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提出的地下战略体系,通过“技术创新+系统集成”,为应对核威胁、小行星撞击等生存危机提供了可行方案。其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军事防御,更在于构建了人类文明的 “备份系统”—— 在极端灾变下,地下网络可成为延续文明的核心载体。
一、研究背景与核心问题
在全球安全格局深刻演变的当下,人类面临着两大严峻的生存威胁:
1. 核扩散与核恐怖主义:核武器的滥用与失控将对地表生态系统造成毁灭性打击,直接威胁人类生存空间。
2. 小行星撞击风险:作为地球生物史上多次大规模灭绝事件的诱因之一,其潜在威胁始终存在。
为规避上述风险,人类生存与发展模式亟待向地下空间转移。然而,当前对地下领域的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全球油气钻探最大深度仅10公里,对地表以下0-20公里火成岩区域的利用近乎空白。在此背景下,本研究提出以 “地下花岗岩层管道网络” 为核心的深地战略体系,旨在构建兼具安全性、高效性与可持续性的未来生存与作战系统。
二、地下空间开发的技术路径与系统架构
(一)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选择
1. 盾构机选型与网络布局
摒弃传统10米以上直径大型盾构机的高成本、低效率模式,采用成熟的2米直径小型盾构机。该设备具备成本低廉(单台造价仅为大型设备的1/5~1/3)、机动性强的优势,可在地下1-5公里花岗岩层中构建网格化管道系统。
管道网络呈立体分层布局,横向覆盖城市及区域间连接,纵向延伸至不同深度功能区(如生存保障层、交通枢纽层、能源储备层),解决地表空间立体化发展与平面交通的矛盾。
(二)管联网交通系统的核心架构
1. 单体智能车与动态编组技术
管道内运行单体智能车,单车载客量1-4人,具备自动导航、能量回收功能,实现100%的设备利用率(传统交通系统利用率普遍低于30%)。
多人出行时,车辆可通过物联网技术自动编列为“动车组”,兼顾灵活性与运输效率。
2. 真空磁悬浮干线与毛细网络融合
干线管道采用真空磁悬浮技术,时速可达4000公里,实现跨区域超高速运输;支线毛细管道运行单体智能车,形成“干线高速+支线微循环”的立体交通网络。
单体车可自动驶入磁悬浮列车“腹舱”,抵达目的地后分离进入终端管道,直达用户终端,构建“门到门”无缝衔接系统。
三、地下战略体系的核心优势
(一)生存安全性的革命性提升
1. 抗毁能力:花岗岩层可抵御核爆冲击、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地表能量传导,是现有武器无法摧毁的“安全堡垒”。
2. 环境稳定性:地下1-5公里区域恒温(约15-20℃)、恒湿,无需额外能耗即可维持宜居环境,较地表建筑节能90%以上。
3. 灾变适应性:地震波能量主要在地表释放,地下管道网络受地震影响可降低90%以上,显著优于地表与低空设施。
(二)军事与社会价值的双重突破
1. 未来战争形态适配
构建“地表机器人作战+地下人类指挥”的分离体系:地表部署无人装备集群执行作战任务,地下网络保障指挥中枢、人员与物资的安全存续,实现“以生存优势转化为作战优势”。
解决战时机动难题:低空交通易受电磁干扰、防空火力打击,而地下管联网可在全时段、全气候条件下稳定运行,保障兵力与资源的快速投送。
2. 生态与可持续发展
减少地表开发压力,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地下空间的高效利用可释放地表空间用于农业、生态修复,实现“人地关系”的再平衡。
四、实施路径与关键挑战
(一)技术攻关重点
1. 深地工程材料:研发耐高温、高压、抗腐蚀的新型管道材料(如纳米复合陶瓷),提升地下设施寿命(目标≥100年)。
2. 智能管控系统:构建基于数字孪生的地下网络监控平台,实现设备故障自诊断、交通流量动态优化(响应时间<1秒)。
3. 能源自给技术:集成地热能、核能小型堆等分布式能源系统,确保地下体系独立运行72小时以上。
(二)政策与产业协同
1. 顶层设计:将深地战略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设立“地下空间开发专项基金”(建议初始规模500亿元)。
2. 产业链培育:扶持盾构机智能化改造、真空磁悬浮技术产业化等项目,目标2030年前形成千亿级地下装备产业集群。
3. 国际合作:建立“深地安全联盟”,共享钻探数据、灾害模拟模型,降低全球生存风险。
建议:
1. 优先开展地下1-5公里花岗岩层钻探与管道铺设试点(如西部无人区示范工程);
2. 推动“管联网” 交通系统与现有城市地铁、地下管廊的技术对接,实现平战结合;
3. 加强公众科普,提升全社会对深地战略的认知与支持。
未来战争与生存竞争的核心战场,将从地表转向地下。谁掌握了深地空间开发的主动权,谁就能在极端环境下赢得生存与发展的战略优势。本研究构建的地下战略体系,既是应对危机的“安全盾牌”,也是开启深地文明的 “钥匙”,具有深远的军事、科技与文明传承意义。
(作者系中国指挥与控制学会兵棋推演专业委员会首席专家、南征兵推[北京]信息技术研究院院长、北京方圆奇正数码科技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兵棋设计总师;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