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1939年11月,白求恩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写给聂荣臻的信中仍然表示:“最近两年是我生平中最愉快、最有意义的时日!”
雷锋在日记里写道:“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郭明义说:“有人叫我郭傻子,可我没觉得当傻子有什么不好。”
维珍航空CEO理查德·布兰森说:创业的秘诀是什么?不能乐在其中,就别做。
雷军说2015年曾经有一段时间,他总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小米当初为什么出发?我们创业的本质是什么?后来我想清楚了:要形成良好的创业心态,本质就是要做自己觉得酷的产品,就是要享受这个过程,在探索的道路上永不止步。
雷军继而认为:除了勤奋之外,创业者还要在自己的事业中找到乐趣。
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排列,马斯洛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需求(含自我超越)五类。
乐于助人其实正是人的自我实现需求。
司汤达尔说:有才智的人,应该获得他绝对必需的东西,才能不依赖任何人;然而,如果这种保证已经获得,他还把时间用在增加财富上,那他就是一个可怜虫。
这里所谓“增加财富”,应该指的是增加个人财富。一个人,用于个人消费的财富当有满足的时候,而自我价值实现却没有止境。很多人感慨世界财富排行榜上榜富翁,多少辈子花不掉的钱,为什么还要打拼,殊不知他那是乐在其中,是在自我实现中为社会创造财富。
坏人不知道好人有多好,好人不知道坏人有多坏。有人不理解无私奉献的人到底图啥,可无私奉献的人也往往不理解有权在手的人为什么“把壶不使酒”,宁愿躺平也不肯为人民做事。无私奉献者正是把满足自我实现需求视作人生最大的成就感、最大的乐趣。
《论语·雍也篇第六》:“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有则真实的故事,说是二战时,一位瑞士钟表匠被纳粹抓获,纳粹军官让他在监狱里做钟表,他虽然极其认真地做,做出来的钟表却走时不准。二战结束后,他重操旧业,还是同样做钟表,走时却恢复了入狱前的精准。
心理学家分析,监狱里被强迫劳动没有乐趣,只有乐趣的加持,才能让他的手艺获得成功。
“除了勤奋之外,创业者还要在自己的事业中找到乐趣”,这话不仅适用于创业者。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虽苦,但如果不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再勤奋也学不出名堂。对于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如果慑于法度不敢造次,又没有做好以为人民服务为乐的准备,享受不到乐此不疲乐在其中的乐趣,靠冒充为人民服务混日子,必然如坐针毡度日如年,不仅自己难受,组织难受,人民更难受。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