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旅融合前景广阔,要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真正打造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游进一步证明,“文旅+科技”“文旅+工业”“文旅+演出”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体验度高的文旅活动,正日益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多元化需求。
目前,“文旅+演出”市场火爆,相较而言,“文旅+科技”“文旅+工业”还大有潜力。
首先,“文旅融合”的“文”,应该得到更深度发掘,使其更浓墨重彩大放异彩。比如上海造币厂、兰州《读者》杂志社甚至人民日报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都可以解放思想,部分改造通透式旅游观光廊道对游客开放,让游客近距离感受其生产、制作流程,满足游客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许多知名大学也可以一改“象牙塔”的心态,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科研的前提下,积极打造文化游打卡高地,既可引导青少年崇尚知识殿堂,也可让大学更接地气,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
“文旅融合”的“文”,广义上也包含了科技,“文旅+科技”还有很多文章可做。
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就在校园内推出了机器人足球比赛。只是当年中科大对此很少宣传,媒体也几乎没有报道,外人极少知道。如今五一、国庆中秋、春节之类假期,中科大如果能推出机器人足球赛,连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技大学国家微尺度实验室等吸引游客,不但可以丰富合肥假日旅游内容,也可扩大中科大知名度,促进青少年探索科技奥妙的兴趣。
近年来,全国各地马拉松赛很多,但都没有今年4月北京举办的机器人马拉松赛抢眼。合肥每年也举办环巢湖马拉松赛。如果合肥能把这项赛事改在国庆中秋之类长假举行,同时举办机器人马拉松赛,无疑更符合合肥“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城市气质,更能吸引游客。
合肥还有很多丰富且顶牛的“文旅+科技”旅游资源。合肥“科学岛”有全球闻名的“人造小太阳”,以此为主要依托建设的合肥现代科技馆早已对外开放。合肥还有条通向全球“量子中心”的“量子大道”,集聚了涵盖量子计算、通信和测量等三大领域的30多家行业龙头企业。这里也可以学习合肥现代科技馆的做法,选址建设一处“量子博物馆”,在提升合肥科技旅游品质的同时,进一步凸显合肥城市名片中的量子成色。
制造业尤其是“黑灯工厂”寓含了太多高科技甚至黑科技,“文旅+工业”方面更大有可为。合肥京东方(显示屏)、长鑫存储、比亚迪、蔚来、江淮汽车等大型企业企业可以打造工业游,此外,许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可以加入到文旅融合中来,既可以通过旅游增加收入,更可以借此扩大社会知名度,多渠道助力科技研发。
对于文化和经济发展的互促互进,习近平总书记有着深刻思考,创造性提出“人文经济学”这一重大命题。文旅与经济可以相互促进、同频共振。今年国庆中秋长假游,许多开新能源汽车出游的人感受到了极大便利,但也有人发现,充电设施数量在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布局不均衡。鉴于许多地方平时游客稀少、只在长假期间才有“充电难”问题这样的旅游热度时段“不均衡”客观存在,建设固定充电设施不合算,像移动通讯经常给临时人流密集区域提供移动信号增强车那样,增加移动充电设施(巨型充电宝)产业发展和经营就当受到更大重视。
如果没有战斗机飞行员紧急弹射逃生技术,或许就不会有一位外国人和一位中国人关于高铁、地铁不停车甚至不减速上下站的初步构想:下车的旅客提前走入最后一节(或数节)车厢,快到站时提前甩下,沿辅助轨道慢慢减速停车;上车的乘客提前进入车厢,先徐徐加速,然后挂上高速驶来的列车尾部。通过电脑计算,甩或挂的时间、速度控制都不是问题。难就难在,高铁会增加铁轨调动难度(小站铁轨不密集,难度应该小些);地铁因为建设助跑轨道,必须增大站点空间,增加造价。但节约出行时间是最大刚需,特别是地铁,如果能采用这样的技术,乘坐率必将大为提升,或许可打破地铁亏损的“魔咒”。西南交大等高校、科研院所必须充分重视这一设想,进一步敢想敢试,下大气力研发,一旦实验室技术成熟,至少可选择一家高铁小站和城郊高架行驶的几处地铁站点先行尝试,不仅可以成为旅游打卡地,也可助力轨道技术颠覆式突破。
挖掘更多文旅增长点,助推中国科技进步,不让娱乐异化畸变为“愚”乐,可以大力提振升华中国文旅品质,做大做强中国旅游。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