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志夫|美国对华“斩首行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 昆仑策
-
肖志夫|美国对华“斩首行动”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
2025-10-18
2025年10月10日,美国兰德公司网站发表作者内森·博尚-穆斯塔法加(Nathan Beauchamp-Mustafaga)的评论文章《不要让中国对美国“斩首行动”的恐惧引发核战争》(这篇评论于2025年10月7日在美国《外交政策》首发)指出:
“当中国军事规划人员,甚至中国领导层自己,在设想未来与美国爆发战争时,他们很可能担心美军会试图斩首中国领导层。这在美国人看来可能有些牵强,但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北京确实担心美国的斩首行动——而这些担忧意味着中美冲突升级的风险比之前预想的要高,并可能因此引发核战争。”
文章说,升级风险不仅来自美国实际的斩首行动,还来自任何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人视为斩首企图甚至准备的美国行动,中国对美国行动的误解可能导致局势升级。虽然美国不太可能完全消除中国的担忧,但美军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这些措施包括在潜在冲突期间对北京周边的任何打击尤为谨慎,评估美国潜在行为对中国看法的影响,并明确表示对中国大陆的任何打击都是为了阻止“入侵”台湾,而不是斩首。
笔者认为,在纷繁复杂的国际局势中,保持清醒的战略头脑至关重要。对于美国可能针对我国实施的所谓“斩首行动”,我们绝不能抱有任何天真幻想,必须秉持“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警惕。历史与现实反复证明,对此类极端手段的可能性,任何低估都可能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一、对于美国政府的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笔者对美国政府的评价有五句话:1、对于美国政府的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2、美国乃海盗出⾝,信奉丛林法则,弱⾁强⻝,欺软怕硬,六亲不认,唯利是图,不择⼿段;3、美国是世界⼀切祸乱之源;4、如果世界上有唯⼀的流氓⽆赖恐怖国家,⾮美利坚合众国莫属;5、美国⼀⽇存在,世界就⼀⽇不得安宁。
回顾美国的历史行径,其为实现全球霸权与战略利益,屡屡突破道德与法律的底线。从支持颠覆政权、发动颜色革命,到无端侵略主权国家,其手段之卑劣、谋划之阴险,往往超出常人的想象。对于这样一个信奉“基于规则的秩序”(实则是美国优先的霸权秩序)的国家,任何服务于其目标的极端选项,都有可能被纳入考量并付诸实践。
二、“斩首行动”是美国政府的惯用伎俩,恶贯满盈
“斩首行动”并非虚构,而是美国长期演练并多次使用的军事策略。从针对恐怖组织头目的定点清除,到历史上对主权国家领导人的暗杀企图与行动,其案例比比皆是。无论是借助无人机实施的远程狙杀,还是通过特种部队执行秘密任务,这套战法已成为美国工具箱中的常备利器,沾满了无数生命的鲜血,也严重破坏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兰德评论说:
中国军队长期以来一直在研究美国军队,不仅是为了追踪战争的总体演变,也是为了有针对性地重新设计自身,为与美国的潜在冲突做准备。中国军事规划人员的一个重要启示是,美国的战争方式包括对领导人进行斩首打击,尤其是在冲突初期。
例如,2020年的一本中国官方军事书籍解释道:“美军在最近几次局部(有限)战争开始时,总是选择敌方的军政首脑、指挥机构以及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作为重要的打击目标。”
如果回顾美国过去的行为,北京的担忧并非毫无根据。美国在两次海湾战争中都试图袭击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多年来也经常袭击恐怖组织的领导人。最近,中国外交部批评了2020年1月美国无人机袭击伊朗高级军事官员和圣城军指挥官卡西姆·苏莱曼尼。解放军研究人员将华盛顿在2011年试图推翻利比亚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的举动描述为“舆论斩首”。
按照中共的说法,美国应对苏联解体、21世纪初东欧的“颜色革命”甚至2019年的香港抗议活动负责。在此背景下,中国军事研究人员还对美国可能采取的非动能行动(包括美国的信息行动)表示担忧,他们认为美国可能采取这些行动来支持政权更迭。
三、美国防部改名“战争部”,杀气腾腾
2025年9月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一项行政命令,将国防部的名称改为“战争部”,彻底扯下了这位“和平总统”的假面具。特朗普在白宫内阁会议上提出这一想法时说:“国防部以前被称为‘战争部’,这个名字听起来更有力”,他补充道,“防御固然好,但我们也希望进攻。”
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表示,“这次更名不仅仅是换个名字,而是一次复原——词语很重要——这是在复原战士精神,把胜利和清晰作为最终目标,同时让武力的使用回归本来的意向性。”他强调,战争部将“果断作战,而不是陷入无休止的冲突” ;“我们要为胜利而战,而不是为了‘不输’;我们要进攻,而不仅仅是防守;我们要最大程度的杀伤力,而不是不温不火的合法性;我们要达到暴力效应,而不是政治正确。”
观察美军近年来的战略调整、军事学说演变以及高官言论,无不透露出强烈的进攻性现实主义色彩,其全球军事部署与前沿存在,绝非为了单纯的“防御”,而是服务于其全球干预和力量投送,其中就包含了实施快速、精准打击以达成政治目标的“斩首”能力。
四、尖端武器发展和特种兵部署,用心险恶
兰德评论说:
远程精确打击和高超音速武器等能够实现领导层精准打击的新兴技术,加上精准的情报收集能力,可能加剧了中国的担忧。中国领导人在一次讲话中表示,美国“加快发展全球快速打击能力”,“(这种武器和其他先进武器)一旦实际部署,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攻防作战格局。”领导人将这种担忧与武器发展趋势联系起来,指出“远程、精确、隐身、无人、智能、高速发展的武器越来越多……空天战略打击对战争结果的影响越来越大。”
2025年5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赫格塞斯在2025年“特种作战部队周”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特种部队是印太地区威慑力的基石,你需要让中国领导人相信,今天不是考验美国决心的日子。同时,你正在准备战场,并随时准备在中国选择冲突时帮助我们取得胜利。”他指出,军事力量在海外的部署,“我们正在重新调整方向,以遏制中国,毫无疑问,这是我们主要的应对对象”,他说,“作为美国非传统战争的专家,特种作战部队(SOF)带来了独特的能力,并利用了关键的合作伙伴关系。SOF的全球努力,在冲突的阈值之下,如你们所知,且常常不易察觉,创造了中国所需的困境,当我们塑造他们的认知时。”
美国近年来不断强化其特种作战部队的建设与全球部署,这些部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且行动高度机密,具备在复杂环境下执行高价值目标抓捕、清除等任务的能力。其在全球关键地区的频繁活动与前沿存在,结合其情报侦察体系,构成了实施“斩首行动”的坚实物质基础。这种力量配置,绝非无的放矢。
五、美帝亡我之心不死,打击不择手段
我们看到,特朗普在其第一总统任期亲自把中国列为唯一的战略竞争者,把“全面打压中国和平崛起”确立为美国政府的战略国策,并通过特朗普亲自宣讲“中国威胁论”成为两党共识和全民意志,美国国防部迅速做出“大国竞争”战略调整,把“应对中国威胁”作为全军工作的“重中之重”。据美媒报道,2023年3月,五角大楼曾为埃隆·马斯克安排了一个对中国作战计划简报会,介绍美国军方针对美中开战的可能情形制定的作战计划,内容包括从中国威胁的迹象和预警,到在什么时候打击中国目标的各种方案。美军核力量主要负责人、战略司令部司令、海军四星上将查尔斯·查斯·A·理查德甚至公然宣称:“中国核武库未来十年可翻几倍,美国必须做好与中国打核战争的准备。”
我们无需怀疑,美国为了实现其打压中国和平崛起的战略国策,完全有可能不择手段,通过非常规的“斩首”方式来制造混乱、削弱对手,符合其历史上“成本低、收益高”的投机逻辑。对此,我们必须有最坏的打算。
六、不打无准备之仗,必须做好充分准备
兰德评论指出:
中国官员非常清楚美国对其首都构成的威胁。中国军方认为,“大规模战略突袭”是中国最大的对外安全威胁之一,他们未来的主要任务将是防御美国的“高强度持续空袭”。中国领导人在一次专门讨论首都防空的内部讲话中警告说:首都遭受空袭的风险急剧上升,“(朝鲜战争)期间,美国就曾考虑轰炸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甚至对我国发动空中核打击”,他敦促解放军创新防御手段,并再次呼吁进行更切合实际的训练,为与美国可能发生的冲突做好准备。
兰德公司2016年发布的一份记录解放军空军地对空导弹训练的报告发现,中国的防空系统集中在首都周围,北京总是接收最新、性能最强的系统。中国媒体2022年的报道显示,当时中国最新、性能最强的地对空导弹红旗-19(HQ-19)首次部署在北京周边的中部战区。中国导弹部队机密教材《2004年第二次炮兵战役学》明确指出:“对我首都进行中高强度常规打击”是可能触发中国核信号的四个条件之一。此外,兰德公司最近的一份报告指出,这些条件实际上也是中国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最可能触发因素之一。
笔者认为,面对如此现实且严峻的潜在威胁,切不可麻痹大意、高枕无忧。我们必须将防范和应对此类极端情况提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高度。这要求我们:一要加强核心领导层的安全防卫体系,构筑坚不可摧的物理与信息屏障;二要大力发展反制手段,包括对等威慑能力与先进的反特种作战、反精确打击体系;三要筑牢国内安全防线,严防敌对势力的渗透与内部策应;四要强化全民国防教育,凝聚起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钢铁意志。
七、如何避免因对“斩首行动”的误判而引发核大战
兰德评论认为:
鉴于中国领导层根深蒂固的担忧,最大的风险实际上并非美国斩首行动失败,而是北京误解美国的行动并进行报复,甚至可能率先动用核武器。作者就如何避免中国领导人对美国可能采取“斩首行动”的误判而引发核大战提出了六点建议:
第一,美国应简单地承认中国的看法,并认识到无论美国的意图如何,美国的行动都可能被误解。
第二,在采购可能被理解为用于斩首的武器时,美国应该考虑中国的看法。例如,如果美国研制了有限数量的易受对手打击的远程高超音速武器,北京可能会认为它们是作为先发制人打击武器,专门用于斩首。同样,采购明确设计用于攻击坚硬深埋目标(HDBT) 的弹药也可能显得专注于斩首。五角大楼应该考虑真正需要哪些超远程、高速和 HDBT 能力来支持“拒止”胜利理论。
第三,美国应仔细权衡在北京及其周边地区发动任何打击的作战效益与战略风险。为此,规划人员应确保针对任何作战目标拥有多种目标选择,并对任何可能被视为针对北京的发射轨迹保持谨慎。
第四,美国可以避免收集任何针对中国领导层的目标数据,一旦发生冲突,美国可以避免破坏任何用于保护中国领导层的防空系统。
第五,和平时期的训练应避免进行可能被视为准备进行斩首行动的活动。
第六,如果美国真的对中国大陆发动打击,华盛顿至少应该明确表示,这只是为了阻止“入侵”台湾,而不是为了斩首领导人。
评论指出:
这些体现战略同理心和军力结构调整的例子并非向北京示好。相反,它们是降低失控升级风险的合理措施。此外,华盛顿此前也曾这样做过——布什政府在2000年代中期曾拒绝发展“全球快速打击”计划,部分原因是它承认战略升级风险超过了假设的军事行动效益。
评论最后说:
这些行动本身都无法纠正中国人的认知。然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承认问题的存在。综合起来,这些措施将开始降低中国因误解而导致中美常规战争演变为核战争的风险。
总之,对美国可能发动的“斩首行动”,绝不能视为危言耸听,唯有常怀忧患意识,立足最复杂最困难的局面,做好万全准备,方能有效震慑强敌,防患于未然,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与民族复兴伟业在惊涛骇浪中行稳致远。
(作者系昆仑策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作者授权首发;修订发布;图片源自兰德公司网站,侵删)
【本公众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来源网站和公众号。阅读更多文章,请点击微信号最后左下角“阅读原文”】
【昆仑策网】微信公众号秉承“聚贤才,集众智,献良策”的办网宗旨,这是一个集思广益的平台,一个发现人才的平台,一个献智献策于国家和社会的平台,一个网络时代发扬人民民主的平台。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让我们一起共同成长。
电子邮箱:gy121302@163.com
更多文章请看《昆仑策网》,网址:
http://www.kunlunce.cn
http://www.kunlunce.com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