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绿色低碳技术,欧洲投降,特朗普破防发癫! - 昆仑策
-
中国绿色低碳技术,欧洲投降,特朗普破防发癫!
2025-09-25
中国绿色低碳技术,欧洲投降,特朗普破防发癫!
昨天,特朗普在联合国讲坛上怒斥绿色低碳环保为"骗局",敦促各国放弃气候政策,并将产业链转移归咎于环保举措时。甚至造谣中国只高绿色能源产品,自己不安装风机等。其失态言论的背后,本质上是中国在绿色低碳领域的全面崛起与西方阵营的集体焦虑。这场全球能源转型的竞速赛中,中国已构建起难以撼动的领先优势,而特朗普的"崩溃"与欧洲投资者战略收缩,正是这一格局的直接映射。
第一、制造业无敌,中国掌控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让中国绿色低碳经济竞争力一骑绝尘。
特朗普口中"产业链转移"的抱怨,本质上是对中国在清洁能源制造领域绝对优势的无力回应。中国早已凭借规模与成本优势,掌控了全球绿色产业的核心供应链。
彭博社数据显示,中国生产了全球约80%的太阳能电池板、60%的风力涡轮机、70%的电动汽车和75%的动力电池 ,在被认为是欧美日优势领域的氢能产业,中国也以52%的全球占比打破了固有认知。
更具竞争力的是成本控制能力。中国生产的每兆瓦清洁电力成本较其他市场低11%—64%,其中陆上风电成本较38美元/兆瓦时的全球基准价低24% 。2024年全球电池储能项目成本下降1/3、光伏项目成本下降21%,这背后正是中国制造业产能的强力支撑。这种"规模+成本"的双重优势,让西方试图通过贸易壁垒阻挡中国绿技浪潮的努力显得徒劳。
第二、中国绿色技术领跑,欧洲资本用脚投票的答案,已经没有前景。
中国的领先绝非单纯的规模堆砌,而是技术实力与制造能力的深度融合,这一点已被欧洲资本用实际行动印证。8名欧洲风险投资家实地考察中国绿色产业后,不仅见识了尖端电池、风机、氢动力涡轮机等突破性技术,更震撼于能将创新转化为量产的先进制造设施,最终得出"不要在中国之外投资这些产业"的结论。
这一判断得到了行业数据的支撑。中国清洁能源技术专利申请的全球占比已从2000年的约5%飙升至75%以上,企业研发支出接近欧盟与美国的总和 。施罗德资本等国际投资机构明确将中国定位为"全球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的前沿阵地",并专门成立亚洲部门深化在华投资 。从实验室领先开始、然后在生产线的高效转化,让中国成为引领全球低碳未来的核心引擎。
第三、绿色能源应用落地领先,绿色能源的国内实践范本其实也是国际标杆。
特朗普造谣中国没有安装和生产绿色能源,属于信口开河。CNN指出,中国拥有大量的陆上和海上风力发电场,且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增速远超美国。报道援引中国国家能源局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达5.2亿千瓦,同比增长18.0%,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更是达到8.9亿千瓦,同比增幅高达45.2%,两者合计超14亿千瓦 。
这种部署速度远超欧美,仅山东省的光伏装机容量就超过意大利与西班牙的总和,广东省电动汽车数量多于德国 。
美国媒体报道更指出,中国光伏发电半年新增装机容量便已超过美国历史总和,陆上与海上风电场的密集布局形成了稳定的绿电供给网络。这种"应用-迭代-再应用"的良性循环,不仅仅中国自己先行先试,而且对全球有标杆意义。
第四、中国绿色低碳技术全链突破,正在重构低碳工业体系,欧美通过绿色卡脖子可能会被反卡。
比单项技术领先更具颠覆性的,是中国正在打通绿色全产业链的战略布局。通过"绿电+绿色储能+绿氢"的技术组合,中国正将低碳转型延伸至化工、炼钢等传统高耗能领域,从能源生产到工业应用构建起闭环体系。这一突破意味着中国不仅是绿色产品的制造者,更是低碳工业标准的制定者。
支撑这一布局的是产业因为有效益而持续的资金投入。2024年中国在清洁能源技术领域投资达8180亿美元,同比增长超20%,其增幅相当于全球增量的2/3 。在这种投入下,2024年清洁能源产业对中国GDP的贡献率已超过10%,创造了约1.9万亿美元的经济产出 ,形成了"环保与经济共赢"的发展模式,彻底打破了西方对"环保拖累经济"的固有认知。
特朗普的联合国破防造谣"咆哮",本质上是对自身竞争力缺失的情绪宣泄;欧洲资本的投资转向,则是对全球绿色格局的理性判断。在这场绿色革命中,中国的角色早已从被动参与者变为产业与技术的引领者,而这正是特朗普"破防"的根本原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