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hatGPT刚出来的时候,很多人觉得“惊世骇俗”,甚至断言这是划时代的进步。实际上,这只不过是人类在发展人工智能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而已,这样的里程碑过去有过,未来还会有更多。判断一个事情,往往需要历史纵深感,也需要一种抽离感,不能在眼前陷得太深。
2)不仅如此,我们现在甚至不能断言,以ChatGPT为代表的大语言模型,就是人类追求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正确方向。它可能是,但也有可能不是。大语言模型主要是基于统计学概率,它根本不是真正理解自己说了什么,这跟AGI还有非常大的差距。虽然大语言模型终于解决了几年前人工智能看起来像人工智障的问题,但是,它的发展似乎也正在面临瓶颈。
3)前段时间,英国一家媒体做了一个关于非主流顶级人工智能专家的人物特写,稿件写了几个月,很有深度。他的观点跟当前主流人工智能专家的观点不太一样,感兴趣的可以去看看。
4)从国家间宏观竞争来说,无论美国是否在算力和算法上赢得人工智能竞赛,但是,最后在应用方面,中国都会走在美国的前面。这背后是因为中国有着远比美国更丰富的产业应用场景。此外,中国作为一个后发国家,也没有那么多的历史包袱,在使用和推广新技术方面阻力更小;国家层面的支持也更大。
5)在人工智能应用方面,可以参考互联网。美国人发明了互联网,但是,微信、支付宝、美团、抖音、小红书等应用创新,让中国已经走在了美国的前面。未来,人工智能领域大概率会同样如此。
6)目前看,至少在自动驾驶和机器人两个领域,中国相比美国都有一定的优势。特斯拉几乎快要成了美国“全村的唯一希望”了。未来,中国在自动驾驶领域除了华为遥遥领先,也可能还有其他一些玩家。在机器人方面,中国会有一大批公司。未来,机器人肯定比人多,就跟现在电子设备的数量已经远超人类数量一样。
7)在电子信息软硬件设备发展方面,过去三四十年,似乎形成了“一代设备+一代芯片+一代操作系统”的模式。在PC时代,最成功的是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和英特尔芯片。在移动时代,最成功的是谷歌的安卓操作系统和Arm架构的芯片。当然,苹果的那一套软硬件生态系统也不错,只是在数量上不是主流。此外,由于美国的制裁,华为的鸿蒙操作系统和麒麟芯片也被迫成长起来了。未来,在智能汽车时代,华为的鸿蒙座舱+ADS智驾软件,将很可能成为最成功的操作系统。华为用不造车的切入方式,让鸿蒙座舱和ADS智驾系统反而可能会成为越来越多汽车厂商可以采用的操作系统。特斯拉可能会成为智能汽车时代的苹果,技术、品牌和商业都不错,但不会是主流。
8)未来,中国的智能手机厂商要么自己做芯片,要么要做好采用华为芯片的准备。一旦地缘政治局势发生极端变化,高通的芯片有断供的风险,没有自己芯片的手机厂商,可能面临业务难以为继的风险。另外,随着国产光刻机的成熟,国产芯片的价格也可能比台积电代工的高通芯片更便宜。那些继续使用高通芯片的智能手机厂家,在成本上也会处于劣势。更不用说,智能手机厂商自己设计的芯片可以更好地跟自己家的软件实现协同。
9)这两天,我望眼欲穿,一直期待能接到华为ADS 4.0的推送。我已经至少有十几年没有如此期待一款软件的版本更新了。我开了问界M9一年不到,每次OTA更新,都能发现华为ADS又进步了一大截。至少在中国市场上,越来越多的燃油车和新能源车采用华为的鸿蒙座舱和ADS智驾系统,应该是一个趋势。还没有这么做的传统汽车厂家,可能越早想清楚这一点越好。造车新势力有几家也不错,大家一起探索,相互切磋,也是好事。
10)过去二十多年,PC的更新速度大幅放慢,现在已经接近停滞了。接下来,智能手机是不是也会进入同样的创新放缓阶段?我觉得很可能是。下一代智能硬件一个是汽车,另外一个可能就是机器人。我们这些70后、80后,到退休时,家里买一个机器人来做家务,是大概率的事情。飞行汽车也许要更远一些才能实现,但是,15年、20年后,也可能大规模商用。AR/VR迟迟没有迎来“风口”,让我有点意外。我感觉,有硬件原因,也有软件原因。不过,我觉得,AR/VR未来跟AI结合,可能会成为真正取代智能手机的新一代终端。现在的智能手机还是太不智能了。语音一定会成为新的输入/输出方式。与此同时,“所说即所得”,应该成为现实。现在智能手机使用的这种低效的打字和反复点击各种按钮的操作方式,实在是太机械、太落后、太反人类了。
这真是一个奇幻的时代。
来源:明书杂谈微信号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