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贵生:“纲”与“中心”是一回事吗?——谈毛主席“阶级斗争为纲”思想 - 昆仑策
-
郝贵生:“纲”与“中心”是一回事吗?——谈毛主席“阶级斗争为纲”思想
2025-05-09
当前思想理论界极其混乱,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都有分歧,甚至根本对立,尤其对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阶级斗争和阶级分析的方法。熟知《共产党宣言》等经典著作的同志都知道,阶级斗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毛主席读《共产党宣言》后说,我抓住了“阶级斗争”四个字,但书中只是讲的欧洲的阶级斗争,没有讲中国的阶级斗争,我要研究中国的阶级斗争,研究湖南湖北的阶级斗争。没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就没有新中国的成立和建国后一系列极其伟大的成就。官方和主流媒体也承认,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实际也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与中国的阶级斗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但是不能不正视的客观事实是,毛主席“阶级斗争为纲”思想在改开后受到了空前的质疑和否定,甚至把真理标准讨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歪曲成了就是从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理论和毛主席“阶级斗争为纲”思想中解放出来。今天真正的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者和人民群众理直气壮地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标准思想,用四十多年的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检验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真理是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关于真理发展的一条客观规律。我们今天坚持毛主席“阶级斗争为纲”思想,就是用今天的实践检验的这一理论指导今天的实践。
反对毛主席“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把“阶级斗争为纲”与”经济建设为中心“对立起来。一些人以为,党的基本路线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际就是“以经济建设为纲”,就是否定了毛主席的“阶级斗争为纲”思想。笔者认为,这里最重要的逻辑错误就是把“中心”和“纲”两个概念混为一谈,把“纲”等同于“中心”,“中心”等同于“纲”。好像一讲“阶级斗争为纲”,就必然把阶级斗争重新作为中心工作,就根本否定了执政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就是用阶级斗争取代生产斗争。正如有同志所说:“‘纲’是指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抓中心工作来带动其他工作,这就叫‘抓纲带目’、‘纲举目张’。这是一种工作方法。‘以阶级斗争为纲’,说的是把阶级斗争作为党的中心工作,通过抓阶级斗争来带动其他工作。”
我认为这种认识是错误的,“中心”和“纲”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人们的实践中有许多不同的具体的工作。在这些具体工作中,一个时期、一个阶段、一定范围内必定有一个主要的工作要抓,去带动其他工作,不可能所有工作都要抓。那么这个最主要的工作就是中心工作。“中心”与“非中心”相对立。如我们党民主革命时期最主要的中心工作就是如何夺取政权,因此进行军事斗争就是中心工作。但夺取政权之后,中心工作就应该转移。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前后,已经解放和没有解放的地区的中心任务显然不同。所以毛主席七届二中全会指出,没有解放的南方和已经解放的北方有不同的中心任务。他说,南方党和人民解放军的中心任务是消灭国民党的反动武装,建立党组织和人民政权,发动民众,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而北方,“党在这里的中心任务,是动员一切力量恢复和发展生产事业,这是一切工作的重点所在。”(《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429页)按照毛主席这一思想,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夺取全国政权之后,就应该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的中心工作,而且建国以后始终是这样做的,所以才有前三十年极其伟大的成就。改革开放确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思想,实际上是对毛主席这一思想的延续,而不是根本否定。
“纲”的概念,是比“中心”或“非中心”的具体工作更高一层的含义,它是指具体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和根本路线问题。如我们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心工作是进行军事斗争,夺取政权。但为什么进行军事斗争?斗争的目的是什么等许多问题,对于领导者来说是根本不同的。这就存在一个进行军事斗争的总的指导思想问题。我们都熟悉毛主席召开的古田会议。那时红军中一部分人存在“军事好,政治自然就好;军事不好,政治也不会好”的单纯军事观点。毛主席依据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与军事的辩证关系原理,批判了这种观点,认为红军不是单纯打仗的军事组织,而“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所以,军事与政治既不是绝对对立,也不是等同关系,而是对立统一关系,是政治统帅军事,而不是军事统帅政治。所以才有了“党支部建立在连上”的重大举措。在这里的“政治”就是“纲”,就是当时我们党领导的包括军事工作在内的一切工作的总纲。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同志在原古田会议旧址召开的全军新古田会议上讲,古田会议的精神实质就是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这里作为生命线的“政治”就是一切军事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不仅是历史上的军事工作的总纲,也是中国当代军事工作的总纲。同理,我们党建国以后的中心工作是经济建设,但经济建设绝不是“纲”。经济建设之上,有一个更高层次的支配,就如同军事斗争一样,也存在一个为什么搞经济建设、怎样搞经济建设的问题,是以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经济建设,还是以西方经济理论指导?是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思想和政治上层建筑的前提下搞经济建设,还是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和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主导下搞经济建设?是从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搞经济建设,还是为少数人牟利搞经济建设?这就存在着一个以什么为总纲的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仍然是一个政治问题。所以列宁说,政治同经济相比,不能不占统治地位。毛泽东一再强调社会主义历史时期要始终坚持政治挂帅、政治统帅经济,政治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不是经济统帅政治。习近平也一再指出,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要把讲政治摆在首位,作为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还特别强调“民心就是最大的政治”,“领导干部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站稳立场、把准方向”。
政治对经济的统帅作用就是“纲”,就是”生命线“,就是总的指导思想。什么是政治?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就是各个阶级之间的斗争。因此,政治统帅经济的实质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就是以走什么道路、为什么人服务的根本政治目的和要求为纲,来指导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工作的实施,确保经济工作的正确方向。只要我们懂得,无论是中心工作,还是非中心工作,都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具体工作,而“纲”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灵魂,是各项具体工作的生命线,是个别中的一般,是总的指导思想,是统帅一切具体工作的根本政治目的和要求,那么,就不会把“纲”与“中心”二者等同起来或者绝对对立起来。由此逻辑地必然得出科学的结论:既要肯定“阶级斗争为纲”,也要肯定“经济建设为中心”,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即以走什么道路、为什么人服务的根本政治目的和要求为纲,来统帅和指导作为中心任务的经济工作以及非中心任务的社会主义事业其他所有的工作。
正因为许多人把“纲”与“中心”等同起来,所以认为讲“阶级斗争为纲”就会冲击经济建设,特别是以前三十年尤其文革期间为例。其实,他们看问题有一定的片面性。实事求是地全面分析,建国后的前三十年包括文革期间,我们党和国家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是极其伟大的(这里不详细阐发),取得这些成就的最根本原因,恰恰就是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作指导。而这条政治路线就是“以阶级斗争为纲”思想,为整个国家的经济建设指明了走什么道路、为什么人服务的根本方向。毛主席从建国一开始,直到他老人家去世,一直是坚持“阶级斗争为纲”的,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和放松经济工作。他亲自领导制定农业宪法、农业六十条,撰写“论十大关系”,推广鞍钢宪法、大庆、大寨经验,狠抓国防建设,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规律等等。如果说这期间经济建设方面还存在问题的话,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不能苛求毛主席和那个时代,更不能绝对化地归结为“阶级斗争为纲”。“纲”是总的指导思想,“中心”是具体工作。二者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并不矛盾。真正抓好“阶级斗争为纲”,就能够真正促进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如毛主席所说“抓革命、促生产”,也才能最终保证发展的成果由人民来共享。把前三十年经济建设方面出现的问题归结为“阶级斗争为纲”,那是典型的主观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方法。
在现实社会中,任何经济工作都受阶级斗争总纲的制约,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回顾四十多年的改开实践,有些人嘴上讲“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否定“阶级斗争为纲”,实际干的事却是以颠覆社会主义制度、复辟资本主义的阶级斗争为纲。他们的所谓“改革开放”不是为了维护、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政治制度,而是以“改开”为名,要一步步把公有制经济基础改变为私有制经济基础,把人民民主专政改变为资产阶级专政,把马克思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改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相应地也改变执政的共产党的无产阶级属性。也就是说,他们事实上仍然不折不扣地“以阶级斗争为纲”,只不过这个作为“纲”的“阶级斗争”,不是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而是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的斗争,是为他们在中国颠覆社会主义、复辟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不是典型的西方资本主义,而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本主义,是永远做西方帝国主义奴才的资本主义)服务的。这是对毛泽东“以阶级斗争为纲”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的最大背叛,也是对无数流血牺牲的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的最大背叛。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教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稿,作者授权首发)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