁荣”,是一种典型的“半外围”经济体的宿命。
二、毛泽东的道路:为真正主权而进行的孤独长跑
毛主席为新中国选择的,是一条截然相反的、无比艰难却又无比光荣的道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在当时美苏两强对立、全球壁垒森严的背景下,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被整个西方资本主义世界严密封锁,意味着在中苏关系破裂后,甚至连唯一的外部援助来源也断绝了。意味着我们必须像一个孤独的创业者,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从炼出第一炉钢、造出第一台拖拉机开始,用自己的血汗和一代人的节衣缩食,去建立一个独立自主的、门类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和工业体系。
这个过程,必然是痛苦的,必然要经历一个“高积累、低消费”的艰苦阶段。这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可以理解为在一个被外部封锁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的“原始积累”——只不过,这种积累不是通过对外殖民掠夺,而是通过内部的、全体人民的共同奋斗和牺牲。是的,我们的人民在那个年代,的确没有韩国人手腕上的精工手表,没有日本人衣柜里的漂亮衣服。
但我们拥有了他们连做梦都不敢想、至今也未曾拥有的东西——我们拥有一个政治、军事、经济、外交完全独立的国家主权!我们拥有了不受任何人支配的国运!我们为今天能够对美国理直气壮地说“不”,为我们的华为能够对抗整个西方世界的无耻绞杀,付出了几代人的牺牲和奠基。这份“代价”,与那种跪着换来的、随时可能被剥夺的“富裕”相比,孰轻孰重?孰荣孰辱?答案不言自明。
第三章:目标是“生存”,而非“舒适”——一个伟大战略家的历史使命
用“人均生活水平”这种庸俗的、消费主义的标尺,去衡量毛主席的功过,是对一位伟大战略家历史使命的根本性歪曲和矮化。在那个内忧外患、强敌环伺的时代,毛主席作为新中国的总设计师,他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不是人民能不能“吃得好、穿得漂亮”的“舒适”问题,而是这个国家和民族,能不能在地球上“活下去”、并“有尊严地活下去”的生存问题!
一、铸造国家的“免疫系统”:确保不再挨打
毛主席一生,都在为这个从百年屈辱中新生的共和国,呕心沥血地铸造一个强大的“免疫系统”,以抵御内外部的各种致命病毒。
政治免疫系统:对内,他以雷霆手段,荡涤了旧社会的一切污泥浊水。他消灭了为祸千年的匪患、黑帮、会道门,禁绝了黄赌毒,统一了混乱的货币和度量衡,建立了一个拥有强大组织动员能力、政令畅通的、高度统一的中央政府。这,是防止国家再次陷入四分五裂和无尽内乱的根本保障。
军事免疫系统:对外,他以“两弹一星”的惊天巨响,为中华民族铸造了最坚硬的“核盾牌”。“核武器”,是五大常任理事国的“入场券”,是中小国家免遭大国直接军事入侵的“护身符”。这是我们能够免遭帝国主义核讹诈、赢得长期和平发展环境的终极保障。
社会免疫系统:他领导开展了席卷全国的扫盲运动,将文盲率从80%以上降至20%以下;他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网络(“赤脚医生”),使人均寿命从35岁跃升至65岁。这为中国后来的工业化,提供了数以亿计的有文化、有纪律、身体健康的劳动力,即后来所谓的“人口红利”。
这些,是“四小龙”想都不敢想,也根本不需要去想的问题。因为它们的“国防”,是由美国主人提供的;它们的社会稳定,是在一个被严格控制的小环境下的稳定。一个被圈养在笼子里的宠物,自然不需要自己去长出爪牙和铠甲。
二、“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伟大奠基
毛主席时代的经济建设,其指导思想,从来不是为了满足一代人的即时消费,而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下一个可以永续发展的、坚实的工业基础。这是一种“代际公平”的伟大远见。
他把国家极其有限的、从亿万农民的牙缝里省出来的资源,都投入到了重工业、基础设施、国防科技和基础科研这些短期内“不生蛋”甚至“亏钱”的“母鸡”身上。他领导人民修建了遍布全国的八万多座水库,彻底改变了中国数千年“靠天吃饭”的局面,让我们至今受益;他从无到有,建立了独立的、门类齐全的工业和科研体系,让我们今天能够拥有自己的大飞机、空间站和航空母舰;他普及了基础教育,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世界上规模最庞大、素质最高的人才红利。
这是一种最纯粹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伟大奉献。而那些无耻之徒,正是一边惬意地在这棵由毛主席亲手栽下、用一代人血汗浇灌的参天大树下乘凉,一边疯狂地咒骂着那位栽树的人,嫌他当年为何不把珍贵的树苗直接换成几根冰棍,来满足他们当时的口腹之欲!
第四章:汉奸的逻辑——一种渴望被“饲养”的奴才心态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私信者的内心世界,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去解剖一下这种“汉奸逻辑”的心理根源和阶级本质。
一、“当狗”的幸福与“做人”的痛苦:奴才的心理画像
这种逻辑的内核,是一种深刻的、深入骨髓的奴才心态和买办思维。在他们看来,能够被一个强大的“主人”所接纳,被“饲养”,哪怕是作为一条随时可能被抛弃、被宰杀的“宠物狗”,只要能获得物质上的安逸和嗟来之食,那也是一种无上的幸福和荣耀。
而毛主席所选择的“做人”的道路,是痛苦的,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它需要独立思考,需要自己承担风雨,需要在孤独和封锁中艰苦奋斗。这种“做人”的责任、尊严与担当,是那些跪惯了的灵魂,所无法理解、也无法承受的。
因此,他们发自内心地憎恨毛主席,因为毛主席那顶天立地的伟岸身影,本身就是对他们“跪着活”的人生哲学的一种最响亮、最无情的耳光。
二、阶级背叛者的自我辩护:新资产阶级的恐惧
那个私信者说:“如果你是富人,或小资,你说毛主席伟大就不合适。”这句话,不经意间,以一种最坦白的方式,暴露了他最真实的阶级立场。
他所代表的,正是那些在改开之后,通过各种手段(包括利用制度漏洞、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等)富裕起来,并渴望自己的财富和地位能够永远世袭罔替的“新既得利益者”。他们发自内心地害怕毛主席,害怕他所代表的那个“人民至上”、“共同富裕”、“斗私批修”、视剥削为罪恶的红色时代。因为,毛主席的思想,是悬在他们这些新生资产阶级头顶上的、一把永恒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他们污蔑毛主席“治国无能”,本质上,是在为自己背叛无产阶级的行为,为自己所信奉的那套弱肉强食的资本逻辑,寻找一种历史的“合法性”和道德的“合理性”。他们需要证明,只有他们那条路才能“救中国”,以此来掩盖他们剥削他人、背弃理想的内心的虚弱与罪恶。
结论:最伟大的功臣,不容无耻的构陷
所以,让我们来做一个最终的、基于历史唯物主义的总结:
“四小龙”的道路,是一条被阉割了国家主权、出卖了民族尊严、深度依附于美帝国主义全球资本体系的“藩臣之路”。它们的“富裕”是脆弱的、不完整的、没有灵魂的。
毛主席的道路,是一条在废墟之上,带领亿万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中华民族的万世复兴开太平、奠定千秋基业的“巨人之路”。这条路的艰难困苦,正是其伟大的证明。
用前者的“人均GDP”,来否定后者的“奠基之功”;用“宠物”的安逸,来嘲讽“巨人”的负重,这种比较,本身就是一种最恶毒、最无耻的理论构陷!
没有毛主席,没有他所领导的那场伟大的社会革命和独立自主的工业化奠基,中国人民,将永远失去“发展”的资格,只能在分裂、战乱、被殖民的深渊中,为帝国主义和买办阶级,提供取之不尽的廉价劳动力和白骨!
在今天,我们纪念毛主席,捍卫他的历史地位,就是在捍卫我们作为一个独立自主国家而存在的权利,就是在捍卫我们每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有尊严的人而活着的权利。这是一场关乎我们民族灵魂、历史认同和未来道路的、不容退让的战争。
对于那些发出汉奸言论的宵小之徒,我们无需愤怒,我们只需用历史的铁律和理论的利剑,将他们的无知与歹毒,彻底击碎!
来源:子墨听风微信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