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大多数地区还在讨论食品安全、绿色农业和供应链优化的时候,加沙的数百万民众正在为一块面包而苦苦挣扎。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4月1日宣布,因以色列持续封锁导致面粉耗尽,加沙地带所有由其支持的面包店全部关闭。不是部分,也不是暂时,而是彻底熄火。这个声明标志着,加沙从“人道主义危机”彻底滑向“人为制造的饥荒”。
据悉,此前支撑加沙运转的25家联合国支持面包店中,已有6家在过去几周因供应中断而停业。如今,连最后的“面包线”也被斩断。这不仅意味着每日为80万人提供基本食物的系统被摧毁,更意味着,这片本已千疮百孔的土地,正被彻底推入饥饿的深渊。
而这,并非自然灾害导致的危机,而是人为封锁、政策压制与漠视人命交织下的后果。以色列自3月2日开始进一步收紧对加沙的物资禁运,近一个月时间里,没有一车食品、药品、燃料获准进入加沙地带。封锁程度已远超战争初期,甚至在“停火”阶段变本加厉,彻底撕裂了“人道窗口”的假象。
联合国人道协调厅指出,除了粮食告罄,烹饪用燃气也彻底中断,物资价格暴涨,基本食品如肉类、大米早已在市面绝迹。人们不是在生存,而是在濒死线上苟延残喘。试问,一个日均面包供应体系的崩塌,对一个拥有230万人口的封闭地带意味着什么?这不是物资短缺的问题,这是系统性毁灭的前奏。
但可悲的是,国际社会在目睹这一切时,仍以“呼吁”“敦促”“担忧”这种疲软词汇应对。而这背后的核心,是以色列对联合国机构行动的持续阻挠。不仅没有任何安全保障,还不断制造战火与恐惧,使得即使联合国拥有少量存粮,也无法有效分发。世界粮食计划署坦言,“以色列未能提供有效安全保证”是停止行动的另一直接原因。换言之,这不是能力不足,而是意图受限。
这场封锁的本质,已远远超出军事打击的范畴,而是对一个族群生存权的系统性摧毁。如果说炸弹造成的是直接死亡,那么饥饿、断药、断水造成的,则是慢性灭绝。在加沙城北部,一位父亲如是说:“我们不是因为战争逃难,而是因为饥荒。我们不逃,就只能眼睁睁看着孩子饿死。”这不仅是对以色列政策的控诉,更是对世界沉默的质问。
当一个国家将“人道援助”视为“安全威胁”,当一个封锁令能比炸弹更高效地摧毁一个城市的基础运行,当一个主权实体能够拒绝粮食进入却不被制裁,那么所谓“国际人道法”还剩下多少分量?如果这是“正当防卫”的手段,那是否意味着“制造饥荒”可以成为战争的一种合法工具?
不可否认,巴以冲突长期复杂,政治立场南辕北辙,安全关切不容忽视。但即便在最紧张的战争时期,对平民的人道通道应是底线。如果连面包都成了政治博弈的牺牲品,那这场战争的性质就不再是军事冲突,而是对人类良知的挑战。
加沙正在走向“史上最封闭的围困地狱”——没有食物、没有药品、没有援助,连面包都不能拥有。而这一切发生在21世纪,一个拥有全球物流、高速通讯与庞大人道援助体系的时代,是对整个国际社会最沉重的讽刺。加沙不是被战争摧毁,而是被慢慢饿死。
(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转编自“真言社”微信公号,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