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少年时,我就记住了老师告诉我们的马克思说的这句话。这句鼓励我们努力学习的话,曾伴随着我们长大,这句话也激励过少年南仁东。
我在接受采写这部传记文学的创作任务时,南仁东已去世,我不可能采访到他了。此后我是通过寻访南仁东的同事、亲友、同学、学生、工人、农民等一批与南仁东一同生活和工作过的人们,逐渐清晰地看见南仁东。其中最重要的线索,就是追寻南仁东的成长历程。人生成长最重要的是精神成长,即情感、志向、毅力、信仰等方面的成长和成熟。我看到,在南仁东的成长历程中,他同样需要刻苦勤学不畏劳苦地攀登。我还看到,学习需认真,但爱学习就是一条捷径。
认真地从书本中学
“我哥哥小时候最爱看小人书。”这是南仁东的弟弟告诉我的。少年时家乡的街上有出租连环画的书摊,南仁东口袋里只要有几分钱就会到那儿去。有时没钱他也会去那儿,双手插在衣兜里,眼睛看着书摊上新到的连环画。“拿去看吧,不收你钱。”摊主已记住这个看书常常忘了回家的孩子。南仁东爱看连环画称得上“热爱”,他看完了《水浒传》《三国演义》《岳飞传》等一系列连环画。请想一想,从罗贯中等作家创作出这些经典名著,到当代画家编者们创作出系列连环画,已有多少优秀的头脑付出了多么智慧的劳动,你只需捧在手里细细读来,就能吸收到无限精彩,不断打开你心智的窍门,这不是“学习就是捷径”吗!
可是,直到上了初中,南仁东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辽源四中有位老师观察他,认为这个学生无论从哪方面看都应该出类拔萃呀!有个星期天,老师把他叫到家里“谈了一天”,还留他在家里吃饭。老师海阔天空地谈的就是鼓励他将来要为国家作大贡献。这个15岁的星期天,老师开启了他的人生之志。
人生之志是中华文化弦歌不辍的精神瑰宝。心有为国作大贡献之志,才有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巨大学习动力,这在南仁东身上体现得很充分。18岁,南仁东参加高考,以吉林省理科第一名的成绩被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录取。
大学毕业告别清华园的时候,南仁东比别人多带走了一样技能——自学的英语,那时班上教的是俄语。我看到南仁东的志向中长出渴望飞翔的翅膀了,时刻准备着去探索更广阔的世界。
更要从实践中学
1968年初冬,南仁东被分配到吉林通化无线电厂。到车间,他就体验到“连车一个小零件也连连出废品”的尴尬了,而工人们闭着眼睛做出的产品都是合格的。南仁东从自身的尴尬中认识并由衷地尊重工人,还认识到了什么是“一丝不苟”。
学习,不仅要认真地从书本中学,更要从实践中学。他把大脑里的知识去生产线上对号入座,把现实的难题去与机器的运转磨合。他在学习如何把知识变成科技,把科技变成产品,把产品变成商品,把商品变成货币。
阅读文学作品,依然是学生时代南仁东的爱好。他最喜爱的一本书是《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85 年南仁东看到身边已经没人读保尔了,却有人嘲讽理想,亵渎崇高。他想去看看产生了保尔·柯察金的地方还有没有人谈保尔,于是去了第聂伯河流域的乌克兰。我看到,南仁东是去寻找自己青年时代的英雄情结,那里有一个远去的时代对他的召唤。他想去寻找一座熔炉,但那以后的岁月中,他不断发现,真正的熔炉不在别处,就在他自己的理想、情感、信仰和意志中,在他坚忍不拔的奋斗实践中。
从1985年到1993年的8年间,南仁东作为中国科学院的天体物理研究生,去荷兰、日本、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多国天文机构作客座研究。这就是有意识地去多国学习。世上伟大的创造,无不基于集众长。南仁东的形象渐渐在我眼前清晰起来,我感觉能听见他心志里的声音了。我看到,热爱学习,善于在学习中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就是南仁东成长的线索。
FAST总工程师的诞生
就在1993年,国际无线电联大会决定要多国联合建造新一代超强的大射电望远镜。“这是一个机会。”南仁东向中国科学院报告,提出我们要争取把这个国际大射电望远镜建到中国来。1994年,南仁东开始为大射电望远镜选址。
贵州的寒冬和酷夏,早晨和黄昏,烈日和细雨。落差巨大的山体,典型的溶岩,山涧下的河谷,弯弯曲曲的石阶。雨衣、解放鞋、柴刀、拐杖,是永远的装备。万山深处选址,无路的地方要用柴刀在丛林中劈出一条路,没有农民的帮助是进不去的。有许多山里的知识,他需要向农民学习。10多年选址,“从省长到村长都认识这个穿短裤的科学家”。仰望天穹,不论科学多么尖端、理想多么高远,仍需脚踏实地。
在深山选址的同时,南仁东越来越感到有一股力量在阻止中国争取这个国际项目。他意识到,不能把希望完全放在争取国际项目上。一个计划在他头脑里逐渐成形——中国应该独立建造一台500米口径的射电望远镜。这个计划被命名为FAST,并开始“预研究”。
这是个破天荒的想法!有人说:“南仁东疯了!”
“你们连汽车发动机都做不好,怎么能造大射电望远镜?”有外国专家这样说。南仁东对学生说:“因为落后,才要奋起。”
壮志可嘉,有可能吗?
“那些日子,南老师的头发,每一根都是竖着的。”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这是苏东坡在距今900多年前写下的话,他说志比才华重要,比“超世之才”都重要!建造500米口径大射电望远镜,是一项远远超越天文学知识的跨学科“大科学项目”。南仁东的建议,要被同行认可、被国家认可,是不可想象的雄关漫道!他的坚忍不拔之志,以及他广读博览获得的远超天文学的渊博学识,在他的一生中始终具有突出的意义,非凡的作用。
这时候,南仁东曾到多国去学习的往事对他有重要启示,他知道世上诸多先进技术常是分散在各地。他开始联系了全国100多位科学家,此时他不仅是研究FAST的首席科学家,也是研究众多科学家的科学家。他知道,有不少尖端技术在我国内部就有,只是分散在各研究机构的出类拔萃者中,重要的是把蕴藏在我国社会内部的科研力量凝聚起来!这个过程就是FAST总工程师的诞生。
这期间,南仁东被查出肺癌,已是晚期。手术后他又返回了工地。食堂的师傅给他做了鱼,他不吃,吃鱼要花时间剔掉鱼刺,他没有时间。同事们一再劝他休息,他生气地说:“我没时间了,我要用还活着的时间去完成FAST。” 他再次病倒,被送回北京救治,临走前对学生说:“我们没有退路,FAST没有退路,我们一定要冲出去!”
2016年9月,世界最大单口径、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终于在贵州的大山深处横空出世。这个超级望远镜的球冠反射面有30个足球场那么大,从底部到顶部的垂直高度138米,超过了埃及胡夫金字塔现在的高度——136.5米。胡夫金字塔底座边长220米,“中国天眼”直径500米,它不仅是世界上的超级科技重器,也是地球上的伟大建筑!中国站在了世界天文学观测宇宙的最前沿。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采访这个跨越多学科的大科学工程,也需要不少山重水复的跋涉。全国有近200家大中型企业、大学、科研院所的100多位科学家,5000余名建设者参与了这个大科学工程的建设。他们的科研激情与力量,都在“自力更生”的旗帜下,瞬间被极大地释放出来。我看到了,南仁东在这整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收获是把“自力更生”继续发扬光大!
换言之,我在追踪寻访南仁东人生成长和奋斗足迹的过程中看到了:“中国天眼”是国之重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更重要的国之重器!我想,这就是创作这部南仁东传最重要的主题。一个南仁东倒下了,亿万青少年继往开来,懂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对于建设强大的祖国和完善自己都多么重要,就会创造出更多的国之重器。
最后我想说,人间有多少精神的黄昏和早晨,灵魂的高山与湖泊,能塑造我们的心灵和品格。南仁东在青少年时代是通过广读博览和为人生立志,从而朝气勃勃地成长起来的。善于在学习中开拓自己心灵的海阔天空,心有宏志并矢志不渝,是南仁东一生的品质,也是南仁东留给我们永远的精神财富。
(作者系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来源:“学习时报”微信公众号;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