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那么读方志敏《可爱的中国》不落泪者,不可谓真爱国真革命。《可爱的中国》堪称一篇完美的马克思主义思政课教材。
思政课具有博大的知识性。“给别人一碗水,自己要有一桶水。”《可爱的中国》全文马克思主义知识丰富,红色信息量巨大。此外,教是为了不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思政课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应展示自己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的路径和毅力以感染学生。“他不会抽烟,也不会喝酒,想借烟来散闷,酒来解愁,也是做不到的。而能使他忘怀一切的,只是读书。他从同号的难友处借了不少的书来,他原是爱读书的人,一有足够的书给他读读看看,就是他脚上钉着的十斤重的铁镣也不觉得它怎样沉重压脚了。尤其在现在,书好像是医生手里止痛的吗啡针,他一看起书来,看到津津有味处,把他精神上的愁闷与肉体上的苦痛,都麻痹地忘却了。”这些文字凸显了方志敏旺盛的求知欲。“欲求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唯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唯一方法”,方志敏从没有放弃思考。
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情感性。与自然科学不同,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往往具有很强的主体色彩,对马克思主义只有真信才会有真感情。“我却因每一次受到的刺激,就更加坚定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决心。”“中国在战斗之中一旦斩去了帝国主义的锁链,肃清自己阵线内的汉奸卖国贼,得到了自由与解放,这种创造力,将会无限的发挥出来。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病,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恨,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忧伤,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暗淡的荒地!”方志敏愿意为信仰而牺牲,正是因为他坚信只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能够救中国。孟子说“存乎人者,莫良于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恶。胸中正,则眸子了焉;胸中不正,则眸子眊焉。听其言也,观其眸子,人焉廋哉?”廋,藏匿,隐藏。今天我们说“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目光所及皆是星辰大海。”自己信不信,眼神藏不住,假模假式地相信,也难逃“你的眼睛背叛了你的心”。只有真知真信,课程才会有感染力传播力。
思政课具有强烈的实践性。中国人做学问自古崇尚“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没声音,再好的戏也出不来。”述而不作、光说不练,那是天桥假把式。知信行合一、学思用贯通,身体力行所知所信,才能检验真理,让真理具有说服力感召力。为了抵制日货,身为穷苦学生的方志敏明知销毁自己仅有的日本牙刷、金刚石牙粉、东洋脸盆、东洋席子,以后就难得钱再买,还是毫无顾惜地销毁了。面对洋人肆意侮辱、殴打中国同胞,方志敏厉声高喊:“打!”引起几十个人的喊打声从站着观看的乘客中吼了出来……“朋友,想想看,只要你不是一个断了气的死人,或是一个甘心亡国的懦夫,天天碰着这些恼人的问题,谁能按下你不挺身而起,为积弱的中国奋斗呢?”即使身陷囹圄,方志敏仍在奋斗:“我爱护中国之热诚,还是如小学生时代一样的真诚无伪;我要打倒帝国主义为中国民族解放之心还是火一般的炽烈。不过,现在我是一个待决之囚呀!我没有机会为中国民族尽力了,我今日写这封信,是我为民族热情所感,用文字来作一次为垂危的中国的呼喊”“假如我还能生存,那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今日的思政课教师难有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机会,但不断搜集整理纷繁复杂的现实,对一个个鲜活生动的事例加以细致剖析,具体回答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问题,就是最好的实践。
思政课表达需要完美的艺术性。孔子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北周文学家庾信说“言而无文,行之不远;义而无立,勤则无成”。王蒙感慨“共产党宣言是最优美的散文”。马克思主义不是枯燥无味的教条,但只有真正理解和把握其精髓,才能深入浅出、生动传神地传播和演绎其真理内涵,让人体会到“真理的味道有点甜”。“中国是无地不美,到处皆景,自城市以至乡村,一山一水,一丘一壑,只要稍加修饰和培植,都可以成流连难舍的胜景;这好像我们的母亲,她是一个天姿玉质的美人,她的身体的每一部份,都有令人爱慕之美。中国海岸线之长而且弯曲,照现代艺术家说来,这象征我们母亲富有曲线美吧。”“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这朵花你们就看作是我的精诚的寄托吧!在微风的吹拂中,如果那朵花是上下点头,那就可视为我对于为中国民族解放奋斗的爱国志士们在致以热诚的敬礼;如果那朵花是左右摇摆,那就可视为我在提劲儿唱着革命之歌,鼓励战士们前进啦!”通览《可爱的中国》全篇,生动的比喻、大量的排比,使文章有强大的感染力和排山倒海的气势。方志敏在教会学校读过书,能阅读英文报纸,17岁即在上海报纸发表小说。如果不是从事革命活动,他完全可以成为一位有成就的作家。
掌握真理、相信真理、践行真理、传播真理,一个人拥有了这些综合能力,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一句话,是具有无限人格魅力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有希望成为优秀的思政课教师。
(作者:陶余来;来源:昆仑策网【原创】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