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划与工作的关系如果工作没有计划,就像“脚踩西瓜皮,滑到哪儿算哪儿”,工作的有效性就会大打折扣。“Plan your work,work your plan.”工作中常说的这句话,诠释着计划和工作实践两者之间的互为因果的逻辑关系。计划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所提出的各项目标,每一项计划都是针对某一个特定目标,在目标明确以后,在计划中还必须说明如何做、谁做、何时做、在何地做、需投入多少资源等基本问题。可见,计划是对未来活动所做的事前预测、安排和应变处理,计划是一个思考过程,它还是一个实现目标的有效路径和方法。2.计划,发挥着重要作用计划管理是管理工作的基础,企业中有战略规划、年度经营计划、月度运营计划、以部门为单位的周会、以日为单位的晨会以及以项目为载体的项目计划,充分地说明了计划管理的基础性作用。沟通和统一思想的工具:计划的制订过程,是执行计划相关人员在开展工作之前就如何开展工作进行沟通的过程,也是相关人员思想碰撞并将思想统一的过程,使得大家形成共同的认识,将精力集中于需要落实的工作事项上。有序管理和配置资源的载体:正是计划管理使管理活动进入了有序状态,工作不再盲目和“抓瞎”,同时使工作开展所需要的资源得到合理配置,解决目标与资源的有效匹配,避免资源浪费。二、计划管理,常见的问题计划很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却存在着困扰我们的问题,这些常见的问题如下:1计划是制订了,但计划没有变化快,使得工作开展无所适从。2计划执行下来,实际结果与目标差距比较大。3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部门任务完成了但公司的任务没有完成,也就是局部完成整体没完成。4目标尽管完成了,也不知道为什么完成的,或者是目标完成了,但是有大部分都不是原定计划的内容。5做计划的人和执行计划的人,缺乏深入的交流和沟通,工作停留在表象而非本质。6制定计划仅仅局限于明确目标和分配任务,而不去识别并克服未来执行计划时会遇到哪些阻力或困难。7做一件事想要达成的结果没想清楚就开始干了,结果造成出错或者返工。上述种种现象在很多公司都很常见!计划实践之后之所以存在着问题,解决的办法就是改进我们所使用的计划方法。三、计划管理,常用的方法计划管理表面上看,呈现的是各种各样的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实则是我们所使用的计划管理方法存在着问题。我常常问大家一个问题,“你是使用什么方法指导你制订计划的?”这个问题,常常把对方难倒了。大家经常做计划,但是对使用什么方法指导自己做计划认识不够清晰,都在凭经验做事情。其实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1.自以为是法将头脑中故有的知识和经验当作客观实际,只是一厢情愿地照搬过去的经验和做法,或者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制订计划,这种方法就是自以为是。在《毛泽东选集》中《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也有相应的描述,“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这就是我们队伍中若干同志的作风。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拿了指导革命,则害了革命。”自以为是法的做法和危害性已经讲的很清楚了。2.目标分解法目标分解法就是将组织的目标基于组织结构进行分解,组织目标分解成团队目标,进而分解成个人目标,由组织中的每个成员承担责任,寄希望于个人完成个人目标,进而达成团队目标、组织目标的管理方法。3.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这种方法,实则是两种方法,一种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法,另一种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前者在执行时,先让下级各个部门负责人根据自己的理解上报计划,然后领导者或领导团队基于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下级上报的计划进行修正,然后再下发执行。后者在执行时,领导者或领导团队先提出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下发给下级各个部门负责人进行酝酿、征求意见,然后再收集、整理、确定。4.比例测算法基于财务分析报表结构,根据今年及往年的业绩完成情况,基于明年的目标预测,从中测算增长比例的变化,以此为基准进行预算安排,然后结合工作内容形成工作计划。5.OGSM法OGSM是Objective(目的)、Goal(目标)、Strategy(策略)、Measurement(测量)的英文首字母组成。OGSM是一种计划与执行管理工具,由于宝洁、可口可乐等跨国公司的应用案例示范,很多企业在采用这种方法。6.综合法上述的五种计划管理方法,在企业具体实践中,有时不是单独地使用,而是综合起来运用,也就是不仅仅使用某一种方法,而是会用到上述方法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这就形成了第6种方法,我们称之为综合法。以上6种计划管理方法,基本上都是源自西方管理学的知识,计划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也是运用这些管理学理论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就是涉及计划的管理学理论存在着盲区,换句话说,中国的计划方法尚未被大家所认识、所运用。四、计划管理,从认识看中西差异1.西方管理学的计划视角法约尔认为“管理的过程就是预测、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过程”。法约尔认为管理活动由5种要素构成,即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这是法约尔在管理学理论上最突出的贡献。它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建立了管理学的主要框架。哈罗德·孔茨和海因·韦里克从抽象到具体,把计划划分为:目的或使命、目标、战略、政策、程序、规则、方案,以及预算。亨利·劳伦斯·甘特发明的甘特图(Gantt chart),又称为横道图、条状图(Bar chart),通过条状图来显示活动列表和时间刻度表示出特定项目的顺序与持续时间。直观表明计划何时进行,进展与要求的对比,便于管理者弄清项目的剩余任务,评估工作进度。通过西方管理学中关于计划的主要理论说明,我们反观自己的企业管理实践,会发现在工作中所采用的计划方法或工具,基本上是源自西方管理学的理论或方法,这些计划管理方法着重于管理要素和管理工具的运用。2.中国式管理的计划视角中国的管理学视角,除了运用计划在组织发展中的工作方法,从哲学视角进行说明和应用,更是强调了计划的本质,即计划是意识形态。《毛泽东年谱》(1959年12月15日)提及,毛泽东同陈伯达、胡绳、邓力群、田家英开始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第二十一章《社会主义工业化》时说:计划是意识形态。意识是实际的反映,又对实际起反作用……。计划是意识形态,是对工作实际的反映,这里就需要说明人们认识情况的过程,计划制订前是一个认识过程,计划实行时又是一个认识过程。《毛泽东选集》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讲:指挥员正确的部署来源于正确的决心,正确的决心来源于正确的判断,正确的判断来源于周到的和必要的侦察,和对于各种侦察材料的联惯起来的思索。《毛泽东选集》中《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讲:认识情况的过程,不但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前,而且存在于军事计划建立之后。当执行某一计划时,从开始执行起,到战局终结止,这是又一个认识情况的过程,即实行的过程。此时,第一个过程中的东西是否符合于实况,需要重新加以检查。如果计划和情况不符合,或者不完全符合,就必须依照新的认识,构成新的判断,定下新的决心,把已定计划加以改变,使之适合于新的情况。企业管理实践中,存在着轻计划重实行或者重计划轻实行这两种情况,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我们应该考虑计划的两个认识过程,并把两个认识过程统一起来。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能看出中西管理学中关于计划管理的差异之处,我们应该借鉴西方管理学中科学的理论和工具,也应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的管理学思想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