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坤:不可忽视感情在政治中的作用 - 昆仑策
-
张志坤:不可忽视感情在政治中的作用
2025-09-10
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政治不讲感情。对于什么是政治,这大概是比较常见的一个定义了。
应该说,这样去定义政治不能说错,但只能说部分正确,因为这样的政治定义一般只是在功利逻辑前提下才比较适用,在此之外则显得有些片面、有点狭隘。事实上,在政治问题上,许多时候不但讲感情,而且感情问题还十分重要,在政治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影响,这是因为:
第一,弘扬爱国主义需要讲感情
笔者以为,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逻辑前提,也是实现国内各阶级、各阶层以及各种利益集团总体上达成政治团结的思想基础。因此,对爱国主义的立场与态度,从根本上构成了当代中国政治的分水岭与晴雨表,是验真别伪、辨忠识奸最直接、最有效标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这是推进当代中国政治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但是,并不是只要是中国人就一定能接受与认同爱国主义,前提是必须对国家对民族具有基本的感情,个中道理非常清楚,如果有那么一些中国人,他们爱美国胜过爱中国,那就无论如何也难以接受中国的爱国主义。因此,没有家国情怀为基础,爱国主义就将无从谈起。
第二,维护政治核心需要讲感情
维护党的领导,拥戴政治核心,此等政治诉求既需要高度的政治理性,也需要深厚的思想情感,二者缺一不可。古往今来的政治经验证明,对任何政治人物的认可与认同,都需要以一定的感情为基础为前提,譬如不管毛泽东主席多么伟大,那些被分掉土地的地主即便承认他很有本事很了不起,但其中也注定有很多人也都对他恨之入骨,因而也就绝不会认同他拥戴他,过去是这样,直到现在依然还是这样。
现如今政治现实是,当今世界各国的政治领导人大都认同度不高,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他们大都缺少来自基层民众的感情基础,这方面很薄弱,人们往往都只是将这些政治人物当成一个匆匆的过客而已。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这些政治领导人真实的政治地位其实可怜,譬如美国总统,罗斯福曾是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是美国总统,拜登还曾是美国总统,但同样在总统岗位上,他们的政治地位却天差地远,可以说此总统并非彼总统,也远非彼总统,由此也导致各自的领导力有云壤之别。事实上,当今世界各国,广大民众尽管在表面上对之毕恭毕敬,但在街谈巷议中更愿意拿他们插科打诨、引以为笑料,这样的领导又能有什么领导力可言呢?可以连本来所固有的法理权力都得不到落实,都要沦为空转。
这其中尤其突出的,是领袖地位尤其要靠感情来支撑。领袖是领导的升华,不但在领导力上要实现突破性的升级,更要在民众感情上获得突破性的升华。想要明白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只要唱一首歌曲《东方红》,品味其中领袖与民众之间的感情互动,就基本上能搞清楚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获得人民力量需要讲感情
人们经常说,人民群众最有力量,他们是历史的主人,是真正的英雄。因此,古往今来的一切英雄豪杰都想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帮助,没有哪个傻瓜会说自己要脱离大众成为其对立面或者同他们对着干。但古往今来真正获得人民群众支持认可的人却寥寥无几,这其中的关键,就是人民群众的真情实感。任何一种政治,来自民众的感情深厚,那就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就能吸引千千万万的民众,由此构筑起牢不可破的铜墙铁壁。反之,如果对人民群众弄虚作假、虚伪装扮,则往往就要沦为过街老鼠、人见人厌。所谓“民心向背”,更多的不仅仅是利益关系,更重要的是感情上的认可与认同。共产党闹革命的时候经常能躲过反动追捕,原因在于有广大老百姓打掩护;可以说,人民群众力量就体现在这里,其决定历史的意义也在这里,王侯将相固然可歌可泣,但是历史的底层与底蕴依然是千千万万的普通人。
正因为这样,所以政治建设必须把感情建设摆在应有的位置。全面从严治党也好,深入开展自我革命也好,反对“四风”也好,都不是照本宣科、按部就班的官样文章,而要把培育人民群众的感情当作其中的重要内涵来抓好。这方面所要做的事情很多、很细致,但如下三个方面的工作应予高度重视:
其一,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厚植爱国情感
爱国主义不是自生自灭的东西,不能任其自然生长或者自生自灭,而应以教育为手段,厚植全民的爱国情怀。特别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大统一国家而言,许多地区、许多人群特别需要强化这种教育,用以启发和促进其觉悟,而不能让其他情感占领思想情感阵地。有人反对搞爱国主义教育,说什么爱国主义不是教育出来的。这真是可耻的论调,有关爱国主义的来源与底蕴当然可以做学术探讨,但爱国主义教育却不可或缺,“人不学,不知义”,爱国主义同样也是这样,这道理再明显不过了。现在的情形是,不要说放弃爱国主义教育,仅仅是放松,都将带来不可估量的严重后果。至于那些攻讦爱国主义的思想、舆论以相关行径,更要狠狠加以打击,绝不能手下留情、姑息放纵。
其二,真正联系群众,培育大众的民间情感
古往今来、古今中外政治领域经常出现的一个毛病,就是有人热衷在一个小圈子里玩政治,只在乎政治圈子内各级官僚的立场与态度,于是就经常出现这样的情形,各级领导身边都簇拥一大批人,彼此之间呼朋引类、称兄道弟,形成大小不一的团团伙伙,所谓的感情也只在这个圈子里发酵。并且很遗憾的是,许多人就是凭借这个才进阶上位直至飞黄腾达起来。但不能不说的是,这是非常低劣的把戏与做派,是典型的狭隘政治、庸俗政治,任何政党、任何领导者如果这样的搞的话,都难免是一条不归路,都注定没有好结果。
要避免这样的困境,就要做到真正同人民心贴心,真正地去联系群众,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利。笔者多次说过,任何学说主张与思想理论,如果能把关怀与关注放在最贫穷、最不利的人们身上,那就一定具有强烈道德与道义的魅力;反之,如果趋炎附势为有钱的达官贵人张目,那么不管在逻辑上或学理上如何自洽,如何高大上,也必将失去民心与民众,这是千古不灭的道理。共产党永远应该是穷人党,联系群众就是率领穷人,具体应该干什么其实也很清楚。如果反其道而行之,所谓“同群众心连心”就要沦为一句空话。
其三,远离劳动大众的对立面
政治很朴素也很简单,简单到就是亲近谁、远离谁和排斥谁的问题。笔者多次讲过这样的故事,当年国共两党争相进军东北,当此之时,远远地开过来国民党的军队着装齐整、武器先进,一派豪华气象,而共产党的军队则显得很寒酸,老百姓形容说,身背火燎杆子(即黑乎乎的步枪),腰拴几个烂蒜头子(手榴弹),穿的如同要饭花子一般。于是老百姓最初的印象,国民党才是正牌,共产党看来不行。可后来他们发现,号称正牌的国民党走到哪里,都专找那些高门大户,还要吃好喝招待,而共产党则访贫问苦,帮助贫穷的老百姓担水劈柴、打扫院子。正是在这样的情形下,广大老百姓迅速倒向共产党一边,结果号称正牌的国民党在东北勉强支撑二年多就彻底失败了。现在也是这样,衡量某个政府机构或者某位领导,关键看他亲近谁、远离谁,如果见到大款精英富豪就满脸堆笑、奉为上宾,同他们打得火热,如同店小二一般,而见到老百姓则一脸怒气、满不耐烦,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如此这般还想得到老百姓的拥护,获得人民的情感,那简直就是滑天下之大稽。
当代中国的政治建设正在向纵深推进,所取得的成绩越来越大、越来越显著,但仍需注意的是感情上的升级与升华,只有中国的人民大众对政治与政党的感情足够到位,才能真正实现从维护到爱戴的跨越。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