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杨振宁先生》
科学巨星陨九州,
曾蒙礼遇喜泪流。
不守恒律开新宇,
规范场论振环球。
杨米方程昭万象,
相变统计立千秋。
当年曾睦春风吹,
今日遥天泪难收。
沉痛哀悼杨振宁先生!杨先生是中国人的骄傲,毛主席生前接见他,並感谢他为中国人争光!愿杨先生一路走好!家属节哀顺变。
我是搞遥感卫星研究工作的。杨先生曾经亲自到我们所参观指导过。我以为他的科学贡献主要是在物理学的理论研究上的重大突破!
杨振宁先生是享誉世界的物理学家,他的科学贡献涉及多个领域,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1956年,杨振宁和李政道深入研究了“τ-θ之谜”,提出了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打破了当时物理学界认为宇称守恒的传统观念。该理论随后被吴健雄等科学家的实验所证实,他们也因此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建立杨-米尔斯规范场论:1954年,杨振宁与R·L·米尔斯合作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即“杨-米尔斯场论”。这一理论开辟了非阿贝耳规范场的新研究领域,为整个粒子物理学奠定了之后发展的最基本的原理与方程,是现代规范场理论的基础,被认为是与麦克斯韦方程和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相媲美的最重要的基础物理理论之一。
3、发现杨-巴克斯特方程:1967年,杨振宁发现1维δ函数排斥势中的费米子量子多体问题可以转化为一个矩阵方程。1972年,巴克斯特在一个二维空间经典统计力学问题中也发现了这一方程的重要性,1981年,这个方程被命名为杨-巴克斯特方程。该方程在物理和数学中都有极广泛的意义,开辟了量子群与可积系统研究的新方向。
4、杨振宁在统计力学方面有诸多重要研究成果,如1951年完成关于2维Ising模型的自发磁化强度论文,得到了1/8临界指数;1952年和李政道合作完成关于相变理论研究,通过解析延拓的方法研究巨配分函数的解析性质,发现它的根的分布决定了状态方程和相变性质等。此外,他在凝聚态物理学方面也有贡献,如对超导体磁通量子化进行了理论解释。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退休研究员、启航学院主讲教授;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