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苏明:远望智库谢苏明:军事人工智能发展的十大应用重点 - 昆仑策
-
谢苏明:远望智库谢苏明:军事人工智能发展的十大应用重点
2025-09-22
谢苏明
远望智库战略咨询委委员、军事需求论证中心首席分析师
一、天空地海一体化互联网体系构建
美国推动的“金穹”系统智能特征明显,马斯克提供的“星链”系统在俄乌冲突中表现出显著作用,体现出的通信韧性与抗毁能力。当前,美军已投入数亿资金研究秒级响应技术,旨在实现从“杀伤链”向“杀伤网”的转变,核心在于空、天、地、海等多域前端的智能信息实时处理能力。若缺乏天空地海一体化网络支撑,上述构想将难以实现。
二、先进战机及无人机智能目标识别
当前目标识别已从传统敌我识别转向多模态感知,如,六代机中红外、ESM及雷达信号的复合识别。以F-35及美六代机为例,其识别机制不仅依赖编码应答,还融合电子指纹识别等特征,高度依赖集成化与智能化水平。在人工智能算法应用上主要使用统计识别、结构识别、模糊模式识别、神经网络识别和子空间法识别等智能算法。
三、远程精确制导武器智能化应用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加速武器系统智能化程度的持续提升,巡飞弹等装备在未来作战中具有重要地位。武器弹药智能化特征表现在:一是信息感知复合化,将光电、红外、雷达探测手段融合使用;二是任务规划自主化,实现智能航路规划、突防规划、攻击规划,智能策略生成和动态决策,智能飞行控制;三是攻击行动协同化,采取多弹齐射、静默攻击、协同攻击,实现领弹、攻击弹和后续弹之间的智能协同、自主协同。
四、低空智能无人与反无人系统
除干扰、欺骗、激光、弹炮合一等传统反无人机手段外,当前,无人机反无人机技术已成为成本低、效果好的新方向。比如,美军“郊狼”反无人机系统即应用了全自主无人机反无人机技术,其关键在于机载智能目标发现和追踪水平,依赖地面人工远程操控难以满足实时应对需求。
五、有人-无人智能协同空战
该领域以美国“脉冲战”为代表,CCA系统规划了10种型号,涵盖感知、通信、控制、火力和反舰及超视距拦截等多类任务能力。在大国潜在对抗中将凸显其价值。这类系统属于典型的人机协同智能控制范畴,必须具备较高的智能化自主化水平,特别是在无人机群之间的协同态势感知,以及有人作战飞机与无人机之间的协同指挥控制(C2)能力提升。
六、分布式海上作战智能化应用
以美军推动的分布式海战为代表,目的是在高威胁海域,以有人-无人混合编组的方式,在广阔海空域内分层部署、分散作战;利用各种电磁欺骗和主、被动防御措施,隐蔽作战企图,提高己方部队生存力;同时采用隐身抵近建链、多基协同建链等方式,动态构建跨域杀伤链网,持续实施防空、反舰和反潜作战。目前,主要是突破智能化战场感知、智能化行动规划和智能组网与数据传输以及智能人机交互等瓶颈和难题。
七、特种作战领域具身智能集群
当前不仅限于机器狗、无人车等装备,特战领域已发展为智能作战群对抗。适用于城市巷战、山地战、两栖战、突击战中的协同侦察、协同进攻与定点狙击等复杂场景,同时,在下车分队和单兵班组伴随保障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目前,无人战车和排雷机器人已在俄乌战场使用,预计将成为军事科技竞争的前沿重点。
八、电磁频谱战管理与诱饵欺骗
高逼真电子诱饵(如美军的MALD武器系统)可有效欺骗防空系统,其自适应能力远超传统反辐射导弹武器。该技术将与深度伪造等技术融合,形成多维度、多目标、全频谱电磁欺骗和压制能力,成为电子对抗中的关键手段。同时,对电磁频谱态势的智能分析判断和对抗决策生成是一个重要发展领域。
九、筹划指挥控制领域智能化应用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指挥控制技术将成为智能军事领域的核心。指挥控制领域智能化的目标是实现态势自动分析评估、自学习和战场态势数据深度挖掘,能够根据所处的战场环境,进行威胁态势的自动分析,根据专家知识形成可供人工干预的决策支持建议并能够不断加强自我学习。智能指挥控制系统将地理分散的各作战平台、传感器、武器系统、各类数据等战场资源相互连接,构建一个网络化的可柔性重组的战场资源池,实现作战资源虚拟化、作战平台服务化,指挥决策智能化。
十、低空空域管控与低空经济发展
低空经济的核心是建立更加智能化的无人机空中交通管控系统(UTM),有效服务低空经济发展和重要目标区域的安防保障。可结合低空空域管控系统建设,加紧构建末端区域防御系统,依赖智能识别、智能管控与自主攻击能力,实现全网覆盖、全域融合和立体防御。
(谢苏明:远望智库战略咨询委委员、军事需求论证中心首席分析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