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运城市盐湖区东郭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推进乡村振兴的部署要求,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深挖潜力,扎实推进“山水东郭,生态名镇”建设,致力打造城郊乡村振兴“示范镇”,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和美乡村雏形展现在世人面前。
一、坚持城乡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东郭镇按照自身发展定位,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深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农村生活条件,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新修了虞坂路和解杨路,大大缩短了城乡互通距离,乘车15分钟便可进入运城市区。开通市区99路公交线路,串联了虞坂路沿线旅游景点,方便市民和游客到东郭游玩。解杨路沿线高标准绿化,铺设橡胶跑道,村民出门即是公园。新建的东郭运动公园,建有足球场、篮球场、网球场等多个专业区域和儿童活动场所、游戏沙滩等休闲运动场地,可满足不同年龄段市民游客的运动需求。完成主街道立面改造和“五福”农贸市场改造等,镇区面貌焕然一新。镇里建设了标准化卫生院,7个行政村都有了标准化卫生室,方便了村民就医看病。
净化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态化保持解杨路、虞坂路及高速路沿线环境整洁,累计清理白色垃圾63次、清理建筑垃圾450余吨。镇区主街道绿化实现全覆盖,栽植1400余株国槐、600余株栾树、2000余株柏树,各村道路绿化率达90%以上。全镇配套污水管网改造38公里多、道路铺油10.7公里。全面实施“厕所革命”项目,全镇已有2859个农户进行了“改厕”,占总户数的45.2%,部分村民的如厕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大力实施“清洁能源”项目,全镇完成“煤改气”914户、“煤改电”3641户,解决了多数村民做饭“烟熏火缭”的问题。界村、蚩尤村户户铺设了天然气管道,彻底告别了烧柴烧煤做饭的历史,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
以界村为示范样板,进一步改善农村生活条件。界村铺设11公里多污水管道,新建污水处理厂,解决污水横流问题;拓宽主要道路,铺设沥青路面,增加人行步道,方便村民出行;标准化改造护墙台阶,重垒石头墙、水泥灌浆,毛石勾缝,台阶上利用瓦片、旧轮胎、陶瓷罐打造花境小品;拆除影响美观的散水坡、门坡,整修绿化带,采取高中低三层搭配,种植了紫叶李、女贞等适宜生长树种和榆叶梅、腊梅等以梅花为主题的花树,搭配月季、丛生紫薇等花卉,共26种植被,实现每年“四季常绿、三季有花”。
二、坚持农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市民休闲娱乐好去处
东郭镇南靠中条山,北临鸭子池,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承载着“古中国”盐文化的风韵,是“黄帝战蚩尤”“假虞伐虢”“唇亡齿寒”“伯乐相马”等历史典故的发生地。近年来,东郭镇充分发挥独特的人文自然优势,有序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致力打造市民休闲娱乐康养的好去处。
串联农文旅景点,做强农文旅品牌,打造城市休闲娱乐康养“后花园”。近几年,先后落户东郭镇的农文旅融合项目达18个,在东郭镇形成集聚发展态势。把一个个农文旅景点串联起来,形成了野趣大自然·亲子观光农场——南山采摘园——东月温泉——九龙山自然风景区——岚山根·运城印象——南山运动公园——掐丝珐琅釉画非遗传承基地——蚩尤文化园——乡遇刘范·民宿艺术村的镇域内循环旅游线路,环线亲近自然、形式多样,实现“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如今已成为市民休闲娱乐集聚的好去处。其中,占地1980亩的“岚山根·运城印象”成功挂牌“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是一处精心打造的“农文商旅相融合、食购游玩一站式”的特色休闲娱乐体验地,年接待游客350余万人次,全省排名第三。东郭羊肉泡也是个“地标美食”,历史久远,可追溯至三国时期,汤色奶白、水乳交融、质地纯净、鲜而不膻,每天都选用本地的新鲜羊肉,再用东郭山泉水熬煮,成就了原汁原味的东郭羊汤,也是运城美食的一块金字招牌,目前全镇各类羊肉馆有16家。
整合土地资源,培育现代农业,发展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研学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东郭镇领导班子转换思维方式,利用商业的、理性的、长远的眼光,认真研判市场发展态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培育农业新业态,有机整合土地资源,先后流转土地约3000亩,发展桑葚采摘园、田馨玫瑰园、南山采摘园、下段村蔬菜产业园等新业态。其中,南山采摘园重点发展有机农业,总投资1200万元,可带动周边村民近百人就业,年利润可达百万余元。下段村蔬菜产业园占地150亩,总投资1000万元,主要种植精品蔬菜,年可实现利润上百万元。目前。全镇已发展10个“采摘园”和5个家庭农场,种植特色精品水果蔬菜,供市民提篮游园、自由观光采摘,畅闻瓜果飘香,感受采摘乐趣。同时,供给城市商超及大型餐馆。
此外,东郭镇还开辟了4处学生研学基地。学生们通过研学,可以传承蚩尤文化和掐丝珐琅非遗技艺;学习果蔬种植技术,记录果实成长过程,感受丰收喜悦。同时还发展了两家共享农场,供市民租地种植,每逢周末或闲暇时间,市民们可到田间体验农耕乐趣,品尝原生态的应季瓜果蔬菜。田野宿营也有3家,依托园林美景,丰富市民的休闲娱乐形式,感受乡村独特的烟火味道。
三、坚持党的建设为引领,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东郭镇党委、政府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在工作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基层治理新路径,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带头作用和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大力倡树文明新风,有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创新基层民主治理途径。实践探索“乡村夜话”、“庭院议事会”等形式,对重大事项让群众“点单”,规划设计让群众“参谋”,建设过程让群众“监督”,变政府“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村主干在工程建设上不搞“家长制”“一言堂”,协调、用工全部向村民公开,让村民知道全部施工内情。比如在流转土地新修鸭子池彩虹路工程中,让群众代表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3名群众进行协调,施工进度加快,工程竣工后村民都满意。
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逐步推行“门前三包”、党员责任区、志愿服务积分制等民主管理制度,激发村民的主人翁意识,让“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成为村民的自觉行动。在和美乡村建设中,乡村干部主动坚持“村民做主、群众参与”的原则,管网的走向、道路的宽度、绿化的面积等与村民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让村民议事商定,并全程监督严把工程质量关。
维护基层社会和谐稳定。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建设,高标准打造执法阵地,配齐配好12名执法人员和执法装备,在实践中完善基层综合执法工作。发挥“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优势,形成排查化解合力,今年上半年摸排矛盾纠纷23起并全部化解,受理并办结信访案件4宗。严格执行《盐湖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和“三资”管理流程,巩固“清化收”成果,解决收支把关不严等问题。今年上半年立案审查两起违法违纪案件,排查问题合同24份,已整改18份,追回村级资金1.96万元。
大力倡树文明乡风家风。持续开展“星级文明户”创评活动,并对“五星级文明户”颁发牌匾奖品,进一步弘扬文明乡风。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实行移风易俗、婚事新办、丧事简办,村民办事成本同比下降40%。界村坚持每年评选“十佳好媳妇”,敲锣打鼓把牌匾送到“好媳妇”娘家,最远的送到外县,娘家人和婆家人都特别自豪。村里很多媳妇以此为榜样,真心照顾孝敬老人。如今,界村好媳妇多了,家庭矛盾少了,邻里也和睦了,好家风带动了好民风。
(作者系运城市委政策研究室原主任;来源:昆仑策网【作者来稿】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