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眸:张之洞抓考风的启示 - 昆仑策
-
天眸:张之洞抓考风的启示
2025-08-14
摘要:“职业考生”状元费的奇闻,让我联想起大教育家张之洞整顿考风的一段往事,启示我们对严重腐败的考风去疴除弊迫在眉睫。如果连考场和招生也管不好,养这么多教育官员有何用?如果教师把书香气变成铜臭味,教书的意义何在?如果考生把考试当成个人发财的赌场,考学的意义何在?
正文:
张之洞抓考风的启示
近日网上对朱明远的议论不少,朱明远何许人也?他是2021年山东高考状元。考上清华北大不去报到,连续复读三年,年年考中清北而不入,在三所不同的高中已获得140元万状元费。干这事的并不是朱明远首创,网传全炫宇的状元费比朱明远挣的更多,这个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凭借694的高分斩获茂名市高考状元,考上北大。有照片截图显示,全炫宇在2020年就考上了北大,2021年在湛江一民校复读,再度考上北大。前后三年间,该名学生三次考上北大,状元奖励金额累计200万元。这样的奇闻让我想起近代教育奠基者张之洞,在152年前也遇到过“职业考生”现象。
张之洞在任四川学政任(相当于今天教育厅长)时,查出泸州有一个叫林虎文的枪手,此人赫赫有名,每考必中,10年来已代人考中秀才18名,举人5名。核实后,取消了这些窃名秀才、举人的资格。
最后提审林虎文时,张之洞问:“你有这么好的才学,为什么自己不考秀才,反而为别人替考?”
“我就是为了挣钱,成功替考一个,我就有了一年的花费,我当秀才有何用?当个举人又如何?做了官又如何?能这么快速地挣到钱吗?”林虎文毫无愧色地反问。
张之洞又问:“你不知道‘枪替’犯了律条吗?”
林虎文答:“我一没当扒手去偷,二没当土匪去抢,三没当官去贪,我凭的是自己的才华挣钱,同时也帮了一些想当官而又考不上的读书人如愿以偿。至于犯不犯律条,我还真没想过,反正一个接一个的成功让我上了瘾,很兴奋,名气也越来越大,如此名利双收,何乐不为?”
张之洞爱才,认为读书人能把书读到这个份上,也算是一个怪才。只是走偏了路,若改邪归正,说不定会做出点事业来。罚些银子,以观后效。让他到学堂当了教书匠。
没过多久,林虎文向张之洞请求:“我教了几天书,可受了洋罪了,实在难受。我真不是教书的料,求学台大给个能适合我发挥才能的差事。”
张之洞说:“你的最大才能不是会考试吗?把你考试的本事传授给考生不就是人尽其才了吗?”
林虎文:“可我的体会是,这教书和考试是两条道上走车,两条河里行船。”
张之洞:“学和考本来密切相连,你怎这么区分呢?”
林虎文:“我亲身体会到教书好比一天天干活,考试就像一场场赌博。”
张之洞笑了笑:“有点道理,这么说你是个干不了活的农夫是个赌徒,只有在赌场上才能展示出你的本事。”
林虎文:“对了。是伯乐,就让他去相马;是庖丁,就让他去解牛;是鲁班,就让他去弄斧;是华佗,就让他去治病。这就叫人尽其才。反之,是伯乐,让他去解牛;是庖丁,让他去相马;是鲁班,让他去治病;是华佗,让他去弄斧,那就是糟蹋人才。”
张之洞觉的有些道理,给了他一个专门到考场抓替考的差事,这个林虎文果然是行家里手,像一只饿疯的猫抓老鼠,每进考场转两圈就能准确无误的把替考的抓出来,有次他抓了个惯犯,张之洞对其审问:“你替谁考?”
替考者答:“总兵的儿子。”
张之洞:“替考过多少次了?”
替考者:“连这次府考三次,县考三次。”
张之洞:“成了几次?”
替考者:“四次。有两次失手。”
张之洞:“你收多少替考费?”
替考者:“我不收费。君子喻以义,小人喻以利。”
张之洞:“替考的枪手义何在?你为什么自己不考?”
替考者:“我没资格考。按科考规定凡属娼妓、戏子、奴仆、理发、修脚、搓背等所谓‘下九流’行业从业者子孙均不得参加科考,我爹是理发的,我报不了名。我替那些考不好的人实现榜上有名的梦想,这不也是义之所驱吗?”
张之洞:“你可知替考是舞弊之罪?”
替考者:“我作为一个理发匠的儿子不能考,那我就替别人考,而且我考得比许多考生好,这考得好不是一种罪过吧?我要以此证明,理发匠的儿子考试成绩也是优秀的!理发匠的儿子也是人,为什么不让我们读书和考试?天理不容!请问学政大人,不准那些给你唱过戏、给你干过活、给你理过发、给你修过脚、给你搓过背的人的后代考试读书,你是有人性的学政吗?”
张之洞一时语塞,望着这个一脸怨气的替考者竟然不知说什么才好。
张之洞通过林虎文了解了许多考试的内幕怪事,什么“枪替”(请同考人或其他人代做卷)、“联号”(买通编号人员,而通同作弊)、“通关节”(与考官或与考试负责者一同作弊)样样都有,各类考场,这些冒名顶替的“枪手"多为久经考场的高手,颇富才学,但由于种种原因,受雇于一人或多人,有的还辗转于各府县之间,今日替此人考,明日又替彼人考,现金交易,以“学"赚钱。“枪手"亦分等级,等级高则雇金高。久而久之,“枪手"竟能成为一个行当,全省之内竟然也有颇为知名者。“枪手"找好了,还必须打通关节,以防在考场中露馅。这就需要各种疏通,或以金钱,或以关系,达到买通考官的目的。更有甚者,知道某考官好色,乃不惜重金为其寻觅艳妓……
张之洞这位新任学政,亲眼目睹学官贪污案、教习敛钱案等频频发生,看到当考官的借考试自肥,个个钻营奔竞,当教习捞得钵满盆盈,只要花钱就可以买到贡生、监生、举人,替题之弊,全在学官教习暗中操作。如此作贱教育,败坏考风,受其害的就不只是一二代人的事,而是子孙万代了。教育腐败不仅毁当下,更严重的是毁未来,于是他提出“欲治川省之民,必先治川省之士”。士是一个民族的良心,若是士子的良心坏了,这个民族就堕落了。于是,他向一些收受贿赂的考官开刀,整顿四川考风。
张之洞三年内考察了川省15个府、10个直隶州、5个直隶厅。一心扑在教业上。别的学政只顾揽银子,私设小金库,他却把养廉银裸捐,兴建学校,资助学子,实在是做学官的楷模。他主动裁撤陋规两万余两,创办了尊经书院(如今四川大学前身)。三年前他一担行李、两袖清风入川,三年后他依然一担行李、两袖清风出蜀。留下了一笔丰富的遗产。四川有幸,有过历史上最好的一位学政,人们今天仍然怀念他。
从封建科举到现代的考试舞弊,在毛泽东时代消声匿迹,毛主席指引的"教肓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肓与生产劳动相接合"的教育革命,开辟出人民教育的新天地,培养了一代共产主义新人。直到1977年恢复高考,那一年的考场无一人作弊。待到改革开放潮起,考试舞弊春风吹又生,后如今"鸟枪换炮",特别是替考,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演变为隐蔽且高效的"替考产业链"。包括伪造身份证件、提供高科技隐形耳机、微型摄像头等作弊工具的一条龙服务,比当年匹马单枪的林虎文替考的手段和价码更高一筹。将替考从零星个案推向了有组织的社会团伙。这些年网上曝出替考的"职业考生"花样翻新骇人听闻,甚至美术专业可以买断考场,甚至还可以化钱买文凭。仅以河南赵阳在哈工大读了四年本科无学籍案件为例,扯出的中介与官员之间的猫腻不是个别现像。在人眼们里曾经的“圣洁殿堂”竟成硕鼠乐园!
本文由状元费开篇,这是教育改革中冒出的名正言顺的奖励,与舞弊不同另当别论。但比舞弊产生的消极影响更深刻更深远。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山东朱明远、广东全炫宇等应运而生,以夺得状元费为目的“职业考生”现像,构成了对大学权威的挑战,动摇了知识的权威、学术的权威、思想的权威、文化的权威和道德的权威。让人们看到培育人才的学校变成谋取利益的场所。这样下去,教育市场化的改革,导致的是学校的衰败,甚至可能导致中华民族的退化。
谈到考风败坏,避不开各级官员的不正之风,在职期间获得的各种大学、硕士、博士文凭有几个是凭成绩考来的?其中的水分路人皆知,严重影响了干部的形象。教育的腐败比其他腐败更坏,今天教育官员与150多年前张之洞的教育境界相差甚远,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在青年时代因堂哥张之万是朝廷主考官而拒考回避,今天有几个考生可做到?他后来主政数省,每到一地,必兴教育,直接间接地创办了260余所学校(如今武汉大学、南京大学前身等),今天有几个官员能做到?他大刀阔斧地力行教育改革,从法律上终结了中国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制度,开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点。他为新式教育制定出“德、志、才、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建立了较为完备的教育体制。涵盖了普通教育、军事教育、师范教育、农业教育。工业教育。后人称他为近代教育奠基者是当之无愧的。
张之洞在办教育的探索中,写出“中体西用”的《劝学篇》,今天读来仍振耳发聩。本文仅从考风角度,提出正考风当学张之洞,每一个教育官员、教师、和广大考生应都应学习张之洞这位教育楷模,如果连考场和招生也管不好,人民养你们这么多部级、厅级、处级、科级、校长、院长、主任有何用?如果教师把书香气成铜臭味,教书的意义何在?如果考生把考试当成个人发财的赌场,考学的意义何在?
近日网上《有些人搞乱了教育,我宁可让教育倒退四十年》的文章正在激起网民们的愤怒和讨论,随即联想起大教育家张之洞整顿考风的这一段往事,给我们以深刻的印像和启示。最重要的是他对读书人提出“正人先正己”,他首先自己做到了并坚持了一生,他在生命结束时最后的遗言:“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
我们今天对这位学高才富,精通学务的教育家由表衷地赞佩,回想起他在武汉任湖广总督之后,每个月底都有快马把远在广州广雅书院学生的作业送来,他亲自批阅。可见他对自已亲手创办的学校感情之深,在武汉,他办的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他身为总督,百忙之中常挤出时间去学校讲课。他的每次即兴演讲是精彩的,更精彩的是他和学生们在一起能创造出一种气氛,一种特殊的学堂气氛。这不是一般老师能创造出来的。如果他不做官,在中国的老师中应坐第一把交椅。
张之洞言传身教,直接或间接培育出黄兴、董必武、李书城、李四光、吴禄贞、黄侃、恽代英、刘静庵、胡瑛、杨度、宋教仁、唐才常、蔡锷、詹天佑等学生,这些人后来都是彪炳史册的民族精英。与其相比,我们改革开放这几十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西方价值观的“应声虫”和层出不穷的贪官,以及大大小小许加印之类黑心资本家。更比不上又红又专的毛泽东时代“人民让我上大学,我上大学为人民”。今透过“职业考生”状元费的现象,让我们看到中国教育的病根已腐烂不浅。欲强其国,必强其文化,欲强其文化,必教通过教育。教育是国家和民族的根,根被截断或腐烂了,大树必将枝残叶落。
张之洞是一个推动了时代潮流的历史巨人,留给后人的遗产和启示是多方面的,此文仅从考风学风方面作些探讨,启示我们对今天严重腐败的考风学风去疴除弊,迫在眉睫。
2025年8月11日写于天津
(作者:于永昌,老共产党员、著名编剧、作家;来源:昆仑策网【原创】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