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跟一位朋友聊天。朋友说,他有一个哥们儿,家境不错。当时很多人都在想尽一切办法,争取出国。至于出国后能干什么,每个人的目的和想法都不一样。朋友对我说,他那位哥们儿,如果想要出国,应该问题不大。他们家有这个条件,也有这个能力。于是有人问他的那位哥们儿,你准备什么时候出国? 让人没想到的是,朋友的那位哥们儿说,我不出国,我出国干什么? 问他这话的人听到这样的回答,一时有点懵,后面也没法把话再接着聊下去了。
那位朋友在说这件事的时候,情绪也比较奇特。他肯定不是在讥讽他的哥们儿,甚至还可能有一点欣赏。人家都争着想出国,这位哥们儿却公开表示对出国没兴趣。这样的人在当时确实少有。当然,朋友内心可能也有一点不解。为什么别人都特别想出国,他为什么就是没有出国的兴趣呢? 他为什么会如此异于常人呢? 反正朋友的哥们儿没有给出任何解释。所以朋友也没有再往下追问。
在那个年头,想出国的人确实很多,真正公开表示不想出国的人并不多。如果你说你不想出国,人家会认为你就是在装,是假正经。好像你说你不想出国就很爱国似的。实际上,你根本不是不想出国,是因为你根本就出不去。你出不了国还说你不想出国,这不是装还能是什么? 可能也是有这个原因,那些从心里就不想出国的人,一般也就不对人说他不想出国这个话题了。
最近,看到网上有人说,当年很多出国到日本的中国人,有不少人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现在这批三四十年前出国的人,年岁也比较大了。很多人也退休了。他们想回到中国来度过晚年。或许他们也有叶落归根的想法。然而,现实很残酷。他们想要回国的愿望,基本没有可能得到实现。主要就是因为他们已经失去了中国的国籍,失去了这个回国最基本的条件和资格。
看到网络上有人介绍说,如果你申请了其他国家的国籍,按照中国有关国籍的规定,你就自动放弃了中国的国籍。如果你放弃了中国的国籍,想再申请中国国籍就难于上青天。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你只能以游客的名义申请旅游签证,能在国内待上一段比较短的时间。如果想长住,对不起,你还是要打道回府,回到你现在待过的那个地方。
这让那些已经加入外国国籍的老人们非常痛苦。这种痛苦能让人也能理解。年轻时少不更事,轻易地申请了外国国籍。轻易放弃了中国国籍。当年的他们,大概不会认为所谓国籍,特别是中国国籍,会有多么珍贵。他们甚至还会认为,中国国籍远不如外国国籍吃香,不如外国国籍值钱。当年,确实有相当一些国家,对中国台湾的游客都实行免签证,对中国香港的游客也实行免签证,但就是不肯对中国大陆的游客实行免签证。很多中国大陆的游客对此非常不忿,但在当时那个时候也确实很无奈。
九十年代的欧洲各国,对于日本游客都是免签证的。所以,那些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的前中国人,当他们在欧洲旅游时,由于不需要申请签证,他们那时应该为自己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而感到庆幸吧? 如果他们当时还保留着中国的国籍,要去欧洲旅游就不会那么方便和省事了。这些人当年为他们已经申请到了日本国籍而感到过傲骄,现在难道有点后悔了吗? 不知道,我们这些外人不了解,也说不清楚。内心的感受只有这些当事人自己才能有所真实的体会。
有一位学者,曾经也很想出国。他想得并不复杂,就是想看一看国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子。他出国后,生活了一段不长的时间,结果发现那些发达国家也不过如此。当时的北京上海与这些发达国家的状况也差不了多少。他的家庭、妻子、孩子都在国内,他甚至都没想过让他的家人也出国看一看。因为他觉得这样做的难度很大。当时也有其他的学者能做到让家人出国看一看。而且其中还有些人直接带着老婆孩子就在国外定居了。但这位学者似乎从来都没有这样的想法。
他后来说,在国外的那段日子,他总是感觉不踏实,不自在,跟在自己国家里,跟在自己的家里完全不是一种感觉。不知道这样的感觉到底是因为什么而产生的,但这样的感觉就是挥之不去。他后来说,他的思想就是很传统。他说,他在工作中就是想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做点事。他不想为了所谓更高的收入而跑到国外工作,也不知道到了国外为他人工作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尽管在国外工作有可能得到更高的收入,但他觉得那还是很不值得。他这些话从来没有对别人说过。因为他认为,如果他说出这样的话,别人就会说他是假招子,装爱国。而且会有不少人讥讽他,挖苦他。他自己很清楚,他就是真的这样想的。但是如果别人不理解,还要对他讽刺挖苦,他又何必对别人说这一番话呢?
再有,在国外,很难找到朋友。即使那里也有中国人在生活和工作,但是在国外那个环境里,很多中国人的思维和习惯都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会让一些中国人更想与外国当地的人们相适应。如果你用在国内的习惯与方式与在国外的中国人打交道,就会让人感觉很奇怪,感觉不适应。外国人对钱的事情是很敏感的。如果外国人帮了你,你要主动给付报酬。如果你不主动给付报酬,人家会认为你这个人不地道。在国内,朋友间的相互帮助基本是不提钱的。当然,有的人帮了你一个大忙,你也会主动给付报酬。但帮了一般的小忙之后,只说一声谢谢也就可以了。你硬要给人家报酬,朋友还有可能拒绝。拒绝了,你也不会感到尴尬。但在国外,这一套是行不通的。如果你还在用国内的方式来处理这些问题,你也会感觉不适应。
另外,在整体文化氛围上,文化环境的差异让我们这位学者感觉实在难以适应。那里中国的元素实在太少了。这会让人感觉他的生活非常乏味,非常枯燥。甚至感觉在这样的环境下,他甚至不能正常地生活下去。
如果站在这位学者的位置上,当他看到今天那些已经加入了日本国籍的老人们现在所面临的状况,他估计也会感慨万千。如果当年他也选择了加入外国国籍,那么他今天是不是也会面临这种巨大的痛苦? 这当然是完全可能的。
有人会说,这些加入了外国国籍的老人们,就是因为看到今天的中国发展起来了,国内很多人的生活比起那些加入外国国籍的人们还要好一些。那些拥有外国国籍的人们心理就不平衡了。这种因素完全可能存在。但是,假设,我说是假设,今天的中国如果没有发展得那么好,那么那些加入外国国籍的人们,他们当初的选择就真的没有问题吗? 他们当初的选择就一定都是完全合理的吗? 这个事也不太好说。现在人们都说,这都是个人的选择。个人有选择的自由。任何自由,在选择之前都是存在的。但一旦做出了选择,改变这种选择的自由就不复存在了。人们在做出选择之前,先不要盲目乐观地看待那个所谓自由。因为你在做出选择之后,有很多其他的因素不是你能把握得住的。你原来想象的那种自由,在选择之后就会发生改变。某些自由就可能成为不自由。问题在于这种后来出现的不自由你是不是已经做好了接受的准备。简单地说,在人们自由地做出选择之后,他们重新选择的自由就被让度出去了。自由选择不是无限的,也不是绝对的。
国内有些网民有可能会对这些加入了外国国籍的老人们说一些刻薄的话。在我看来,这种刻薄的话还是不说为好。因为这种话说出来没有任何意义。虽然选择申请外国国籍谈不上一失足成千古恨,但是这些老人们今天感觉到的痛苦已经足够扎他们的心了,再用刻薄话往人心里扎针就太不厚道了。
说点题外话,北约在苏联解体后,自由地选择了不断东扩。这种自由地选择一旦落到了实处,今天的北约国家也把重新选择的自由让度出去了。北约诸国已经没有与俄罗斯再度进行能源与经济合作的自由选择了。将来呢,将来的俄罗斯肯定对欧洲充满了疑虑,如果要选择合作,条件将非常苛刻。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授权】,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