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为什么还叫“解放军”,而不更名为类似“国防军”的名字?著名军事家粟裕大将说,这是因为台湾还没有解放,我军统一祖国的历史使命还没有完成。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解放军已加快祖国统一进程,对此台军今年的汉光41号演习在高雄、台北等核心城市,频繁组织"解放军攻入台城市并分区占领"专项演练。剥去"防御性演练"的伪装,这场针对性极强的军事行动,本质上是台当局在战略焦虑下的"困兽之斗"其背后的深层意图、暴露的能力短板,以及对我登岛作战的潜在威胁。对此必须引起我人民解放军高度警觉。
一、台军为何此时演练"城市被占领"?
台军的演练绝非偶然,而是多重战略压力下的应激反应,核心是"三个方面"——
一是台当局长期将城市视为"天然堡垒",幻想依托高楼、地铁、地下管廊构建"垂直防线",用"刺猬战术"消耗解放军有生力量。
但近年来解放军装备体系的跨越式发展,如PHL-191远程火箭炮、歼-20隐身战机,各种无人机、机器狗、机器狼等系统,已彻底打破这一幻想:远程火力可精确打击300公里内的指挥中心、机场跑道;无人机蜂群能饱和攻击地下指挥所;隐身战机可突破"爱国者"导弹网实施"斩首行动"。
台军深知,传统"依托城市硬抗"的战术已难以为继,只能通过"被动防御演练"掩盖能力恐慌。
二是台当局将"城市战"包装为"民主抗争",试图用"平民伤亡""城市损毁"激发国际舆论同情,拉拢美日等国"协防"。但2022年俄乌冲突中,乌克兰"马里乌波尔巷战"的惨烈结局已证明:现代城市战的"附带损伤"只会成为强者的"政治负资产"。
台军此时演练"被占领",实则是向美日传递"我们能扛住"的信号,试图维持外部势力的"干预信心"——即便城市被占,台当局仍能"转入地下斗争",迫使大陆陷入"战争泥潭"。
三是台当局将"城市控制权"视为"统治合法性"的最后支柱。若解放军实现"城市占领",意味着台当局失去行政中心、金融枢纽、媒体阵地,其所谓"政府"将沦为空壳。
因此,台军通过演练"分区占领",本质上是测试"政权崩溃临界点":当解放军控制台北信义区、高雄港等核心区域后,台当局能否依托地下指挥系统、海外联络渠道维持运转?能否动员"台独"分子"继续抵抗"?这种演练,实则是为"台独"势力寻找"体面退场"或"负隅顽抗"的预案。
二、台军演练暴露的三大致命短板,恰恰是我军必须破解的"城市战痛点"
台军的"分区占领"演练看似"专业",实则漏洞百出,暴露出其在城市防御体系中的三大短板,而这些短板恰恰是我军需要重点突破的方向。
一是台岛"军民不分"的防御逻辑,制造"人肉盾牌"的危险陷阱。 台军将城市居民区、商业区、学校医院等民用设施与军事目标深度绑定:在台北"中正纪念堂"地下设置指挥所,在高雄"梦时代"购物中心地下室储存弹药,在台中港码头伪装油库。这种"军事目标民用化"的做法,本质上是将平民作为"人肉盾牌"。
我军若按传统城市战规则"逐屋清剿",可能陷入"打则被骂屠杀、不打则失守要地"的两难;若采取"精确打击",又面临"如何区分军事目标与民用设施"的技术挑战(如地下弹药库与地铁隧道的识别)。台军的演练,实则是为大陆制造"战争罪"舆论陷阱,必须高度警惕其"主动混杂军民目标"的阴险策略。
二是台军"各自为战"的指挥体系,留下"体系破击"的致命漏洞。 台军的城市防御指挥链高度分散:陆军负责地面清剿,海军负责港口封锁,空军负责制空,宪兵负责城市治安,警察负责交通管制,甚至民间"自卫队"也被纳入指挥体系。这种"多头指挥"的模式,在实战中必然导致"信息壁垒"——陆军不清楚海军是否封锁了港口,空军不了解陆军是否控制了制高点,宪兵与警察因权责重叠发生冲突。2023年台军"汉光39号演习"就曾因"陆军误击海军运输舰"暴露指挥混乱问题。
我军若能通过电子战、网络战瘫痪其指挥系统,或利用"斩首行动"消灭其指挥中枢,台军的"分区防御"将瞬间崩溃。
三是台军"依赖外援"的作战底色,埋下"外部干涉"的干涉空间。 台军的演练中,多次出现"美军顾问指导巷战""日方提供情报支援"的细节。例如,高雄演练中,台军特种部队使用美制M110狙击步枪与美军共享实时坐标;台北演练中,台当局要求"保留部分民用通信基站",实则是为美日情报部门预留"数据接口"。这种"引狼入室"的做法,本质是将城市战变成"外部干涉的跳板"。
我军必须清醒认识到:台军的"城市防御"从来不是"独立作战",而是外部势力"有限介入"的前奏;若放任其"分区占领",相当于为美日等国提供"军事存在"的借口(如以"保护平民"为名设立禁飞区)。
三、我军为何必须高度重视城市攻坚战?这是统一进程中的"关键变量"!
台军的"城市被占领"演练,绝非"虚张声势"的表演,而是对我统一大业的"直接挑战",必须从三个维度理解其严重性:
其一,这是"台独"势力与外部干涉势力勾连的"新动作"。 台军的演练方案中,多次出现"国际红十字会介入""外国记者采访区设置"等内容,明显是在为外部势力"观察战场""介入冲突"创造条件。结合近期美日签署"延伸威慑"协议、美军在冲绳增派F-22战机等动向,台军的演练实质是"三方联动"的一环——台当局负责"抵抗",美日负责"威慑",外部势力负责"干预"。
若我军忽视这一信号,可能导致"城市战"演变为"国际战争",极大增加统一成本。
其二,这是对我城市战能力的"实战化检验"。 台军的演练方案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对我军现有战术的研究:针对我军"三军协同"弱点,设置"路障+反坦克小组"的组合防御;针对我军"侦察预警"优势,部署"电磁干扰站+热诱弹";针对我军"军民协同"经验,预判"地方救援力量介入"并制定"反制措施"。
我军若不重视这场演练,可能在未来的城市攻坚中遇到很大阻力和挫折,甚至付出"不必要重大牺牲"。
其三,这是对"统一时效性"的"倒逼压力"。 台当局通过"城市被占领"演练传递信号:"即使解放军攻入城市,我们也能量耗尽前坚持";外部势力则借此炒作"中国威胁",推动"援台法案"升级。
若我军不能在短时间内形成"城市战绝对优势",可能导致"台独"势力与外部势力的"战略耐心"增强,增加统一的不确定性。因此,必须以"兵贵神速,瓮中捉鳖"之势,将城市战能力提升到"攻无不克、无坚不摧"的水平。
台军的"解放军攻入台城市并分区占领"演练,本质上是一场"困兽的咆哮",暴露的是其战略焦虑与能力恐慌。但对我军而言,这更是一面镜子——照见城市战中的潜在短板,照见外部干涉的险恶用心,更照见统一大业的紧迫性。
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城市战不是"选项",而是"必答题"。城市战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如何打、如何赢"的问题;台军的演练不是"纸老虎"的虚张声势,而是"真刀真枪"的能力较量。
解放军唯有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加速构建一体化的城市战体系,才能在未来的统一进程中,彻底粉碎"台独"势力的"城市幻想",让任何分裂行径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下灰飞烟灭。
来源:华山穹剑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