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懋仁|这门课程一定要尽快开设起来 - 昆仑策
-
胡懋仁|这门课程一定要尽快开设起来
2025-10-14
前几天,和一位家长聊天,说起现在年轻人不婚、不育,还有过去的丁克现象,那位家长也是一脸的忧虑。按说,他的孩子刚刚成年,距离婚恋年龄还有那么几年。但是这位家长还是有一种过早的焦虑。
统计数字表明,2023年,全国结婚登记768.2万对,属疫情后补偿性结婚短暂回升。2024年,全国结婚登记610.6万对,较前一年下降20.5%,创44年新低。2025年一季度全国结婚登记181万对,同比下降15.9万对,但上半年数据显示登记数量有所回升。
总之,这些数字都不算太乐观。跟我聊天的家长说,他单位有些是从国外回来的男女青年,大多数都没结婚,而且似乎也不想结婚。这位家长说,他们都是受到西方那种错误思潮影响的。他也没说这些青年到底受了西方哪些方面的思潮的影响,反正是不太好的思潮。这位家长的这个观点,我也赞同。
这一类不婚的男女,大约有这么一些共同的想法。一个是结婚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负担,要照顾家庭,要做家务,特别是要抚养孩子,教育孩子,简直令人不胜其烦。他们认为,还是一个人过很省事,也很省心。个人将会在这种独身的状态下会非常自由,想去哪儿玩就去哪儿玩。一个人自由自在,用不着让婚姻和家庭拴住自己。这样的想法,在某些人那里存在,就会对周边的人产生发酵作用。一个传俩,两个传四五个,四五个再传就可能是二三十个。这样的不婚者,现在看上去确实很自由,没负担。但是当他们走向老年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都先后离世之后,他们的孤独绝对是令人绝望的。现在已经有这样的不婚者已经尝到这种孤独的苦果。没有家人,就没有亲人。没有人交流,没有人能说心里话。过去一起玩过的朋友,岁数也都不小了,想聚在一起也相当困难。就算聚在一起了,也没有多少话可以说,更不用说贴心的话了。年轻时的任性,老来之后要受到很大的折磨。看起来,年轻时不婚、不育,地起来没有负担,似乎很轻松。但是到了年老之后,那时的轻松、自由现在都成了痛苦。而且这样的痛苦也无法排解。这才是最要命的。
中国有句老话,到什么岁数就要做什么事。这是不能随意违背的。该谈恋爱时就要谈恋爱,该结婚的时候就要结婚,该要孩子的时候就要生孩子。看上去,这个家庭、孩子都是负担。但这些都是人在成长中应该做的事,是无法推辞的。再有,大家都还年轻,再累又能累到哪儿去? 再说,有了孩子,做父母的伴随着孩子成长,其中得有多少乐趣? 没有孩子的人,无法体验这样的欢乐。伴随着孩子成长,父母可能会有些累,而且父母也会变老。然而没有孩子的人就一定会不累吗? 就一定不会老吗? 这样的可能性似乎不存在吧?
人活着,是一定要劳动的。为了谋生,所需要的工作,就是要劳动。建立家庭,抚育子女,同样也是要劳动。劳动是需要付出脑力和体力的,然而在劳动中也是能让自身不断成长,同时也能获得更多乐趣的。一个人,不做饭,只点外卖,他(她)就不具备烹饪方面的技能,也无法获得从烹饪中得到的乐趣。只要不是过度劳累的劳动,会让人身心也都到不同程度的健康。不做家务,也是在逃避劳动。有的人总是怕累、怕麻烦。人生在世就是在不断地劳累,不断地处理麻烦。这才是人生。这些方面都没有了,这样的人生就很单调和乏味。
人类是一定要繁衍的。人类没有繁衍,人类就会灭绝。而且在没有繁衍的情况下,灭绝是非常快的。这里不讲什么理论,在自然界,任何生物的存在,其中一个主要的功能就是不断地繁衍。繁衍不是手段,繁衍本身就是目的。有了人类,就必有繁衍。有了人类的繁衍,才会有人类的文明。繁衍不是随意的,每个人都有繁衍的责任和义务。
现在我们能做的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大学里开设一门关于婚姻、家庭、子女养育以及人类繁衍的课程。如果现在开设课程还不成熟,那就先开讲座。说是当务之急,并不是说现在立刻在全国高校里开设这门课。要开设这门课还是要严肃对待的。比如说大纲还有教材,都不能马马虎虎。
关于教材编写,有两种方式。第一个,是找几位关注这个问题,而且在有关专业领域中具有一定见解的专家老师,搞一个急就章,在较短的时间编写出一部教材,然后在全国各高校尽快推广。这种方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在全国各高校能把这门课开设起来。这种方式的缺陷就是由于时间太短,教材没有经过精细的打磨,可能存在较多的问题。另一种方式,是在全国范围内,征集更多的教材草稿,然后集中起来,取长补短,去粗取精,反复打磨,最后形成一部相对完善的教材。这种方式就是需要更长的时间。
关于课程的内容,这里大致构想了一下。一、全球的人口现状,其中主要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二、人类社会的人口生产。人口生产与物质产品生产的关系;三、今天人口问题产生的来源,其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人口生产所造成的危害;四、婚姻与家庭;婚姻需要等价交换吗? 对婚姻伴侣的选择需要什么样的基本条件? 彩礼对婚姻关系的危害。什么样的婚姻是健康的婚姻。五、对子女的养育。养育子女从来就不是单纯的负担。养育子女也是父母成长的过程。六、当前中国婚姻状况所存在的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国家需要提供什么样的政策? 这些政策在实施或者落实的时候,会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这类问题又要如何解决? 七、批判西方关于选择自由理论中的错误思潮,批判过度自由对于民族、家庭与个人的巨大危害。还有一个重要问题,如何减少婚育的成本。现实中的婚育成本,哪些具有合理成分? 其中又有哪些不合理的万分? 如何把不合理的成分尽最大可能消除掉?
在这门课程内容里,还要加上一个内容,即那些选择不婚不育的人们,晚年生活中的悲凉感受与体会,很重要的一个方面。今天那些选择不婚不育的人们,他们自身就可能成为未来人们眼里的重要的教材。当然这里不好说是所谓反面教材,但确实是一种给人以深刻教育的教材。未来的人们至少能从中看到一些必要的警示。
在正式开设这门课程之前,需要对将来可能任课的老师进行必要的培训。这其中,有关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要起主导作用,而不是以所谓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理论来主导。这种培训应该采取讨论和交流的方式来进行,而不是单方面的灌输。
除了在高校开设这门课程之外,还要在全国的乡村、城镇也要开设相关的讲座,要让更多的人们都参与进来。当年我们宣传计划生育花了多大的功夫,我们今天这个方面所做的宣传也要花多大的功夫,甚至还要花费更大的功夫。这项工作需要坚持数年。这不仅是要解决和改善中国婚姻和生育不断下降的问题,也是对抗西方意识形态,清算西方资产阶级阴谋的必要手段。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