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5日,在俄罗斯共产党的十九大上,通过并做出了《关于全面和彻底恢复约瑟夫·维萨里奥诺维奇·斯大林历史公正性的决议》。高度评价和肯定了斯大林在苏联卫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历史功绩和作用,推倒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会议上强加给斯大林的一切污蔑不实之词,为斯大林平反昭雪,引起了国际社会,尤其是当今世界仍在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国家共产党的极大地反响和思考,更是俄罗斯共产党人在经历了几十年的资本主义社会阵痛之后日渐觉醒的开始。一个幽灵,共产主义的幽灵,又重在欧洲乃至世界的上空徘徊。
尽管这个决议姗姗来迟,且其中涉及到的苏联已经解体不复存在,苏共也是早就被戈尔巴乔夫解散已经荡然无存,完全没有了对应的主体和实际意义。解铃还须系铃人,尽管不是全部,但在原苏共中占比人数较多的、继承、代表了原苏共的,且在野的俄罗斯共产党,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能够在几十年后,敢于客观公正地把赫鲁晓夫时期的一些错误作法给历史留下的污点对其进行洗白,把被颠倒了的历史再颠倒过来,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应该说还是值得庆幸和肯定的,也是俄共负责任的对历史和后人的一个交代,使那段刻意被尘封、埋没的历史大白于天下,让人们重新认识了斯大林,看清了赫鲁晓夫的本来面目,为当今及之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其意义重大而又深远。
(一)
斯大林和他领导的苏联共产党为苏联国家的强大,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出的巨大贡献功不可抹,是不能否定的。
列宁是世界革命人民的伟大导师,他使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原理成功落地,缔造出了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俄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使之成为了世界革命的中心和桥头堡。为了推进人类进步正义事业在全球的发展,列宁又在1919年建立起了世界共产党组织共产国际(第三国际),以便领导帮助世界各国人民的革命斗争。从1918到1920年,列宁领导全国人民击退了14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动阶级的叛乱,开始了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由于敌人对共产党和新政权的仇视,列宁在遭特务暗杀后身体每况愈下,加之繁重的工作,于1924年1月去世。斯大林继承了列宁的事业,担负起了领导世界革命的重担。他为国家建设和战胜法西斯的侵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在领(指)导、帮助、引领世界各国共产党国家的革命斗争中,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遍及了全球五大洲。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共产国际的指导帮助下,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成为了东方世界革命的中心。共产国际(后来的苏共)与中共不仅长期保持着良好的党际关系,也给予了中共许多无私的帮助,尽管斯大林在中国革命的问题上有过一些脱离中国实际的作法,尤其是李德的瞎指挥近乎葬送了中国革命,但中国革命能够在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东方大国取得成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用奋斗牺牲换来的结果,也与斯大林从道义和物质上的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斯大林对中国共产党给予了很大的希望,曾设想让中共在全国取得胜利后能够为他分担一些工作,承担起更多的领导责任,以便在全球建立更多的共产党组织和社会主义国家。斯大林在领导建设国家,结束二战,支援世界革命中做出的贡献是不能否定的。
(二)
从二战结束到五十年代初,世界上已经形成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苏联就是社会主义阵营的中心,是能够与资本主义阵营抗衡的强大堡垒。站位统领世界共产党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角度来说,世界革命仍需要苏共继续来领导。然而,正当世界革命风起云涌蓬勃向前发展的时候,1953年3月5日斯大林突然去世,让世界各国共产党顿感塌了天,没有了主心骨,失去了中心,不仅对世界共产党国家产生了重大难以估量而深远的影响,也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处在了十字路口,是前进、转向,还是后退,各国共产党人都希望苏共新领导人不要刹车和变道,能够继续沿着斯大林所走的道路前行。然而,后来苏共新领导人并没有顺应形势去按照各国共产党人的意志前行,而是开始了争权和否定斯大林,把苏联引向了一条不归路。
资本主义的灭亡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共产主义社会需要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努力才能实现,但能否一直走下去,接班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关系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命运和前途,后继者是否还愿意继续前行,“领头羊”的选择成了极为关键而又重大的问题,这也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至今都没有解决的一个问题。斯大林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里,也曾为接班人的问题所困扰,也有过许多的设想和考虑,但最终也没有留下任何形式的政治遗嘱,或指定谁为接班人,这无疑给了他的后继者为争当总书记这个“领头羊”提供了一个角斗的空间。
苏共中央总书记于1922年4月3日正式设立,是苏联共产党的最高领导人和负责人,这一职务源自于列宁执政时期,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得以延续,在1953年到1966年期间,赫鲁晓夫为了凸显个人,将该职位改称“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第一书记”,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于1968年又再度改回“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从斯大林时代开始,总书记一直是苏联共产党和苏联最高领导人职称。
斯大林去世时,马林科夫是苏共中央书记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为第一把手。1953年3月14日,马林科夫辞去党中央书记职务,由赫鲁晓夫等五人组成苏共中央书记处。贝利亚掌管着秘密警察组织,对赫鲁晓夫威胁最大,这是赫鲁晓夫首先要着手解决的问题。6月26日,赫鲁晓夫在和朱可夫将军一番策划之后,便以“反党反国家”罪名逮捕并被解除了贝利亚的职务,同年12月23日即被处决(一说6月26日即被处决),并逮捕了他的许多支持者。9月13日,赫鲁晓夫便坐上了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的交椅。贝利亚与马林科夫关系较好,贝利亚被处决后,马林科夫的地位也岌岌可危。1955年2月,马林科夫被迫辞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改任电力部长和部长会议副主席,1957年6月,在赫鲁晓夫的授意下,苏共中央通过关于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莫洛托夫反党集团的决议,马林科夫被逐出莫斯科,改任东哈萨克斯坦乌斯卡麦诺戈尔斯克水力发电厂厂长。赫鲁晓夫在权力的角斗中,战胜了他的一切对手,1958年他又接替布尔加宁成为了部长会议主席,至此赫鲁晓夫已经完全掌控了苏共和苏联。
(三)
忘记了过去意味着背叛,有意抹黑过去必定反动。
斯大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苏联的强大付出了自己的一生,正如英国首相丘吉尔所说的那样:“斯大林接手的是还在使用木犁的俄罗斯,而他留下的却是装备了原子武器的俄罗斯。”但难免也会犯一些错误。赫鲁晓夫上台后却颠倒事实,有意夸大错误,制造思想混乱,达到他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目的。1956年2月,在苏共二十次代表大会上,赫鲁晓夫作了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造成了党内思想的极大混乱。赫鲁晓夫的作法,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如波兰、罗马尼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东德、阿尔巴尼亚、中国都发对。在苏共中央委员会主席团内部,马林科夫、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等人,也对赫鲁晓夫搞的非斯大林化的新路线持公开的反对态度。1956年6月,苏共又通过了一项《关于克服个人迷信及其影响》的决议。考虑到对各国共产党的影响,赫鲁晓夫在肯定斯大林的同时,批评的调子有所下降,尽管如此,仍然导致了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赫鲁晓夫在一边批判斯大林,一边又对政治犯平反昭雪,拉拢人心,在使自己成为了英雄的同时,也使人们对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产生了严重的质疑,不在相信过去的历史。他搞全民国家全民党,与美国搞和平竞争,给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了及其严重的后果。
1956年秋天,波兰发生骚乱,动摇了党中央委员会,使哥穆尔卡上了台。在匈牙利,事态的发展更为激烈,人民不能饶恕斯大林的忠实信徒拉科西所搞的血腥恐怖,从而导致共产党迅速崩溃,赫鲁晓夫随之下令苏军开进匈牙利,对暴力者进行了镇压。在行动之前,赫鲁晓夫也征求了中国和华沙条约国领导人的意见,他们都支持使用武力,而毛泽东认为,尽管军事干涉有必要,但应该在行动之前与中国磋商。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中苏两党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路线和策略等问题上出现了分歧并逐步激化。由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和对共产党国家采取的一些错误作法,使得中共对赫鲁晓夫的批评也开始公开化,中共认为他背叛了马列主义,已经蜕变成为了修正主义。赫鲁晓夫不但攻击中共,还把中苏两党关系扩展到了两国关系,1960年7月16 日,苏联政府公然照会中国政府,单方面决定撤走在华的苏联专家,并带走了重要的图纸资料。使中国的经济、国防建设不得不下马。面对险恶的国际环境和严峻的经济形势,中央随之作出决定,调整一些建设项目和常规武器的研究,依靠自己的力量加紧对核武器的研究。苏联除了公开反对中国以外,还公开支持与中国在边界搞摩擦的印度。1962年10月,印度侵犯蚕食中国领土,赫鲁晓夫不但支持尼赫鲁政府,还把当时最先进的武器,能在高原地区起降的直升机卖给印度。1963年6月,邓小平率领中共代表团赴莫斯科参加中苏两党会谈。会谈期间,苏共中央发表《给苏联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共产党员的公开信》,对中共进行反击。从1963年9月至1964年7月,中共中央以《人民日报》和《红旗》编辑部的名义,相继发表9篇评论苏共中央公开信的文章,批判“赫鲁晓夫修正主义”;与此同时,苏共也发表文章对我们进行了攻击。
在农业方面,赫鲁晓夫的许多错误作法,使得一些问题开始暴露了出来。1963年苏联行动地方干旱,农业歉收,南方大部分地区、乌克兰、北高加索和外高加索的粮食供应急剧减少,由于饥饿引起了恐慌,赫鲁晓夫被迫采取了极端的措施,除了现有的硬通货之外,还动用了国家的黄金储备。第一批总计五百吨的金锭,运到了伦敦的黄金市场。贸易代表团被派往很多国家,其中主要是加拿大、澳大利亚、西德和法国,去购买粮食,还从南美洲进口肉类,从新西兰进口黄油。
赫鲁晓夫在工业管理和农业方面的失败,尤其是在国际事务中的错误作法,使苏共和苏联人民对他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能力,产生了极大地失望与严重的怀疑,党内的不满情绪更是到了爆发的临界点。1964年10月11日苏共在赫鲁晓夫缺席的情况下召开了撤换他职务的中央主席团会议,从预备会议开始时起到最后决议通过时止,一直对赫鲁晓夫实行着隔离。此时他正在离索契不远、位于黑海之滨的皮松达海角别墅休假,通往外界的电话已被控制。鉴于赫鲁晓夫有易怒、粗暴,甚至带污辱性的行为,使得会议决定在撤销他职务的同时不再保留他的中央委员身份,苏斯洛夫作主要发言,会议一致选举勃列日涅夫为第一书记。会议持续到了14日,上午继续开会,下午经过充分准备的中央全会开始进行,勃列日涅夫宣布开始,苏斯洛夫作了关于撤销赫鲁晓夫职务及原因的报告,撤销了他的第一书记、部长会议主席职务,取消中央委员的资格。至此,赫鲁晓夫已经完全远离了政治。
1964年11月21日,人民日报转载《红旗》杂志第21、22期合刊社论:《赫鲁晓夫是怎样下台的》一文,社论说,赫鲁晓夫垮台的最根本原因,是他违背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所指出的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违背了苏联人民和世界人民的革命意志,妄图阻碍历史的前进,是苏联人民和世界革命人民坚持同修正主义斗争的必然结果,是他推行修正主义总路线对内对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的结果。
(四)
赫鲁晓夫下台后,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柯西金执政时期,新领导层延续了部分赫鲁晓夫时期政策框架,对各国仍采取大国沙文主义态度。在一些领域比赫鲁晓夫有过之而无不及,个人崇拜更是达到了顶峰。
勃列日涅夫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间,苏联的军事力量大大增强,核武器的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使苏联历史性地成为军事上的超级强国。对社会主义国家,他推行有限主权论,控制其他国家,搞军事扩张和核讹诈,1969年武装入侵中国珍宝岛和新疆,在中苏、中蒙边界陈兵百万。他执政的后期,经济改革趋于保守,大搞个人崇拜,使苏联经济完全陷于停滞。1991年版吉尼斯世界纪录称,勃列日涅夫是“世界获奖章最多的人”,共获得苏联勋章十五枚、奖章十八枚,外国勋章四十二枚、奖章二十九枚。其中,苏联最高军功章“胜利勋章”和波兰“勇士勋章”于戈尔巴乔夫改革年代被剥夺。
勃列日涅夫逝世后,安德罗波夫继任总书记,但他在任不到两年便病逝。安德罗波夫逝世后,契尔年科继任成为总书记,但他在任不到一年又病逝。值得一提的是,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在任时间加起来不到三年。鉴于前面两任总书记都是年高有病的情况,苏共便决定选一位年轻的领导人,1985年3月11日,戈尔巴乔夫在党内派系妥协的结果下出任了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一上任,便开始了他的在各个领域所谓的全面改革,他削弱放弃党的领导,崇拜西方价值观,否定党和国家的历史,完全把苏共领上了一条与共产党人奋斗目标背道而驰的不归之路。
1987年11月2日,戈尔巴乔夫在十月革命70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演讲,除了鼓吹他的改革以外,批评“斯大林及其随从对党和人民犯下的全面镇压和无法无天的罪行是严重的,不可宽恕的”。1991年7月25日,苏共中央召开全会,戈尔巴乔夫就新党纲草案作报告,声称苏共不再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而以全人类的价值观念为其指导思想。戈尔巴乔夫还承认,一年半以来,苏共党员减少了四分之一,8月14日,苏联塔斯社播发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正式文本,宣布承认各加盟共和国主权宣言,承认民族自决,并从联盟全名中取消了社会主义一词,宣布该条约将于8月20日签署。他已经把苏共和苏联引上了一条不归路。
1991年8•19事件后的8月24日,戈尔巴乔夫提前结束自己总书记的任期,宣布辞去苏共中央总书记的职务,并建议苏共中央自行解散,苏联共产党完全失去执政党的地位,国家开始陷入了分裂。
12月25日,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将国家权力移交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9时32分,印有镰刀锤子的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徐徐降落,第二天,苏联最高政权苏维埃通过一项决议,宣布苏联不复存在。
戈尔巴乔夫就是要毁灭社会主义的,苏联解体后,撒切尔夫人曾在她的回忆录中说:是我们把戈尔巴乔夫送进克里姆林宫的。戈尔巴乔夫从1985年上台到苏联解体的1991年,共去了美国11次,每一次都要见美国总统,他说我第一次见到里根的时候,我就把我整个的国家交给了这位总统。
作为苏联执政党的领袖,苏共中央总书记拥有极大的权力,戈尔巴乔夫在其回忆录的结语写道:“我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职时,我拥有的权力可以和专制帝王相媲美”。
苏共解散和苏联解体虽然是戈尔巴乔夫,但始作俑者无疑是赫鲁晓夫,他们已经被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好在历史是公正的,尽管赫鲁晓夫的行为丝毫不影响斯大林作为一位革命家领袖的形象,反而使斯大林的形象变得更加的高大。但领导人的选择应该引起人们的思考!
(作者:邵建忠;来源:昆仑策网【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