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道喜:福地哈达铺 - 昆仑策
-
林道喜:福地哈达铺
2025-10-11
【编者按】万里长征路,福地哈达铺。哈达铺福在哪里?哈达铺纪念馆馆长刘琳同志特推荐此文,以飨读者。
红军的万里长征路上,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和岷山脚下的宕昌县哈达铺是一个注脚、一个驿站、一个里程碑。
自1935年9月18日至23日,中央红军7000人在哈达铺逗留了6天,得到了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史称“长征加油站”,被誉为长征路上的福地,号称“万里长征路,福地哈达铺”。
解读红军在哈达铺的历史,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福地哈达铺,到底福在哪里?
哈达铺之福,福在信仰。历经艰难困苦的红军,虽然衣衫褴褛、食不裹腹,但依然初心不改,跟着共产党走。靠什么,靠流淌在血液里、扎根于脑海里、融合在骨髓中的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
遥想90多年前,一批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共产党人,怀着必胜信念,在崇山峻岭,在雪山草地,在娄山关、在腊子口,在大渡河,在芦定桥,矢志不移地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路。
哈达铺之福,福在民众。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于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执政资源,比赢得民意更宝贵。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党和红军克敌制胜的法宝。
千千万万的民众信赖、千千万万的民众支持、千千万万的民众拥护,是党之福,是红军之福,是长征之福。没有民众发自内心深处的拥护和支持,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根之花,只能是昙花一现,经不住惊涛骇浪、狂风暴雨。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毛泽东高屋建瓴地说: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他斩钉截铁地说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人民群众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拜人民群众为师,甘当人民群众的学生,最后才能使革命者跟群众共同得到解放,否则是不行的。
哈达铺之福,福在人民救星。“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一代伟人毛泽东从一个邮政代办所得来的报纸上知道陕北有红军、有根据地的消息,即刻触发了向根据地靠拢这一根敏锐神经。在革命战争年代,根据地一直是毛泽东心心念念的地方。他说,根据地就象人的屁股。人不能没有屁股,不能老是站着。革命不能没有根据地,不能没有休养生息的地方。有了根据地,就有了革命胜利的宝贵阵地、坚实基础和根本保障。
实际上,根据地就是游击战争赖以执行自己的战略任务,达到保存和发展自己、消灭和驱逐敌人之目的的战略基地。于是,毛泽东坚毅决策:“到陕北去”。
哈达铺之福,福在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根在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始终扎根在广大人民群众的深厚肥沃的土地之中,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向美而立,向善而行。中国共产党代表人民的利益,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当年,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由衷地赞叹,共产党人身上展现出一种“天命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一闪即逝的,而是一种坚实牢固的根本活力”。共产党的根本活力,就是始终坚持以百姓心为心,以百姓苦为苦,以百姓乐为乐,以百姓福为福,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殷殷嘱咐:“不能忘记党的初心和使命,不能忘记革命理想和革命宗旨,不能忘记革命先辈、革命先烈,不能忘记革命老区的父老乡亲。”革命老区必将在中共产党的领导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增强红色文化影响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提升农民收入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实现红色文化繁荣、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发展兴旺、居民生活幸福、社会和谐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
(作者:江西省吉安市井冈山精神研究会 林道喜;来源:昆仑策网【原创】,修订发布;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昆仑策研究院】微信公众号 遵循国家宪法和法律,秉持对国家、对社会、对公众负责,讲真话、讲实话的信条,追崇研究价值的客观性、公正性,旨在聚贤才、集民智、析实情、献明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欢迎您积极参与和投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