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永岩 杜忆渤|东北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发展柞蚕新质生产力 - 昆仑策
-
吕永岩 杜忆渤|东北振兴的一个重要抓手——发展柞蚕新质生产力
2025-09-12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离不开特色产业的助力。“特”因其“特别”、“特效”、“特产”、“特殊”而表现为“不平常”和“超出一般”。东北振兴也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特色产业,那便是柞蚕产业。
柞蚕,曾被称为“柞树上的‘唐僧肉’”,有着当今世界“最好的纤维,最好的蛋白”的美誉,其生物价值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
清末,柞蚕放养从山东传到辽宁,20世纪初,辽宁柞蚕业因出口需求增长而迅速发展,成为比肩钢铁、煤炭、石油的重要支柱产业,已经构建起了 “繁育—放养—缫丝—加工—销售” 完整的全链条体系。1981年,仅辽宁丹东一地的柞蚕行业,产值就达到4.9亿元。从GDP总量维度估算,1981年的4.9亿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1008.4亿元。从人均GDP维度估算,1981年的4.9亿元大约相当于今天的 713.9亿元。丹东因此成为了中国北方最大的丝绸城,已经有了赶超苏杭二州的态势。柞蚕业不仅有力推动了辽宁的经济振兴,更成为带动就业、增加民众收入的关键力量。
然而,发展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后来由于缫丝环节采用工业烧碱,导致了严重的水源污染问题,大型缫丝厂因此被迫关停,数十万丝绸纺织工人下岗,柞蚕产业随之陷入困境,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值得庆幸的是,辽宁柞蚕业内人士没有放弃这块令世人惊羡的“唐僧肉”。他们韧性坚守并凭借对新科技不懈的探索与创新,终于使得制约柞蚕产业发展的诸多瓶颈被接连突破,辽宁柞蚕产业脱胎换骨,展现出了新质生产力的美好图景。
首先他们依靠科技创新,研发出了“柞蚕茧生物脱胶法”,让柞蚕产业彻底摆脱了烧碱缫丝带来的环境污染困扰,实现了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如今,“柞蚕茧的生物脱胶解舒方法”、“柞蚕茧壳脱胶正压前处理工艺方法”等相关技术已荣获国家发明专利,并且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正因如此,2020 年辽宁省政府果断宣布恢复辽宁柞蚕纺织产业,为产业的复兴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其次,他们在柞树放养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柞蚕在蛋白桑、蛋白柳(蒿柳)、香椿树丛放养的新模式,特别是蛋白柳养柞蚕技术,成效斐然,其每亩产量能够达到野外柞树放养产量的三倍之多。而且蛋白柳种植不占用耕地和林地。从土地资源角度看,中国北方地区可用于蛋白柳柞蚕养殖的土地面积约有9000万亩(东北地区达3000万亩,辽宁地区有650万亩)。按照亩产蚕茧60公斤来计算,北方总柞蚕蚕茧年产量可达540万吨(东北为180万吨,辽宁达39万吨),仅蚕茧的直接年产值就可达3780亿元(东北为1260亿,辽宁为273亿)。再加上蛋白柳作为优质饲料、生物能源以及柞蚕饲养苗木,若以每亩产值1000元计算,全国产值可达900亿,总计柞蚕产值可达4680亿。在此基础上,后续所形成的工业、商贸、文旅、康养等产业的产值更是有望达到3万亿至5万亿人民币,辽宁地区相应产值也能达到2000亿至4000亿人民币,同时农民每亩净收入可达2500—3500元,这无疑为农民增收和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尤其是目前柞蚕产业链已经迎来了全方位的技术突破。其应用领域已经拓展到高端纺织品、军工产品、保健品、美护产品、生物医学、生物新材料等众多领域,展现出了极高的经济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场景。特别是在原料药、补充蛋白、抗衰老、抗疲劳、护肝明目、提高免疫力以及医用敷料、女性私密养护、人工角膜、航天员营养补充剂、蛹虫草提取物抗肿瘤、疫苗佐剂、蚕骨钉、人造韧带、人工皮肤等诸多关键领域,柞蚕产业都焕发出了新质生产力的无穷潜力,为产业的多元化发展筑牢了根基。
还有,新科技所赋能的柞蚕产业,其辐射带动作用也不容小觑。它能够拉动农业种、养殖业和高端纺织、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业以及商贸、文旅、康养等五大产业的协同发展,未来整个产业链的年产值有望达到3万亿至5万亿元,同时还能带动上千万人实现就业,成为推动东北振兴的强劲引擎。
当然,要想让柞蚕产业更好地发挥其在东北振兴中的作用,还离不开国家及地方政府提供的有力支持。
首先,国家层面应将柞蚕业作为振兴东北的重要抓手,纳入国家规划。精心编制《柞蚕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25-2035)》,把柞蚕产业列入东北振兴重点项目库、乡村产业振兴重点工程、农业新质产业园创建名单,使其真正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从宏观层面为产业发展指引方向、拓宽道路。
其次,要着力创建 “国家柞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柞蚕业研发平台,逐步完善“国家级柞蚕产业技术体系”。并且在东北建立“国家柞蚕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柞蚕全产业链重点县”“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打造蚕种资源保护与标准化养殖基地以及柞蚕丝绸制品跨境电商产业园,实现柞蚕业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以及柞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全方位强化产业的平台支撑与品牌建设。
再者,成立中国野蚕收储平台公司和各级仓储中心势在必行。由政府或国资委下属农业企业与龙头企业牵头,各级供销合作社积极配合,每年拿出相应的资金用于统一收储,积极发展订单农业,从育种到深加工,为柞蚕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和个人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保障产业各环节的稳定运行。
此外,汲取中国特色产品因发达国家先下手为强,获取国际定价的教训,率先建立“中国野蚕交易中心”或“世界野蚕交易平台,确保中国柞蚕在全球产业中占据垄断地位,牢牢掌握柞蚕产业的定价权和话语权,提升我国在这一产业领域的国际影响力。
“蛋白柳养柞蚕”技术的突破,使得利用贫瘠土地扩大柞蚕养殖规模成为可能。这方面需要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力争三年使蛋白柳在东北的放养规模达到50万亩以上,年蚕茧产量达到 3万吨以上,年产值达到21亿左右;五年内放养面积达到500万亩以上,年产优质蚕茧达到30万吨,年产值达到210亿左右; 10年内将规模扩大到1500万亩,年产优质蚕茧90万吨以上,十年后带动中国北方地区放养面积3000万亩以上,年蚕茧产量180万吨以上,实现产量的大幅跨越,夯实产业规模基础。
最后,相应的政策、科技与金融支持不可或缺。比如设立“柞蚕产业发展基金”,对从事柞蚕种业、养殖、深加工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设立国家级柞蚕科研专项。针对柞蚕品种退化、病虫害、机械化养殖、高附加值产品(如生物医学材料、功能性食品、化妆品)等进行深入科技攻关。设立首席科学家和岗位专家,支持与科研院所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吸引和稳定高层次科研人才。同时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长期、低息的“柞蚕产业振兴专项贷款”。并将柞蚕养殖场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库,改善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助力柞蚕产业蓬勃发展,使其在东北振兴的征程中大放异彩,成为带动区域经济腾飞、民生改善的重要力量。
总之,柞蚕产业凭借其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在恰当的政策支持与各方努力下,必将为东北振兴书写浓墨重彩的一笔,开启东北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