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内部的大市场、零关税,确实有利于欧洲,主要是西欧的经济的发展。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上,欧洲能成为其中的一极,与这种大范围的共同市场对经济发展的有利之处有着很大的关系。然而,在政治上,欧盟内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了一定的政治力量,但是距离成为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还是有着一定的距离。单是欧盟内部各国都拥有的一票否决,就决定了欧洲在政治上实现完全统一还有很大的难度。
欧洲各国内部在民主选举上,是实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但是在欧盟自身,却要求各项议题都要一致通过。有一个国家的反对,这个议题就无法通过。所以欧盟自身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被欧盟所坚持实行的这种奇特的民主、即一票否决制所制约。表面上,这是在坚持欧盟内部,无论国家大小,都应该一律平等。所以在他们看来,一票否决是必要的。否则就是多数欺负少数,甚至是大国欺负小国。这不符合西方的民主思想。不过,据揣测,原来欧盟并不想实行这种一票否决的规则。但是可能有些小国感觉自身在欧盟内没有太大的话语权,很容易被边缘化。因此他们才要求必须要拥有这一种一票否决的权利。
近代工业化是从英国开始的,然后就逐渐扩展到欧洲大陆,最开始受益的是西欧。然而,工业化从西欧再向其他方向扩展,似乎速度在减缓,而且在欧洲的发展不不太均衡。从西欧发展到中欧,情况还不错。中欧的工业化做得还可以,奥地利、波兰和捷克的工业化还是不错的。但是比起西欧就还是差着那么一点,而再往东的东欧部分,比中欧似乎又差了一些,与西欧相比就更差了。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 可能原因也比较复杂。西欧的工业化发展起来后,它需要一个更为广阔的世界市场。当时仅仅有西欧的工业化,显然要占领如此广阔的市场,似乎力量还不太够。于是工业化资本还要在西欧之外寻找投资的机会。当西欧发展得差不多了,中欧也跟着喝了一点肉汤,那么整个亚非拉地区,已经被西欧大部分国家瓜分为许多碎片的殖民地了。殖民地就是西欧工业资本的市场,还是西方掠夺原料和资源的场所。当西方殖民主义者把世界市场都瓜分得差不多了之后,工业资本也就缺乏向东欧地区扩展的兴趣了。如果资本把工业化带到东欧,那么就是在为西欧生产自身的竞争者了。
在现在的欧盟内部,西欧发达地区的工业资本,只是在原东欧地区投资建厂,而并不打算帮助东欧国家实现国家工业化的发展和完善。这就相当于,西欧部分把东欧部分看作西方的一个新殖民地。虽然今天东欧国家的情况比起当年亚非拉殖民地来说,看上去似乎要好不少,但是问题的性质似乎并没有多大的改变。
美国是西方工业化的后起之秀。但后来美国发展起来之后能够奋起直追,最终超越了欧洲,而且还成为世界的霸主,这与美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国有着直接的关系。虽然美国各州都有自己一定的自主权,但联邦政府的中央权力至少现在还是无人挑战的。美国的国内市场自然也是统一的,无人能够对其挑战。而在美国之外的其他美洲地区,如北美的加拿大和墨西哥,以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几乎所有的国家,都成为美国商品的巨大销售市场。这也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有助于美国工业化的成长和扩张。
以此来推论,今天的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如果要想得到更快速度的发展,肯定要在这些地区各自形成一个大规模、大范围的超级共同市场。这是最起码的要求。特别是在非洲和拉丁美洲,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否则,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就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从而影响他们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这个大市场需要一个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基地,而不是单纯从外部进口市场所需要的商品。没有这种工业化生产基地,这样的市场是难以维持的。只进口,无生产,这个市场就必然萎缩。因为无生产就无收入,无收入就会损害居民购买力。购买力如果一直在削弱,这个市场还能维持吗? 在这种情况下,这个地区就会更加贫困。同时,与这个大市场相关联的诸多国家,如果要想成为一个更为先进的经济发展地区,那么在政治上,也要解决好这些地区,各小国之间存在的领土、市场、资源,以及其他经济利益上的纷争。如果有可能,就需要解决小国土地碎片化的现象,最后能够形成不亚于欧盟那种规模的大的行政体。如果能走得更远,就是让整个非洲或者拉丁美洲形成一个如同美国那样的大的联邦制国家。
非洲与拉丁美洲有着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在这些地区内部,国家与国家之间在文化方面虽然存在差异,但这种差异相对并不非常显著而绝对。由于它们在历史上都被西方殖民主义者当作殖民地,但在文化上却存在着能够相互沟通和相互理解的渠道。这对于建立这种大的行政体是有利的。当然,具备条件和真正实现这个目标,中间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增。但是如果这些地区的国家都有着发展的共同愿望,这样的目标一旦起步,要实现也不是不可能的。
对于亚洲,情况显然比较复杂。亚洲不同于非洲和拉丁美洲,亚洲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要大得多。东亚地区中日韩之间一直在协商自由贸易区,这是一个有利的方面。但由于美国以及其他因素的干扰,这个自贸区的形成也存在着较大的难度。东盟自身也形成了一个广阔的贸易市场与生产基地,东盟的情况就会略好一些。南亚这一块要整合起来可能要费点事,毕竟这需要印度更为大度,不能只为一己之利而欺负其他弱小国家。如果印度在战略上更明智一些,要整合南亚也不是不可能。中亚这一块与中国的联系开始逐渐紧密起来,中亚各国与中国,与俄罗斯都可以建立良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上的联系。在中、俄与中亚之间,完全有可能建立一个更大的经济合作体。这将是非常活跃和有效的经济发展地区。
西亚这一块比较复杂。以色列在这里的种种搅局动作,不利于这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然而,只要这些地区的大多数国家都有发展与繁荣的愿望,即使以色列从中作梗,也并不一定就能影响发展大局。如果西亚这一块与亚洲其他地区的经济合作日渐密切,而且效果显著,以色列甚至都有可能申请加入进来。如果美国和欧洲给不了以色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美好的发展前景,就以色列人那种灵活的商业头脑来看,不可能放弃与世界绝大多数经济最活跃地区的合作。
这种经济合作的前景,非常符合中国提出的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但是,现在存在的困难不少,解决起来的难度也不小。然而,这个宏大的前景是人们能够看得到的,也会让世界各地的人民看到其实现的希望与可能性。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的建议能够得到很多国家的支持与赞同,也能说明世界人民对这种未来美好前景的期待与渴望。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