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立后破‘’说见于现在党的会议公报和文件,以前只说“先破后立”。我这个哲学爱好者对此很感兴趣,愿意单从哲学的角度谈谈对“先立后破”和“先破后立“的一些认识,本文不涉及现行政治路线要大破大立的具体问题。
对“先立后破自打发现了它我就通过实例验证它,这是一个创新理论,马列主义经典和中国传统文化经典上都没有系统论述。但通过学习和实践还是发现了“先立后破”的客观存在。如 立志救国的英雄豪杰,就是先立下救国大志,然后才通过革命实践实现其理想抱负。毛主席常讲的政治挂帅、思想领先。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学解放军。政治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抓革命、促生产,都是‘先立后破'。’什么“国无诚信不兴,人无诚信不立”'欲兵者,必先选将,为将之道,必先治心'。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知道‘先立后破’的道理,就知道立心、立信、立志的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者更加强调政治的统帅意识、阶级斗争为纲的意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的意识。并逐渐意识到只有毛泽东思想才能救社会主义。从这里可以使我们认识到,不立不破、不破不立是互为条件的不可分割地贯穿于解决矛盾的全过程,因此,把“先立后破”和“先破后立”各自孤立起来,是不对的。以前常说:'破字当头立在其中',是很对的,那么,“立字当头破在其中”对不对呢?我认为也是对的。实际上,我们解决矛盾(问题)都是这样做的 ,只不过一些人故意提出反对意见罢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是经过千百年实践检验的真理。计划经济怎么不好?说不出多少理由,就是不走这条老路。没有计划地盲目生产,造成相对的产能过剩,中国到处是高楼大厦,就是没有多少人买。各类商品堆积如山,就是销售不出去。现在提出“先立后破”是什么用意呢?是不是搞经济要多些计划、多些宏观调控呢?但愿如此。
先破后“立”具有它独特的革命性,“打碎旧世界,建设新世界”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消灭私有制“实行两个决裂”都是“先破后立”,不破不立。只强调先立后破而排斥先破后立的观点和做法,不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应采取的态度,在实践中十个就有十个要失败的。当前,解决中国经济下行的问题,提出“先立后破”战略方针无疑是对的,但是,立什么、破什么有个立场问题,是站在广大劳动的立场上还是站在少数人的立场上,是站在社会主义的立场 上还是站在资本主义立场上。四十多年的改革,改来改去,广大劳动人民的社会主义福利没有了,新的“三座大山”压在广大劳动人民的头上,根本原因就是立场问题、是私有化改革必然造成的恶果。
先立后破'是符合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事物辩证发展规律的,‘肯定’是什么?是该事物之所以能够存在的因素,“否定‘’是什么?是该事物存在的摧毁旧事物的因素。我们所说的”立‘’就相当于哲学上的“肯定”,所说的“破”就相当于哲学上的“否定”。把这些搞通了是非常必要的,这是通向社会主义大道必须遵循的规律。毛主席从井冈山到北京城,就是带领着党和亿万人民按着这一事物发展规律搞革命和建设的。毛主席知道什么是事物的肯定因素和否定因素,知道该“立”什么、该‘’破什么,他具有敢于大破大立的革命精神,他具有善于大破大立的大智慧。仅举二例,毛主席是辩证大师,是矛盾学说的顶级专家。他善于抓事物的主要矛盾,在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都是矛盾纷纭复杂、纠结在一起,毛主席紧紧抓住党的建设、党的领导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古田会议是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确立了党的组织原则,即党的组织纪律;它确立了军事原则,即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它确立了思想原则,即党对马列主义的统一认识。这三大原则奠定了革命胜利的基础。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它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使党确立了一个事实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路线,使全党达到空前的大团结,为最后打败日本帝国主义、进而推翻蒋家王朝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但是,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斗争还很不够,社会思想混乱、风气不好,社会主义道德滑坡,矛盾重重、乱象丛生,严重影响、干扰着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全面进步和发展。
中国人民的希望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的出路是社会主义,中国人民坚决反对的是资本主义,阻碍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在意识形态方面有严重的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进行一次全国性的干部大整风,大破大立,伟大的祖国一定会再前进一步。
2025年8月4日
(作者:吴尚达;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