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磊:AI不是大活人,怎么讲逻辑? - 昆仑策
-
赵磊:AI不是大活人,怎么讲逻辑?
2025-08-26

【作者按】拙文《人工智能到底讲不讲逻辑》,在《昆仑策研究院》发表后引起了讨论。窃以为对于认识人工智能的性质而言,讨论中的分歧以及各种观点都是有益的。我把这些讨论撮录成篇,挂出来供大家参考。
一、编程讲不讲逻辑
有位朋友当面质疑我:“人工智能不是人,是机器,是智能机器。逻辑是人造出来的,不是机器造出来的。人的思维当然要讲逻辑,但是机器的运行怎么讲逻辑?讲逻辑的是人,不是机器!”
我:“请问,讲逻辑的‘讲’是什么含义?”
他:“就是按照逻辑来运行和思考的意思”。
我:“OK,那么,人工智能是按照谁的指令来运行或者运思的?”
他:“人的指令”。
我:“人是通过什么方式来发出指令的?”
他:“通过数学模型编程,比如大语言模型”。
我:“大语言模型要不要讲逻辑?编程讲不讲逻辑?”
他有些迟疑……
我:“大语言模型必须讲逻辑,这个逻辑叫数理逻辑。你知道什么是数理逻辑吗?”
他:“就是数学计算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
我:“OK,这个基本规则就是逻辑,也称数理逻辑。比如a2+b2=c2,这个数学公式里面就有数理逻辑。请问,数理逻辑是不是逻辑?”
他:“数理逻辑与形式逻辑有什么关系?”
我:“这里科普一下,数理逻辑是形式逻辑的数学化。换言之,数理逻辑就是用数学来表达的形式逻辑。说白了,数理逻辑本质上就是形式逻辑。”
他:“就算大语言模型要讲逻辑,但AI毕竟是机器,不是活人……”
我:“既然AI是按照数学模型的指令来运思的,而数学模型必须讲逻辑,那么按照数学模型运行的机器,又怎么可能不讲逻辑呢?把数学模型的逻辑与AI的运行看成两码事,说二者没有关系,你觉得能服人吗?”
二、程序约束就是逻辑约束
拙文被《红歌会网》转发后,一位网名“闲人闹市”的先生跟帖说:
——“人工智能到底讲不讲逻辑?首先我们要注意,人工智能!人工!人决定人工智能讲或不讲逻辑!人编制的程序有逻辑要求的,人工智能就要遵守逻辑。人编制的程序不讲逻辑甚至反逻辑,生产的人工智能产品就不讲逻辑甚至反逻辑。至少,在人工生物智能出现之前,这些物理芯片做什么不做什么,基本都是程序约束的。当然,若有外因干扰了,会导致程序的异动。若是人工生物芯片成功,那么,人工生物芯片会不会自动进化、退化、异化,就不是人能干预的了。人不是上帝,不能掌握生物在自然中的变化。就如变异的病菌,永远不可能生产出对症的疫苗一样。”(《红歌会网》2025年8月19日)
这位先生强调“程序约束”,我深以为然。
既然编程有着起码的逻辑要求——否则AI就没法运思,那么被“程序约束”的人工智能,其运思又怎么可以不讲逻辑呢?
一言以蔽之,程序约束就是逻辑约束。
三、辩证逻辑
前几天,我在一个群里参加了有关AI是否讲辩证逻辑的讨论。
老师甲:“估计辩证逻辑为难它了[偷笑]”。
赵磊:“[OK] 现在的大模型都是按照数理逻辑来运行的。将来的量子计算能不能按照辩证逻辑来运行?拭目以待[呲牙]”。
老师乙:“冯诺依曼架构几十年都没变过……产生辩证逻辑估计有点悬”。
赵磊:“数理逻辑是数学化的形式逻辑,既然大模型都是按数理逻辑来运行的,汪教授凭什么说AI不讲逻辑呢?[呲牙]”
赵磊:“补充一句,‘或然性’(0~1的概率)是归纳的结果,而归纳过程也是形式逻辑(数理逻辑)的展开过程。既然如此,汪教授凭什么说概率(或然性)不讲逻辑呢?[呲牙]”
老师乙:“他觉得无逻辑才是产生幻觉的原因”。
赵磊:“如果数据不真实,再严谨的逻辑也会推出错误结论。比如,假设大语言模型得到的各种数据是:8月19号下午日本东京发生10级强震(虚假数据)。AI据此推测的结论是:自从8月19号下午强震以后,日本东京已不复存在——这个推论完全符合形式逻辑,但与事实不符。预测错误的原因,并非在于AI不讲逻辑,而是在于AI得到的数据是虚假的。”
老师甲:“人工智能可以用数理逻辑伪装辩证逻辑分析,这就像数理经济学大咖来研究中特政经内核一样[偷笑]。 比如要求deepseek用辩证唯物主义来分析某问题,它还是分析得头头是道。但是,这是用算法来生成(合成)的。”
赵磊:“数理逻辑穿上辩证逻辑的马甲,‘伪装辩证逻辑’,这个有点意思。”
四、分歧仍在
有关AI是否具有辩证逻辑,在另一个学者群做了较为深入的讨论,且分歧不小。
J老师:“AI没有辩证逻辑,充其量是以形式逻辑说明片断化的破碎历史,AI编出的思想史形式逻辑也是概率。”
Q老师:“很难说AI没有辩证逻辑”。
L老师:“AI有大数据匹配能力,没有抽象力,抽象力是人类特有的,并需有意识训练才可能形成。”
J老师:“抽象力总是针对具体事物背后的运行法則的抽象,AI不懂一般与个别的关系这一辩证法的核心问题。这是培训AI的主人——资本的先天性缺失。”
Q老师:“年初或去年,我跟AI反复追问辩论,……(某些文稿编撰)是否是最大的历史虚无主义?AI反复跟我讲道理,予以否认。几乎把我说服了。所以我认为,AI还是掌握辩证逻辑的。”
E老师:“有辩证思维才有辩证逻辑,机器人不会思维”。
Q老师:“涉及到诛心之论,我觉得它还是能够辩证把握的”。
E老师:“这里的‘承认’与‘不承认’,实际上都需要加引号。拟人化表达而已。它没有意志,何来诛心?”
Q老师:“所谓的承认,就是对我的一些陈述予以认可。我作为提问追问者提出的关于编纂者的诛心之论啊?它能够识别啊”。
E老师:“识别=近似度检索”。
Q老师:“不是诛AI之心,是请AI协助支持肯定诛他人之心”。
E老师:“协助也是人把它当做工具,而不是它有意向选择”。
(作者系西南财经⼤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