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战争形态的演变都在随着武器装备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发生质的变化,推动现代战争由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逐步向智能化数字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演进。
随着AI(人工智能)在武器装备研发领域中的广泛运用,无人系统中的技术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并且近年来又经历实战的洗礼,无人武器逐步实现由人为控制向自主攻防、由战场前沿向纵深、由境外战场向境内战略纵深目标作战发展。
一、无人机既能实施远程奔袭,也能深入敌方境内战略纵深出其不意炸机窝、能源基础设施、军事要地等目标
无人机对敌方本土军事基地的袭击,旨在摧毁其各种性能战机、导弹发射基地等重要军事装备,降低其地空打击能力;对敌方本土军事指挥中心、重要防空系统等要害目标袭击,旨在破坏其指挥控制、防空体系,为以后实施地空一体化先期打击创造条件,让敌方毫无还手之力。而无人机对敌方本土能源基础设施袭击,则能够切断其电力、交通供应,影响其军事行动的正常开展,甚至会引发敌方社会的不稳定。
由于无人机体积小、价格低廉、组装简单快捷,既可实施纵深攻击,打击敌方后方目标,也可对敌方国家境内纵深战略目标进行远程奔袭;还可通过各种欺骗手段预先把无人机暗度陈仓偷运至敌方国家境内,抓住有利战机,启动敌国境内隐藏特工或以金钱收买拉拢的敌方国家不法分子或通过卫星远程操控,激活操控无人机对其军地要害目标实施突袭,将敌方国家战机、导弹消灭在起飞、发射之前。
具体行动中,需要预先计划、周密准备、精心策划。行动前,可通过秘密渠道或走私途径向敌方境内输送第一人称视角无人机(FPV),并将其隐藏于民用卡车或集装箱装载的木质暗格内,待命期间保持静默。
当战机出现,预先网络约车,当藏在集装箱里的这些无人机被搬上约好的敌国人员卡车上时,要做到让这些被花钱雇佣而来的卡车司机蒙在鼓里。当其开车驾驶到指定地点附近减速时,通过卫星远程指令激活这些无人机群后从车上起飞打击预定目标。当被雇佣卡车运送到指定地点后,也可把卡车货物卸下来,找个隐蔽敌方暂时藏起来,等到战机来临时,潜伏敌方境内人员或被收买人员战时进行组装,近距离遥控突袭。当然,这种风险很大,操控人员有可能有来无回,必须预先安排好退路,也不排除他们做好视死如归的心理准备。
目前,世界爆发的局部冲突中已经出现先例,有的国家把具有战略意义的轰炸机分散转移部署人口稀少、交通不便,且装载无人机的载重卡车根本开不过去、距离对方距离远的空军基地,以防遭受对方无人机攻击。
二、无人机既能打击地面各种目标,也能与敌方目标同归于尽,更能把坦克打成“乌龟”“鸟笼”坦克
无人机,通常采用电动驱动,起飞时几乎没有声响,产生的噪声、粉尘和烟雾数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极大地减小了被探测的几率。这使得无人机能在敌人的视野盲区中接近目标,偷袭效果显著,让坦克难以提前察觉其攻击。只要确保无人机自身剩余电力还足以支持运行,且尚未脱离遥控范围,飞手便能操控其迂回接近目标,利用敌军弱点或视野盲区攻击坦克的薄弱部位。
经历战火洗礼后,自杀无人机(巡飞弹)射程更远、威力更大,且拥有较强的抗电磁干扰能力,对坦克的威胁进一步增加。在实战中,自杀无人机的出现给传统的装甲战斗车辆,尤其是坦克,带来了新的生存挑战。互联网一则视频显示,美制M1A1艾布拉姆斯坦克、德国“豹”-2坦克、英国的“挑战者”-2主战坦克也逃脱不了无人机的攻击。对此,主战坦克在战场上边打边换装,摇身一变为“乌龟”坦克、“鸟笼”坦克,安装专用的反无人机网,其外部增加了类似“乌龟壳”“鸟笼”的保护装置,以此降低被自杀式无人机摧毁的概率。
三、无人机实施斩首行动,定点清除重要目标
从2001年9·11事件至今,美国战略重心基本是反恐作战行动20年,也可以说是美军使用无人机反恐20年。前十年,美国打击塔利班,击毙本·拉登;后十年,美国打击“基地”组织和极端组织伊斯兰国。
在过去十多年中,无人机已经成为反恐利器。奥巴马时代美国政府称,无人机对巴基斯坦部落地区恐怖分子的打击频率提高了10倍。从2009至2015年12月31日,美国发动了473次空袭,大部分是无人机攻击,打死2372至2581名恐怖组织“武装人员”。
自2020年1月3日美国发起的一场无人机突袭行动,暗杀伊朗高级军事将领苏莱曼尼以来,针对驻伊拉克、叙利亚美军军事设施遭无人机袭击事件一直持续不断、频繁发生,同时无人机也成为美军以军实施暗杀、定点清除重要目标的常态化武器。
近年来,从美军使用无人机秘密在阿富汗、伊拉克和叙利亚采取精确打击战术,定点清除“基地”组织不同级别的头目,共计实施了数千次无人机斩首行动。
四、无人机既能猎杀无人艇,也能打击有人驾驶战机无人机
为了防御敌方自杀式无人艇试图袭击桥梁,可以出动无人机进行海上警戒,发现敌方无人艇来袭时,采取俯冲方式冲向目标,随后发射导弹击毁来袭无人艇。
无人机将来可以携带几枚空对空导弹,对敌方战机和无人机进行空中打击。2021年10月,有的国家首次成功使用一架运输机回收臂在飞行中捕获了一架小型无人机。根据现场画面显示,这架无人机与从运输机货舱内伸出来的回收臂进行了对接,然后收起机翼,再由回收臂将其运送到机舱内。有朝一日,轰炸机、运输机或战斗机将成为无人机的搭载平台。
无人机可以携带空对空导弹,从大型无人机或载人飞行器上发射,冲入敌方空域,通过人机交互,既能对敌方空中目标开火,实施空中打击,也能作为第一梯队发起攻击,还能成为轰炸机、运输机、预警机、空中加油机等的忠诚僚机。如果无人机底部装备一种使用氮化镓晶体管来产生微波的发射吊舱,就可迅速击落突如其来的无人机群。2021年12月18日,有的国家军队在试验场组织了一场无人机空战,由一架无人机,携带一枚4公里射程的空空导弹,击落了一架无人直升机,实战检验这架无人机具有相当强悍的实用技术和实战能力。由此可见,无人机打无人机成为未来空战新战术。此外,无人机还可实施电子干扰、专门搜索敌方防空系统等目标。可以预测不久,一种具备武装攻击能力的无人直升机将诞生。
当前,外军积极展开了对用于反无人机作战的探测跟踪和预警、直接利用火力对无人机实施硬毁伤、采用干扰技术对无人机实施软毁伤等武器装备的相关研究,开发反无人机的无人武装直升机。
早在1993年,有的国家当时已设计出一种新型Ka遥控直升机。该机起飞质量为250公斤,其红外侦察设备重达30余公斤(加上相关的数据传输系统达50余公斤)。控制设备装在机身的头部,发动机装在机身的中部。这种遥控直升机的军用改装型能加装电视、核生化检测器、激光目标指示器等。
自2020年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爆发冲突以来至今,有的国家抓紧研发无人武装直升机,以协助防空武器系统执行反无人机任务。有的国家军方成功对MQ-8B新型无人直升机进行了飞行测试,该机不但可探测目标,而且还可利用机载武器对无人机实施攻击。它配备的武器系统包括非制导火箭弹、机枪和多种型号的导弹,其最大战斗负荷可达260公斤,可用于执行侦察、目标指示、通讯和对点目标进行攻击。
俄乌冲突中,乌克兰在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却频繁靠无人装备重创俄黑海舰队、偷袭俄战略轰炸机基地,宣称利用第一人称视角(FPV)无人机成功击落一架高价值的俄军“猎户座”武装无人机后,又于2025年7月28日乌克兰安全局发布了一段视频中,首次展示了乌克兰无人机从侧下方直接逼近后击落一架罕见的俄军猎户座察打一体无人机。至于这个视频真实性还有待继续观察。报道称,此前乌克兰第414无人系统独立旅就击落了一架猎户座无人机,那次交战可能是乌克兰第一次成功使用防空FPV无人机来对付这种昂贵的武装无人机。
有专家表示,这种无人机空战模式虽然简陋,但的确相当有效地解决了传统防空导弹拦截无人机时面临的成本难题,未来很可能成为廉价防空模式的一个新发展思路。美军在2025年巴黎航展上展出了为空军第六代战机配套研制的无人僚机全尺寸模型,它们将作为“忠诚僚机”与有人驾驶的F-47战机协同作战。
(作者:魏岳江,在人民网、中华网和三剑客等新媒体平台有专栏、曾被媒体称之为国际观察员、特约评论员、特邀评论员、特邀撰稿人;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