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创新党建工作新机制,将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性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质量进一步提高,有必要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之下,建立高校党政机关部门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联盟、党政机关人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联盟、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联盟、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联盟。这是对马克思分工协作理论的运用,是对党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有利于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优势互补。
这是一篇助力于我国青少年人生“拔节孕穗期”的重要讲话,必将鼓舞我国各大院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加强党建工作,必将对于加强和改进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工作,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联盟,产生重大影响。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大联盟,是对我们党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展,符合高校各部门设置的基本要求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重视高校师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共中央在1952年9月出台的一份关于培养高等、中等学校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理论课队伍的文件中提到,“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推动形成全党全社会努力办好思政课、教师认真讲好思政课、学生积极学好思政课的良好氛围。”
“各中央局、分局及有关的地方党委应加强对各该地区培养政治理论师资和学校政治教育的领导……尤需大力动员党委、政府、群众团体中政治理论水平较高的干部到学校兼课,或设专题讲座,帮助政治理论教师备课”。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那是一个全国人民追求思想进步的时代,党政领导干部经常到学校给师生做政治辅导报告。周恩来应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之邀,作《关于知识分子的改造问题》的报告,关心知识分子思想改造。 学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思想政治课塑造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作用不可替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重大。在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和思政课改革中,要充实思想政治课的力量而不能削弱思想政治课的力量。在全国成千上万的高校文理工科课程中,唯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大纲,是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指导下编写并最终确定的。 2018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大学考察时,特意到马克思主义学院考察,后来去南开大学考察时,特意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性。他提出“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配合的工作格局”的构想,是对新中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新时代做好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各地区各部门负责同志要继承发扬我们党重视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积极到学校去讲思政课。应发挥单位和部门党组、党委、党支部的主体作用,推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全覆盖,引导广大师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强党情、国情、民情的教育,加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时事形势教育。 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与党政部门和机关工作人员,分工不同,但最终的职责使命都是立德树人,都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都是为了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马克思的基本观点,既然许多力量融合为一个总的力量而产生新的力量,能够经济地配置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那么,有必要建立针对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大联盟。习近平总书记提到,
“学校党委要坚持把从严管理和科学治理结合起来。学校党委书记、校长要带头走进课堂,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带头联系思政课教师。要配齐建强思政课专职教师队伍,建设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的思政课教师队伍”。这是对党委书记、校长上课堂的要求,也提供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专兼结合队伍的新思路。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大联盟,有利于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优势互补 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开展比较好的高校,有一个重要经验,那就是积极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要求全体教师切实将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作为第一责任,从学校、院系、基层教学科研机构三级组织层面推进工作,动员学校各个部门的力量,建立和完善政治引领机制,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学校的各个部门,具有各自的独特优势。党委统战工作部专门针对党外知识分子积极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宣传部负责落实党和国家、上级主管部门及学校党委关于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决策和部署,制定教师思想政治工作规划和计划,负责督查组织教师理论学习和形势政策教育,负责开展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建设。教师工作部(人事处)负责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关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关工作。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处)、学生部(处)和团委都是负责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专门机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和理论研究。 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变革时期,各种社会思潮在校园里交汇,校园不是封闭的风平浪静的象牙塔,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新问题新局面。学校党政机关的工作人员,政策性强,对学校规章制度了然于胸,善于具体操作,懂得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务,但不擅长理论工作,缺少直达心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功底。要让他们懂得,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将无法抵御“披上精致理论外衣” 的错误言论的侵袭,无法有效开展对错误言论的斗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少是多年深耕、精通马克思主义的专家,著作等身,擅长讲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但通常不如研究生部(处)和团委的老师那样直面学生们的思想动态,并不擅长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实务。要让他们懂得,如果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如果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去联系师生思想实际,如果课下不亲自到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线调查研究、答疑解惑,马克思主义的无穷威力将大打折扣。所以,为了避免各自为战、难以形成合力的局面,应实现各路大军的“大会师”,形成紧密的而不是松散的、庞大的而不是弱小的、声势浩大的而不是悄无声息的大联盟。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大联盟,有利于将既有的资源组合起来,以便更大发挥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效能 高校蕴涵着丰富的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一般而言,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者,由这样几部分人员构成,一是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三是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其实,后勤服务工作者和担任文科理科工科等其他专业课程的教师,也有做好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义务和职责。要挖掘后勤服务工作者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独特功能,让师生们感到校园的温馨和组织的关心关怀。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涵的丰富的思想政治工作的资源,以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完善课程体系,解决好各类课程和思政课相互配合的问题”。 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大联盟,既是校内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各类资源的大联盟,也是校外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大联盟。我国经历了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在各个时期都涌现出大批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勇于奉献、公而忘私的英雄模范。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时代的先锋、祖国的骄傲,是爱国主义教育最生动、最直接的教材。英雄模范来自不同的岗位和职业,有革命军人、有工人农民、有党的好公仆。他们都有着不平凡的业绩,都有着大量的感人至深的可歌可泣的故事,这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英雄人物登上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深入到学生社团第二课堂,有利于直接震撼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身上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