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文的简要回顾与梳理,有必要总结论述为何日本侵略者在短短数年间,就占领了近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大片中国领土。这是因改革开放后,一些别又有用心的人打着“言论自由”的幌子,借文革中“极左”组织的一些过激言论大做文章,在为常凯申及其所谓的“国军”喊冤叫屈的同时,意图掩盖其时的民国政府采取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反动政策给沦陷区人民造成血流成河的巨大伤害!
着实有趣的是,为“国军”喊冤叫屈的果粉们依然沿袭常凯申卖惨的老路——大肆宣扬什么“一寸山河一寸血”,“国军抗战伤亡三百万”等,却绝口不提为什么会出现如此惨烈的结果!试问,其时掌控国家机器以及内政外交权利常凯申政府以及军队,难道不需要为半壁江山沦丧日寇之首负有责任吗!?请问难道以国家财政豢养的三百万“国军”,不负有“保家卫国,抵抗侵略”的责任吗!
果粉们总是喜欢拿所谓的“国军”在抗战中发动“二十二次大会战”及“牺牲三百万”,来讽刺挖苦“共军”的战果。请问,装备远比“共军”精良的三百多万“国军”,好意思同只有不到六万兵力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比战果吗!?最为可笑的是,果粉们试图通过“赣州战役”及“百灵庙大捷”这两个实例,污蔑红军的同时为常凯申的“国军”张目,可惜默写的谎言却掩盖不了血染的史实!
果粉们口口声声地说,红军发动的“赣州战役”影响了国军的“一二八”抗战。但正如前文所述,“一二八”抗战国军投入作战的兵力只有区区不到五万人,而且同日军基本打了个平手!请问果粉们,这对拥有约一百六十多万兵力的“中央军”到底有何影响?!果粉们另一个无法回避的史实是,为何后来坚决抗战的第十九路军会发动“福建事变”,转而调转枪口联合红军反蒋抗日!?
再来说说果粉吹嘘的“百灵庙大捷”。发生在1936年11月20日到24日百灵庙战斗的起因,是“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占领热河省,控制了冀东二十二县及内蒙古东部各盟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了察北六县——时任军长的傅作义指挥驻扎在这里的杂牌“晋绥军”,击败企图由百灵庙向绥远各地进犯的伪蒙军!请问果粉们,伪蒙军为何听命于日本人的旨意向内地进犯?这难道不值得深思吗!?
众所周知,日本只是个资源贫乏弹丸小国,正是由于顺利侵占中国的东北后,获取了大量的各种资源——如其时中国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综合性兵工厂、飞机维修厂等,以及数不胜数的武器弹药及粮食钢铁等战略物资,使小日本发动战争的能力加强不知多少倍!请问果粉们,难道常凯申的党国不需要对此负责吗!?果粉们有意无意漠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常凯申政府宣称的抗战为八年,开始时间是从“七七事变”算起。
严格说来,即使这个时间也有些牵强——平津失陷后,大梦初醒的常凯申才于7月31日,发表告全军将士书,谓只有抗战到底才能保全民族。同时不得不下令释放上年11月22日以“危害民国罪”被逮捕的沈钧儒、章乃器、邹韬奋等救国会七君子。其实常凯申依然心存侥幸,“胡适劝蒋委员长,主做一次最大的和平努力。”(见郭廷以著《中华民国史事日志》),幻想还能通过妥协使其政权能够继续苟安。
只不过已露出狰狞面目的日本侵略军并不领情!8月8日,华北日军之铃木中康旅团沿平绥路,向汤恩伯部发起攻击。正当常凯申手慢脚乱不知所措之际,突然传来上海发生“虹桥机场事件”(日本称为“大山事件”)的消息——8月9日下午5时许,驻上海的两名日本海军陆战队人员驾驶军用小汽车,强行闯入虹桥机场。
于是,被果粉们推崇备至的常凯申委员长突发奇想,希冀能通过上海发生战事,唤起英美等列强的干预,阻止日本对中国的进一步侵略。因此在双方随后开始的交涉和谈判中,日方代表蛮横提出“中方撤退上海保安部队,撤除所有防御工事”的无理要求时,立刻遭到已奉国民政府之命的上海市长俞鸿钧的严辞拒绝!
那么,常凯申到底是如何设想的呢?
依据明确的史料记载,在淞沪战争爆发后的一次谈话中,汪精卫曾问道:“这次中日战争发生在北方,怎么上海也打起来了?如此岂不成了两个战场,我们的兵力够使用吗?”常凯申的回答则是:“在北方打仗,国际上是不大注意的;上海是一个国际市场,在上海打仗,就容易引起国际注意。”8月31日,蒋介石对路透社记者谈话时,又进一步解释道:“国际间对于现时中日两国不宣而战之战争,有干涉之必要”,并宣称“此种国际干涉,非完全为中国,实为谋国际整个之安全”。
为了抢在日本援军到达之前,常凯申8月11日命令张治中第九集团军(下辖三个师及一个独立旅)准备围歼日军驻上海的海军陆战队,同时命令海军堵塞江阴以全歼日军长江舰队。没想到被国府内的汉奸(日谍)告密,日本长江舰队仓皇逃出长江口,并驶入黄浦江。如此一来,常凯申苦心经营的中央海军舰队一炮未发,便全军覆灭!
这张照片,是美海军奥古斯塔号军舰驶入黄浦江观战时所拍。旁边正冒着浓烟的,是被日军击毁的中国舰艇。远处江岸居民区也冒着浓烟。(图片取自网络)
依据史料记载,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原拟于12日傍晚发起进攻,意欲在日军未做出反应之前将其一举消歼灭。可就在发起进攻之前,老蒋却突然电令停止!原来就在当日下午,英法美意四国恐危及到他们在上海的利益,建议国民政府将上海改为不设防城市。于是,令人不可思议的现象出现了,打响第一枪的居然是日本人——只有三千兵力的日海军陆战队以虹口为基地,于13日突然向闸北发起攻击。
这本是歼灭其有生力量的大好时机——如果能歼灭这股出击的日军,剩下的日军将难以守住阵地!可第八十七、八十八两师却一路平推,虽然打得日军节节败退,并占领沪江大学、五洲公墓、宝山桥及八字桥等要点,却没有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14日,独立第二十旅准备攻击虹口公园和江湾路日军司令部时,突然又接到常凯申停止进攻的命令。原来英美法三国驻上海大使联合出面,要求中日双方立刻停战。
16日调停宣告失败,中国军队重新开始发动进攻时,获得喘息的日军已重新部署并调整了防线——日军退守江湾,龟缩在海军陆战队司令部为中心的据点,准备固守待援。17日,中国军队出动二十架战机,开始对吴淞口和黄浦江的日军舰队进行轰炸,地面部队也发动猛烈进攻!但因投鼠忌器——需绕开租界且缺乏重炮,面对日军的钢筋混凝土工事始终未能攻破。战至22日,中国军队的攻势全部受阻。用陈诚的话说“以五师之众,对数千敌陆战队实行攻击,竟未能奏效,实在是当时部署种种不当的缘故”。
围攻日海军陆战队示意图(取自网络)
8月23日,15日方匆匆组建的上海派遣军由日本本土出发,乘舰船进抵长江口——先头部队在海空火力掩护下,分别在狮子林、川沙口、张华浜等地登陆。常凯申闻讯后,急令军政部次长陈诚为第十五集团军总司令,指挥四个师分赴各处抗击敌人登陆。此后,虽然中国军队冒着敌军飞机的猛烈轰炸,前赴后继打得十分英勇,但常凯申首鼠两端,犹疑不定——认为尚可与日军相持,始终保有通过制造国际干预迫使日本让步的换想,致使整个战局急转直下。
随着战事的扩大,日本高层决定将侵华的主要作战方向,由华北转移到上海。时至9月下旬,日军派往上海的部队已达五个师团、一个旅团,加上海空军总兵力超过十三万人。面对日军的调兵遣将,常凯申也迅速向上海方面增兵:除原有第八、第九、第十五集团军外,增调第十九(中央军)、第十(湘军)以及第二十一(桂军)等三个集团军,加上不久后赶来的川军五个师,总兵力已达七十三个师七十多万人。
大概是看到此时全国上下一心,无条件接受政府的指挥,常凯申亲自披挂上阵指挥作战。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他的瞎指挥,廖磊的桂军在七天反击战中损失惨重——伤亡竟然高达五万多人!约占六万兵力的百分之九十!之后由于中国军队一路败退,常凯申只好下令,沿浏河、沈家桥、朝王庙、徐家行、广福、陈家行、江桥、北新泾至梵王渡一线的既设阵地进行防御作战。可这样一来,约七十万大军麇集在三十五公里的防线上——平均每公里接近两万人。不难想象,如果遭到日军的重炮及飞机轰击,怎能不遭受重大损失!?
为了能尽快解决上海方面的战事,日本统帅部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10月20日下令从华北和国内抽调三个师团一个旅团,配属炮兵等组建总兵力约十二万人的第十军,准备在中国军队的侧后背实施登陆作战。同时,命令原拟调往华北的第十六师团,转隶上海派遣军序列。至此,日本侵略军用于淞沪前线的兵力增至二十七万人,加上日海军第三、第四舰队主力及空军力量等共约三十万人。
10月30日,日本外务省假惺惺地提出,如果中国提出和平建议,日方将不会拒绝。当日德驻华大使陶德曼根据德外交部指示,与已到上海的德驻日使馆陆军武官奥特晤面,然后将日本参谋部提出的和平条件转告常凯申。依据史料记载,日方于11月2日正式对华提出七条所谓的和平条件:1、内蒙自治,2、华北设非武装地区,并由亲日人士担任行政长官。3、扩大上海飞武装区,由国际警察管辖。4、停止反日政策。5、共同防共。6、降低日货关税。7、尊重外侨权利。如不同意,将继续作战至中国崩溃,届时条件将更加苛刻。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此时的常凯申又陷入幻想,并宣布撤销之前下达的撤退命令。短时间内两次命令的反复,不仅使士气大受影响,而且队伍也开始出现混乱。11月5日,德驻华大使陶德曼将日方的上述条件,当面转告常凯申与孔祥熙。
尽管这张照片是按美国记者的要求摆拍的,但这位第八十八师士兵袒露上身一手握刀、一手持枪的姿态,呈现出中国军人血战到底的气概!(图片取自网络)
大概就在此后不久,前线传来不好的消息——当日拂晓,日第十军在舰炮掩护下,在杭州湾金山卫附近之漕泾镇、全公亭、金丝娘桥等处突然登陆!由于之前防守杭州湾部队主力已被调离,日军顺利登陆后兵分两路,迅疾插向中国军队的侧后!得知此消息后,张皇失措的常凯申只好将指挥权交给陈诚。接到命令的陈诚一边部署部队进行阻击,一边准备组织部队立即后撤。奇怪的是直至11月8日晚,常凯申方下达全面撤退命令,所有部队分两路退向南京、苏州—嘉兴以西地区。
图片取自网络
为时晚矣!日寇第十军顺利登陆后,迅即兵分两路:主力由金山插向昆山、嘉定,另一路经由嘉兴、平望直插吴县,企图与上海派遣军夹击中国军队——8日夜,东路日军突入上海市区西南侧的松江城,在此处掩护阻击的第六十七军(东北军)全军覆没!当晚才开始撤退的中国军队立刻演变成大溃退——由于命令下的过于仓促,又没有统一指挥与调度,几十万中国军队沿着仅有的几条公路,争先恐后拼命向西溃逃!幸好借助太湖及刘建绪湘军的掩护,才没被日军合围,但遭到日军飞机持续不断的扫射轰炸,损失极其惨重!
11日,日军在苏州河南岸会合,中国第一大都市上海沦陷。12日,毛泽东发表《上海太原失陷后抗日战争的形势与任务》的演讲,指明国民党的片面抗战无法持久!22日,日本首相(内阁总理大臣)广田弘毅,再次托德国人捎话给民国政府:尽管日军节节胜利,但和谈条件没有升级,如果再拖下去条件会更苛刻。可常凯申已无路可退——依据陶德曼发给德外交部的密电称:“他(蒋介石)秘密地告诉我,假如他同意日本要求,中国政府会被舆论浪潮冲倒,会发生革命,唯一结果就是中国共产党会在中国占优势,这就意味着日本不可能与中国议和,因为共产党是从来不投降的。”
依据明确的史料记载,历时三个月的淞沪会战,中国军队不仅遭到惨败,而且伤亡竟然高达三十三万之巨!这显然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按照日军方面记载,仅损失四万余人。因此后来对于残酷的罗店之战,流传有“血肉磨坊”的说法。而此战亲历者、时任十八军军长的罗卓英在接受救亡日报的记者采访时,随口吟出一首“落日歌”:一个子弹一个敌,一寸山河一寸血。战到斜阳欲暮天。浩气如虹吞落日。
吊诡的是多年后,百度等百科编纂的“罗店血肉磨坊”词条,竟然说成“是日军发出的惊恐称呼”——这显然系不实之词!依据日军淞沪会战的总损失以及参与罗店之战的两个师团一直打到最后推算,日军第三和第十一师团在罗店之战的损失显然不大。而中国军队在罗店争夺战中损失惊人——9月22日至24日仅三天时间,固守罗店左翼阵地的第一五九和第一六零两师全部阵亡。
而罗卓英“落日歌”中那句“一寸山河一寸血”,则是淞沪会战中国军人不畏牺牲、视死如归的真实写照!可叹的是,多年后党国的遗老遗少和果粉们,却将后来演变成“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宣传口号,当做鼓噪“国军”英勇的法螺大吹而特吹!稍微对抗战史有所研究的人都晓得,“一寸山河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口号,是1944年“国军”豫湘桂战役惨败后陪都重庆面临直接威胁,为补充远征军反攻滇缅战场的人力缺口,常凯申于10月21日知识青年从军大会上提出的——仅过十个月日本投降!
之所以花费如此多的笔墨简述淞沪会战始末,只不过是为了让不太知晓这段历史的人们了解一下,被果粉吹嘘领导抗战的常凯申到底是如何走上抗击日本侵略的道路。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尽管常凯申当年11月25日招待外国记者时宣称将抗战到底,但却迟迟未向日本宣战!而且私下里一直同日本暗通款曲,说穿了无非还是想同日本妥协,其根本目的是希望与日本共同防共,以维系他摇摇欲坠的统治。
时至是年的12月2日,德驻华大使陶德曼再次面谒常凯申调停中日战事,这位被果粉捧上天的委员长欣然表示接受——提出日方应立即停战,且华北主权完整行政独立必须得到维持,谈判中不涉及中国与第三国之间的协定,并声明绝不接受日方的最后通牒。最后要求陶德曼大使,对初步谈判保守秘密。
常凯申还是低估了日本侵略的野心——日本政府在放出和谈烟幕同时,华中方面军却不停顿地向南京方向进击。12月2日,传来不好的消息:先是江阴要塞失守,之后英国外相艾登在国会声明国际间无力制裁日本!唯一的好消息是,前来轰炸南京的日机遭到当头棒喝!与中国军机共同出战的苏联飞机,一举击落四架日军飞机!
可这个战绩只是杯水车薪——12月8日,南京近郊的淳化、龙潭、汤山、牛首山失守。9日,日军攻占光华门外飞机场及紫金山制高点,敌酋松井石根向中国守军发出投降的最后通牒!
南京失守后,中国全面抗战的大幕彻底被拉开。那么,常凯申到底是如何指挥全国军民进行抗战的?为什么共产党领导的武装会成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呢?
——待续
作者: 思目(jocole) ;来源:百年风云从头阅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